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Linux 應用管理

一、vim編輯與shell腳本

在命令行輸入大寫的C,可執行刪除光標之後並插入。

二、系統安全防護

2.1 SElinux

  1. 運行模式
    enforcing(強制)
    permissive (寬鬆)
    disabled(禁用):與其相關的切換都需重啓系統
  2. 模式切換
    臨時切換:setenforce 1|0
    固定配置:/etc/selinux/config 設置後重啓有效,當前無效

2.2 用戶環境配置

用戶命令設置:別名
alias/unalias
用戶個性化配置
影響指定用戶的bash環境:~/.bashrc
影響所有用戶的bash環境:/etc/bashrc

2.3 防火牆

2.3.1 虛擬機server構建web服務:提供一個頁面內容

httpd
nginx:比httpd支持的併發訪問量多。tengine:淘寶發起,基於nginx,針對大訪問量網站的需求
tomcat

  1. httpd
  • 安裝、啓動
    yum -y install httpd
  • 重啓httpd
    systemctl restart httpd
    systemctl enable httpd(開機自啓動)
  • 測試:(防火牆默認拒絕所有外界訪問本機web服務)
    firefox 本機IP
  • 測試頁面
    默認存放路徑:/var/www/html
    網頁文件名字:index.html

2.3.2 虛擬機server構建ftp服務:提供文件傳輸

1.安裝軟件:vsftpd
2.本機測試:firefox ftp://本機ip,會看到一個pub文件夾
3.默認共享路徑:/var/ftp/

2.3.3 firewall

1.根據所在的網絡場所區分,預設保護規則集

public:僅允許訪問本機的sshd、dhcp、ping服務
trusted:允許任何訪問
block:阻塞任何來訪請求(明確拒絕,學習時用於調試)
drop:丟棄任何來訪的數據包(直接丟棄,不給客戶端迴應,一般使用這種節省服務器資源)

2.防火牆匹配原則:匹配及停止

收到數據包(源IP地址、目標IP地址、數據)

查看數據包中的源IP地址,然後查詢所有區域中的規則哪一個區域中有該源IP地址的規則,則進入該區域;

進入默認區域(public)

server端:
firewall-cmd --get-default-zone #查看防火牆默認區域
firewall-cmd --set-default-zone= #設置防火牆默認區域

區域中添加協議

互聯網常見協議:
http:超文本傳輸協議,網頁內容傳輸 ,默認端口80
https:安全超文本傳輸協議,443
ftp:文件傳輸協議,21
tftp:簡單的文件傳輸協議,69
telnet:遠程管理協議,管理交換機、路由器,23
dns:域名解析協議,53
snmp:簡單的網絡管理協議,監控服務器,161
smtp:郵件協議,發郵件,25
pop3:郵件協議,收郵件,110

先將默認區域改爲public
查看public有哪些協議:firewall-cmd --zone=public --list-all
添加協議:firewall-cmd --zone=public --add-service=ftp

配置規則的位置

永久:firewall-cmd --permanent --zone=public --add-service=http(寫入了相關配置文件,重啓生效,或者firewall-cmd --reload生效,都是重新加載配置文件)

區域中添加源IP地址(瞭解)

單獨拒絕某一客戶端的所有訪問。
將該客戶端的源IP地址寫入區域block
firewall-cmd --zone=block --add-source=xxx.xxx.xxx.xxx

根據不同場景配置

寬鬆設置:默認區域爲trusted,單獨拒絕的源IP地址寫入block
嚴格設置:默認區域爲block,單獨允許的源IP地址寫入trusted

刪除添加的協議:remove

2.4 實現本機的端口映射

  • 什麼是端口
    協議或程序的編號
    數據包:源IP地址、目標IP地址、目標端口、數據(端口相對於地址相當於酒店房間號相對於酒店地址)
  • 端口映射(端口重定向)
    從客戶機訪問端口1的請求,會自動映射到本機端口2,如:訪問以下兩個地址可以看到相同的頁面:
    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5423
    firewall-cmd --zone=public --add-forward-port=port=5423:proto=tcp:toport=80

三、iSCSI網絡磁盤

3.1 iSCSI服務基礎

  • Internet SCSI,網際SCSI接口
    一種基於C/S架構的虛擬磁盤技術
    服務器提供磁盤空間,客戶機連接並當本地磁盤使用

3.1.1 iSCSI磁盤的構成

  • backstore,後端存儲
    對應到服務端提供實際存儲空間的設備,需要起一個管理名稱
  • target,磁盤組
    是客戶端的訪問目標,作爲一個框架,由多個lun組成
  • lun,邏輯單元
    每一個lun需要關聯到某一個後端存儲設備,在客戶端會是爲一塊虛擬硬盤

冰箱-> 紙質箱子 ->木製箱子

3.1.2 發佈iSCSI磁盤

服務端:

  • 準備空間存儲設備
    fdisk /dev/xxx
  • 安裝targetcli
  • 使用targetcli建立配置
    1.生成及指定後端存儲(backstore)
    backstores/block create name=nsd dev=/dev/xxx1
    2.生成target磁盤組
    IQN(ISCSI Qualified Name)名稱規範
    iqn.yyyy-mm.倒敘域名(xxx.xxx):自定義標識
    用來識別target磁盤組,也用來識別客戶機身份
    如:iqn.2019-11.com.example.server0
    iscsi/ create iqn.2019-11.com.example:server
    3.進行lun關聯
    iscsi/iqn.2019-11.com.example:server/tpg1/luns create /backstores/block/nsd
    4.設置ACL驗證,設置客戶端聲稱的名字(需符合iqn命名規範)
    iscsi/iqn.2019-11.com.example:server/tpg1/acls create iqn.2019-11.com.example:abc
    5.指定本機提供服務的ip地址及端口(默認爲3260)
    iscsi/iqn.2019-11.com.example:server/tpg1/portals create ip_address=172.25.0.11
    其他輔助配置命令:ls、saveconfig、exit
  • 重啓target服務
    systemctl resetart target
    systemctl enable target

3.1.3 連接、發現iSCSI磁盤

客戶端:
1.安裝軟件包;iscsi-initiator-utils
2.設置客戶端聲稱的名字(與服務端設置的是一樣的)
vi /etc/iscsi/initiatorname.iscsi
3.客戶端刷新聲稱的名字的服務
systemctl restart iscsid
4.發現共享存儲
iscsiadm --mode discoverydb --type sendtargets --portal xxx.xxx.xxx.xxx --discover
5.連接iSCSI磁盤
iscsiadm -m node -L all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