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之光】| 02期主题写作点评活动:破壁一一互拆天花板

起初的写作,是一个人的自嗨,自嗨久了发现并没有那么精彩。我们多少次拿起笔又放下,多少次憧憬大笔如椽的高光时刻。

然,看到太多文采斐然的小伙伴,在曾经以梦为马的道路上,渐渐封笔退圈。当热爱随着肆意宣泄而退热,表达欲所剩无几时,我们有没有因为无所突破,而悻悻退场?

“笔是作家揹负终身的沉重的犁。”写作的压力与来自外界相比,更多来自于渴望提高的自己。坚持笔耕不息的你,有没有想过如何破壁,突破笔端上的天花板。接下来告诉你,我正在突破的秘密!

多日埋头创作,长进甚微,热情降温,长期断笔,此刻多想携手一伙互斥弊病的同道好友,在沐风栉雨中砥砺前行。幸运的是我发现了\color{#fe6d26}{「}\color{#ea4335}{文}\color{#4285f4}{字}\color{#34a853}{之}\color{#fbbc05}{光}\color{#fe6d26}{·}\color{#fe6d26}{陪}\color{#fe6d26}{伴}\color{#fe6d26}{」}主题写作活动。

这里不同于随处可见的文学社群及培训写作机构。这儿只有一群认真到连个逗号都不肯放过的笔者,他们珍视每篇参文里的每个文字,针砭时弊酣畅淋漓。与之同行互学互斥,参与其中,接受幸福的苛求。

忍不住,写得有点多(捂嘴笑:-D),接下来同我一起看图看真相吧 _

作者:愚人

文章:《陪伴|一生的陪伴》

自荐语:

我叫林建明

写这篇文章是清明节前,当时是为了日更,只写了两段。刚好韩老师在文字之光群里发了主题陪伴的征文通知,我报名,且第二天就投稿了,可谓神速度。

投稿后更改了第一自然段,母亲没有种油菜,麦子,是想说她已经没有土地了。紧接着的几段植物地描述,也是基于我对土地的认知,还有自己让母亲离开这片土地的想法。至于写去年母亲去上海生活的一段时间,及三个月后再见到母亲脸面上的变化,只是衬托了她离不开土地、村庄这一习惯。

其实,不是母亲离不开土地,也不是她有多高的境界,而是心里的矛盾,这也是习惯和不习惯的问题。她不习惯城市生活,不习惯他乡的语言,饮食,甚至不习惯她的子孙们对生活的态度。所以她选择了自己的习惯。这是年龄上的代沟,也是社会给予我们这代人(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一个思考,面对老人与生活到底该怎么去陪伴?

最后“出村时天色暗了下来。打开车灯,路边的油菜禾倾斜到路面,尽管开得很慢,它们仍旧抚摸着车身,“沙沙”地响。”这一段描述,我是经过深刻考虑的:一是呼应开头,还有一种是含意,无论我怎么避让也是离不开作物,离不开这片土地的,这沙沙声有我的叹息。

还有文中使用的一些口语,地名是缘于我写乡愁文的一个手法,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读《清明》这篇,可能会有些了解。因为自己文化的浅薄,我并没有很好地挖掘出来,谢谢大家。

精彩点评01:

【文章特色】
本文作为一篇散文,以清明回家劝说母亲跟自己回上海为明线,中间以插叙的方法记叙了母亲也曾远离家乡,最终“我”反被母亲说服。
整篇文章语言质朴流畅,但又不失优美,几笔勾勒出的景和情都流露出一抹淡淡的忧伤,而母亲故土难离,陪伴一生的情感通过文字层层展现,给读者留有很深的韵味。

【优化建议】

一、字词句方面:
1.母亲今年没栽油菜,也没种小麦,但还有几分地的小菜园,当作宝物似的,不肯舍弃~“但”后这句句意有歧义
2.齐刷刷的伸出了脑袋~动词前用“地”
3.甚至在我三十岁不到的时候,远走他乡至今~这句有些突兀
4.种些玉米,豆类~句号用顿号
5.带点炝豆角,绿豆,还有莴笋韭菜,鸡蛋回去~带点炝豆角、绿豆、莴笋、韭菜、鸡蛋回去

二、内容方面:
开头一段和后面关联很紧,也很贴合主题,但和接下来的几段关键不是很大,我觉得可以调下位置。

——点评作者:韩涵微语

精选评语02:

