沉沒成本謬誤(一):你是如何被“套牢”的?(二):喫飽撐着也要把東西喫完

(一):你是如何被“套牢”的?

伏維閣主 

 

生活中我們常常爲了避免損失帶來的負面情緒而沉溺於過去的付出中,選擇了非理性的行爲方式。著名心理學博客“你沒那麼聰明”(you are not so smart)告訴你,這就是“沉沒成本謬誤”。

經驗說:你會依據事物的未來價值而做出理性選擇。

實驗說:你累積的情感投資會大大影響你的選擇;傾注越多,放手越難。

西諺有云:不要爲灑掉的牛奶哭泣(Don't cry over the spilt milk.)。圖片來源:nutmegradio.com

 

西諺有云:不要爲灑掉的牛奶哭泣(Don't cry over the spilt milk.)。圖片來源:nutmegradio.com

 

爲何你會堅持不懈地玩一款自己並不怎麼喜歡的遊戲?

要了解“沉沒成本謬誤”——或者“損失憎惡”,我們不如先來看一款Facebook遊戲——“開心農場(Farmville)”。從中,你能學到不少關於“損失”的東西。

這個遊戲太著名了!如果你沒有玩過,至少也應該聽說過。在2010年,每5個Facebook用戶中就有1人擁有“開心農場”的賬號。Facebook甚至因爲這個遊戲的提醒信息氾濫刷屏、極度擾民,而被迫修改用戶發佈信息的方式。在該遊戲鼎盛的時候,曾有8400萬人同時在線——這一數量甚至超過了意大利的人口總和。

在2010年,每5個Facebook用戶中就有1人擁有“開心農場”的賬號。

在2010年,每5個Facebook用戶中就有1人擁有“開心農場”的賬號。

開心農場的玩家數量從那以後逐漸減少。到2011年初,還剩大約5000萬人在玩它——這一數量仍然令人稱奇。要知道,即使是風靡世界的經典網遊魔獸世界,其玩家數量也只不過是開心農場的1/4。

這麼看來,“開心農場”這個遊戲一定非常、非常好玩。一個遊戲若能擁有如此之多的玩家,必然是因爲它會帶來持續不斷、百分之百的樂趣,不是嗎?

但真的是這樣嗎?事實上你會發現,“開心農場”的持久吸引力和“樂趣”幾乎全然無關。那麼,人們爲何會如此熱衷於它?它在“投資上癮”的問題上能給我們怎樣的告誡?首先,你需要了解的是,你對損失的厭惡是如何導致沉沒成本謬誤的。

 

對心理的影響,損失“完勝”收益

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埃姆斯•特維爾斯基(Amos Tversky,1937-1996)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所做的研究表明,“損失”和“收益”對人造成的心理影響是不同的:在這一點上,損失“完勝”。他們曾設計了一個賭博實驗,並注意到,人們在進行賭博之前,傾向於要求至少是其風險雙倍的擔保。因此得出結論,和收益的喜悅相比,損失對人的刺激還要更多一倍。

圖片來源: www.kimclips.com

圖片來源: www.kimclips.com

在現實生活裏也是一樣:你在眼睜睜看着錢財離你而去時,感受到的痛苦是你得到同等價值的東西時感受到的快樂的兩倍。這也是爲什麼市場營銷最主要策略就是試圖說服你,某個你想要東西絕對物超所值——這樣,你因爲得到它而感受到的快樂就會抵消掉你付錢時的痛苦。如果這一推銷策略成功實施,你就會覺得你實際上什麼都不會損失;不僅如此,你還會覺得自己撿了大便宜。若你要花自己的血汗錢,通常都會盡最大可能避免損失——除非你就是爲了燒錢。

 

無論如何也要看上去損失小的

現在,讓我們做這樣一個小實驗。假設一場浩劫從天而降——在人類對抗男性禿頂的戰爭中,一場瘟疫突然而至,瞬息之間吞噬了整個人類社會。地球70億人口急劇減爲600,而這剩下的600人也將毫無希望地步入死亡。這時候,你——最後的倖存者之一——遇到了一名科學家。他相信他已找到解救人類之法。但是方法有二,而他無從定奪。現在,他將決定權交到了你的手裏。

假定他的科學預測都是非常精準的。A方法能夠救200人的命。B方法有1/3的機率能夠救全部600人,但是有2/3的機率一個人都救不了。現在,男人的髮際線和人類未來的命運掌握在了你的手裏。你會如何抉擇?

