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中爲什麼鄭易警官堅持要求陳念認罪?

個人覺得結局包括最後的字幕應該都是爲了審查。

試想一下,如果鄭易去詐騙,陳念無動於衷,殺人兇手徹底逍遙法外,這恐怕跟核心價值觀不相符。

按照電影的設定,白夜行式的結局就應該是最好的,有人上天堂,有人下地獄,他們拼命的原因不就是爲了走出去嗎?

很多人說小北如果爲陳念擔了罪,若干年後他出來跟陳念也過不到一塊去。這種理解本身就有偏差,如果小北真是爲了跟陳念在一起過好日子,那他就不應該在陳念殺人之後去埋屍,既然選擇去埋屍他們倆之間就不會有未來(其實這裏劇本有硬傷,如果小北不去埋屍,陳念就一定會被發現麼?)。也就是說,小北對陳唸的感情是一種不求回報的,是把陳念當成自己生活的信念來看待的。就像小北說的:“你贏了我就沒輸”。

如果按照白夜行式的寫法,小北下地獄,陳念從此確實會揹負心理負擔,但只要她好好活着,也是對小北和自己的一種慰藉。

白夜行的結尾,亮司死後,雪穗像一個白色的幽靈,其實從那一刻起,亮司就和雪穗變成了一個人。

陳念之前一直隱忍的目的就是爲了順利完成高考走出去,而已經拿到高考成績後因爲鄭易的詐騙就破功了,爲了心安而將之前所有隱忍的努力全部推翻,相信司法程序可以帶來內心的平靜。其實像陳念這種人壓根就不應該會相信司法,她受欺凌的時候司法和大人去哪兒了?

此外,贖罪一定要去坐牢嗎?亮司死後,雪穗的贖罪在我看來遠比坐牢更痛苦,可她也必須這樣做,她必須以一種驕傲而光鮮的姿態活下去纔對得起亮司。

少年的你這種人物塑造的割裂從藝術表現效果上來說是不可取的,導演在這兒顯然是做了妥協。

電影中陳念最後成爲了老師,我很懷疑殺過人坐過牢的人還有機會去做老師?

所以陳念和小北如果兩個人都去坐牢,他們也是沒有未來的,而且這將浪費他們之前所有的努力和隱忍,他們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沒有意義。活着很多時候不是爲了合法與否,而是爲了心中的執念,儘管有些執念經常蒙上了一層陰影。

白夜行最大的邏輯在於:司法和道德並不能總是及時有效的保護每一個人,因此我們也要允許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鑽司法和道德空子的那些人。

雪穗如此,陳念也是如此。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