請記下你的答案,然後讓我們重新考慮一下這個情形。故事的背景還是一樣:每個人都將毫無希望地步入死亡。但是這一次略有不同,你要在解救方法C和D中做出選擇。C方法會導致400人的死亡,而D方法有1/3的機率不會殺死任何人,但有2/3的機率會殺死全部600人。你會如何抉擇?

特維爾斯基和卡尼曼曾經向一羣博士們提出這兩種情形(好吧,他們略去了禿頂這一部分內容)。面對第一種情形,大多數人選擇了A方法。而面對第二種情形,大多數人選擇了D方法。但實際上,這兩種情形的本質是完全一樣的,只是描述方式不同而已。

當人們陷入對失去的恐懼時,他們的邏輯和理性崩塌了。這兩個情景的不同用詞,讓它們看似截然不同:第一個情景似乎是告訴你,在第一個人死去之前,你可以救200人的命——總體損失因此被淡化了;而二個情景似乎是告訴你,在救人之前,你會先看到400人死去。在此情景下,損失被強調,對損失太多人的生命的恐懼讓你敢於鋌而走險。可見你是多麼痛恨失去。

 

堅持,只是因爲討厭已有的損失

如果你知道自己將永遠失去某樣事物,你會倍感痛苦。爲消減這種消極情緒,你會做出些荒謬的事。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你去影院看電影,在頭15分鐘內你意識到這是你看過的最爛的片子,但是你無論如何還是捱到了結束?你坐在座位上,努力忍受,只是因爲你不想浪費電影票錢。又或者你曾經買了一場音樂會的門票(不能退票的那種),但到了那天你忽然病了,或者累了,或者宿醉不醒,又或者有更想做的事情……但是你仍然去參加那場音樂會了,即使你一點都不想去——只是爲了證明你花出去的錢有所價值。又或者,你是否曾經買了一份墨西哥捲餅,在吃了第一口後你覺得它簡直是加了薩爾薩辣醬(salsa,一種墨西哥菜餚中常用的烹調和佐餐醬料——譯者注)的狗食,但是你還是堅持喫完了它,只因爲你不想浪費錢和食物?如果你有上述任何一種經歷,那麼恭喜你,你已經成爲了一名沉沒成本謬誤受害者。

編輯的話:你想換個專業,辭掉工作,或結束糟糕的戀情。但你沒有這麼做;你繼續着,忍受着,不是因爲它們能給你帶來美好的人生體驗,而只是因爲你已經爲它投資了太多的時間、經歷、金錢或者別的什麼,你想要避免損失它們所必將帶來的負面情緒。這就是沉沒成本謬誤。請繼續閱讀《 沉沒成本謬誤:喫飽撐着也要把東西喫完 》。

本文翻譯自 you are not so smart

 

沉沒成本謬誤(二):喫飽撐着也要把東西喫完

伏維閣主 

生活中我們常常爲了避免損失帶來的負面情緒而沉溺於過去的付出中,選擇了非理性的行爲方式。著名心理學博客“你沒那麼聰明”(you are not so smart)告訴你,這就是“沉沒成本謬誤”。

迎接未來還是彌補損失?

“沉沒成本”是經濟學家的一個最感興趣的話題。簡單來說,沉沒成本是指已經付出且不可收回的付款、投資等等。一個擁有完整、健全的邏輯的機器人在做選擇時絕不會把沉沒成本考慮在內,但是你會。作爲一個擁有情感的人,你對損失的憎惡會讓你邁入沉沒成本的陷阱。

損失憎惡(loss aversion)是人類的一大動機。在你確定了一個損失之後,它就會在你的頭腦中縈繞不去;在你再次想到它的時候,你會發現它比之前更加沉重。然而在決定未來時抱住過去不放,你必將面臨沉沒成本謬誤危險。

俄亥俄州立大學心理系教授霍爾•亞科斯(Hal Arkes)和利物浦大學的卡特琳•布拉默(Catehrine Blumer)早1985年做了一個實驗,證明了人們在沉沒成本面前會做些多麼愚蠢的事。他們讓實驗對象假設自己花了100美元買了密歇根滑雪之旅的票,但在那之後發現一個更好的威斯康星滑雪之旅——只要50美元,於是也買了它的票。然後,研究者讓實驗對象假定,這兩個旅行的時間互相沖撞,而兩張票都不能退或者轉讓。你認爲他們會如何選擇呢?是選100美元那個“不錯”的旅行,還是50美元的那個“絕佳”的旅行?

在實驗中,有一半人選擇去參加前者——那個更貴的旅行。雖然它可能不像後者一樣有趣,但是不去參加它的話,損失也更大。然而這就是一個謬誤了!因爲無論如何,花出去的錢都是收不回來了。這個謬誤讓你無法意識到,最好的選擇是要在將來帶給你更好的體驗,而不是爲了彌補你在過去的損失。

誰動了我的心理賬戶?

卡尼曼和特維爾斯基也做了一個證明沉沒成本謬誤的實驗。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這個。

假設你要去看一場門票價值10美元的電影。當你打開錢包後,你發現你少了一張10美元的鈔票。那麼,你還會買電影票嗎?你可能會的。在實驗裏,只有12%的人說他們不會。

現在,假設你還是要去看一場門票價值10美元的電影,但正在你掏票的時候,你意識到你把它弄丟了。那麼,你會回去重買一張票嗎?也許你會,但是這大概會讓你心疼不已。在實驗裏,有54%的人說他們不會重新買票。這兩個情景其實是一模一樣的:你丟了10美元,然後又要付10美元看電影。但是二者給人的感覺卻不同。在第二個情景下,那筆錢似乎已經被賦予了特定用途,然後它丟失了——這就更加可恨。這就是問什麼“開心農場”會讓人如此癡迷,甚至在上班的時候也要刷。

你是怎樣沉迷於“開心農場”的?

“開心農場”是一個讓你瞭解你在面對損失時暴露出的弱點的工具。沉沒成本謬誤是“開心農場”的引擎——這一點,“開心農場”的開發人員心知肚明。

圖片來源:Farmertips.com

圖片來源:Farmertips.com

“開心農場”是Facebook上的免費遊戲。在你第一次登錄進去之後,你會發現自己“來到”一個鋪滿草皮的虛擬世界。你會看到一個渴望工作然而無所事事的年輕農夫。你控制着他或者她的意旨和行爲。在這時,他或她的世界還是一片空曠,有大量的土地可以用於耕犁,地裏還長着一棵已經成熟、隨時都可以採摘的蔬菜。

在你開始遊戲之後,你會感覺到遊戲設計者們雖然力圖吸引你的眼球,但是做得不着痕跡,就好像一切選擇權都掌握在你手裏——他們似乎在說,沒有人在強迫你做任何事。“看看這兒,來採摘這些豆子吧!”“嘿,要不要來種點什麼?”“看,你可以犁地啦!”……當然,如果你願意的話。然後,你看到了一個進度條;在你那髮型凌亂、風塵僕僕的小農夫忙裏忙外的時候,進度條被迅速填滿。背景音樂就像是美國舊西部鋼琴師的曲調的胡亂、機械拼湊,不停放着,沒完沒了,很難說它是從哪裏開始。

在短短几分鐘內,你就完成了這一階段你所能做的一切。但是,在屏幕的角角落落又冒出許多提示符,告訴你你想要的不是一個小花園,而是一個有德州牧場大小,設施完備的大農場。因此你需要好好照顧你的農作物。一旦你知道你必須要再等上至少一個小時才能收穫,你就會開始隨處轉,很快你就會發現你有一些虛擬貨幣,可以用於購買樹木、灌木、種子、令人印象深刻的虛擬動物、衣服、機械、建築和道具。在遊戲剛開始時,你手頭恰好有足夠的“錢”可以買一棵“焦糖蘋果樹”或者一羣蜜蜂;但是若想得到一些好東西,比如“粉紅拖拉機”或者“魔法瀑布”,你就得再多玩些時候。如果你有心的話,你會在一天之內反覆登入遊戲,查看你的草莓還要多久才能成熟,或者是否有流浪動物來你的飼料槽覓食……你會因此獲得更多的虛擬貨幣獎勵,提升級別,解鎖更多道具。要想晉級,你需要犁地、種植和收穫,缺一不可。這些行動就好像投資一樣,你會想要在之後得到回報。 . 這就是開心農場的背後黑手。玩開心農場,就是經營一個虛擬農莊。若你對它忽視,就會招致惡果。如果你不常回來看看,你的農作物們就會死亡,而你就會覺得你之前爲它們所做的一切就是浪費時間,金錢和精力。所以你必須常回來看看,或許是隔了幾天,以收穫你用失去的時間和金錢(虛擬貨幣)換來的成果。如果你不這樣做,你不僅僅是不會獲得收成,你還會損失掉你的投資。

如果你想消除損失帶來的糟糕感覺,你可以付錢(真實的貨幣)給開心農場,或者接受其廣告商提供的服務,從而扭轉局面——比如讓作物死而復生,或者加速作物生長。你還可以讓你的朋友來幫忙照管你的農場。

儘管所有這些策略可以讓沉沒成本謬誤在幾天之內不來煩你,但是它們同時也助長了謬誤。你的投資越大,尋求幫助的次數越多,想它的時間越久,你就越是會希望能將農場繼續經營下去,並且發揚光大。人們爲了維持農場,常常做出很瘋狂的事——比如設定鬧鐘在半夜叫醒他們……你玩開心農場的目的就不再是爲了娛樂,而是爲了避免負面情緒。你收穫的不是農作物,而是你的沉沒成本謬誤。你被迫返回遊戲,修修補補,而不去做一些可能更有趣的事——因爲你覺得你浪費了那些你已經拿不回來的東西。

要說“開心農場”僅僅是個成功遊戲,那是大大看低它了——它引導、開創了一種新型娛樂方式。這類社交網絡遊戲產生了數億美元的價值。它們就如同其他高利潤產品:總有人通過你行爲上的可以預測的弱點大賺其錢。

“開心農場”的玩家們陷入了沉沒成本困境。他們已經不可收回他們花掉的時間和金錢。但是他們仍然繼續玩這個遊戲,以避免損失和浪費所帶來的痛苦。

無處不在的沉沒成本謬誤

也許你不玩“開心農場”,但是你在生活中很可能遭遇過類似的境況。比如,你想要換個專業,辭掉工作,或者結束一段糟糕的戀情。但是你沒有這麼做;你繼續着,忍受你的專業、工作和糟糕的戀愛,不是因爲它們能給你帶來美好的人生體驗,而只是因爲你已經爲它投資了太多的時間、經歷、金錢或者別的什麼,你想要避免損失它們所必將帶來的負面情緒。

但是請設想這樣一個情景:你在遊船上失手把手機掉到了海里,它沉沒到海平面之下,只有詹姆斯•卡梅隆無人潛航艦隊才能找到它。當然,你可以花點錢(好吧,很多錢)僱傭無人潛航艦隊去找回你的手機,但是你不會做這種蠢事,爲已經浪費的東西平白浪費更多的金錢。如果你是這樣想的,那麼你可以爲自己是一個有理性的人而自豪了!

但不幸的是,一般生活中的沉沒成本謬誤並非如此顯而易見。在你失去一樣的東西的時候,你很可能並不知道你已經永遠失去了它。“過去”並不像海平面一樣清晰可辨,但它和後者一樣不可追及。要知道,已經過去了的事物無論如何都回不來了。

沉沒成本不僅僅影響我們普通人的生活,它甚至能挑起戰爭、提高拍賣價格或者讓失敗政策苟延殘喘。沉沒成本謬誤讓你在喫飽以後還要撐着把東西喫完。它讓你的房子裏充斥着你永遠不會需要的無用之物。每一場“舊貨出售”都是某個人付出的沉沒成本的葬禮。

沉沒成本謬誤有時也被稱爲“協和謬誤(Concorde fallacy)”或“協和效應”,其中“協和”指的是那第一個商業化的超音速客機——協和式飛機。協和式客機項目從一開始就是失敗的,但所有參與該項目的人(主要指英國和法國政府——譯者注)還是堅持爲其注入資金。他們的共同投資給他們自己戴上了沉重的枷鎖,讓他們無法跳出來去進行更好的投資。在損失掉大量金錢、人力和時間之後,投資者們不想就這麼輕易放棄。

然而這種堅持、執着,這種對延續的期望,並非什麼壞事,而是人類後天形成的一種高貴、獨特的品質。研究顯示,低等動物和稚齡兒童都不會犯沉沒成本謬誤。黃蜂、蠕蟲、老鼠、浣熊、嬰兒……它們纔不在乎它們投資了多少或者損失了多少。它們只能看到直接損失和直接收益。但是作爲一個成熟的人,你有了反思和遺憾的天賦。你可以預料到你終將會意識到你的努力是徒勞的,你的損失是永久的,而一旦你接受了這事實就會很受傷……能夠預料到,就不算太壞,就有所轉機。

編輯的話:爲了對得起電影票,堅持把無聊的電影看完(時間不寶貴?);爲了不浪費,堅持把飯菜喫完(身體不重要?);爲了曾經的努力,即使看不到希望,也要堅持(一定要打通關!)嘿!你被沉沒成本套牢了嗎?請繼續閱讀《 沉沒成本謬誤:你是如何被“套牢”的? 》

本文翻譯自 you are not so smart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