【文章特色】

叙事散文。愚人老师的散文堪称一绝,此篇依旧。
家常似不经意般地叙述,直接把我们带回乡下,母亲已八十四岁了,还是喜欢菜园地里忙落,种植,养鸡。还是固执地喜欢乡下的土地,自己待了一辈子的家,“我”不止一次地劝说“母亲” 回城市居住,想给予她更好的物质生活,并且也试行过一段时间,但母亲很不适应 “没有说话的地方,吃了睡,睡了吃,是养孬子的地方……” 总归还是要回到自己乡下的家里舒坦。

行文看似松散,却有一根无形的线紧扣心底。情景交融,质朴自然的描写中,有细腻生动的风景描绘,成为亮色。娓娓道着自己的感受。 母亲的日常片断,家常般地对话,“我” 要离开时母亲的叮嘱, 虽然没有刻意地抒发感情, 但母子之间的亲情,“我”的担忧,母亲的关爱溢满于纸。母亲的乡情、对土地深厚的感情,随着文字流露真情, 难以掩饰。结尾自然有声,给人意犹未尽之感。也有着淡淡的美感。

“村庄还是那样的村庄,土地依旧贫瘠,这些却是老人们曾经的依赖,一辈子存于内心的情感”
这也代表了农村上一辈人根深蒂固的土地情结。乡情就这样无声息地流着。

题目《一生的陪伴》,景致描写生动,有种深刻的内涵。

【优化建议】

去“谋道” 时又遇上倒春寒。 此“谋道” 不知何意? 家乡话吗?
文章没选家乡景致配图有点遗憾。期待更多散文佳作!

——点评作者:梦里依稀风铃响

精彩点评03:

【文章特色】

开头由路边景色入题,虽稍长些,但景物描写非常传神,很多比喻新颖别致。对于没有见过油菜花的我,真是觉得再雅致不过了,并且景物描写渲染了淡淡的忧伤,和“做清明”这件事相互映衬,景与事与后文都非常连贯。写法老练而最重要的是景物描写如清风拂水荡起涟漪,就那么渲染着,有意为之却不露痕迹,着实很妙!

中间部分写出了娘对土地的依赖与陪伴。这个写母亲的角度非常好,叙事部分与描写部分穿插进行,恰到好处。而且宅基地前后种菜种花,我母亲也这样做,进院子里会觉得光阴都变慢了,岁月静好,地久天长。

结尾用景物入手,从声音入手,渲染出一种淡淡的乡愁,而结尾的描写又让人回味无穷之感。

【文章建议】

开头过道部分和回不去被拦部分,可以不要。中间母亲与土地的陪伴还可以再丰厚,加些母亲与土地劳作的场景,可以插叙进入,以突出母亲与土地不能割舍的情感。

——点评作者:叫我高高

作者:芸若菲

文章:《陪伴|母爱是最美的四月天》

自荐语:

大家好,我是第二期陪伴专题第三组的作者芸若菲,我之所以写了母亲这篇文,还是清明回家时,给我感触很深,我们回家,母亲高兴得像个孩子,一会问我们想吃什么,一会拉着我问长问短,一会儿拿出我们爱吃的生花生,一会儿又拿出我们爱吃的熟玉米棒,可是我们要走了,母亲不说话,只一股脑儿把鸡和蔬菜往我们车里装,然后,眼巴巴地,望着我们车子开出的方向。

我们已经走出了很远,从后视镜里,还看到母亲站在原地,久久没离去,那一刻,我看到了母亲的孤独和不舍,心里顿时五味杂成,眼泪情不自禁就流下来了。我们做儿女的总是亏欠母亲太多,小时候,不管母亲遇到多大困难,都从没有放弃过我们,可是,我们长大了,却不能陪伴在母亲左右。内心除了愧疚还有不安,希望通过这次点评学习,能让自己有更好的进步,谢谢大家。

精彩点评01:

【文章特色】

文章分为三部分即童年母亲对子女的爱、长大的我们对母亲的忽略、探望>母亲后的不舍,主题突出,线索清晰。
文章第一部分的描写最精彩,事例详实,故事感人。“左右手”、 白米饭、吸脓,这些都是作者个性化的经历,写得非常生动。
作者情感真挚,字里行间都能让人感觉到母女情深。
行文通达,语言流畅。

【优化建议】

1.结构方面:建议把第二部分内容拆分,把属于母亲对子女关爱的内容合并到第一部分,把对母亲的忽略内容合并到第三部分,全文两大部分即可,而且以第一部分为主,第二部分为辅。这样是为了更丰满地塑造母亲形象,突出母爱。
2.内容方面:原来后两部分事例单薄,抒情过多,建议增加具体故事,删减抒情的文字。
3.关于小标题:开头引用的汪国真的诗是统领全篇的还是第一部分的标题?如果是前者,那么第一部分就缺小标题了,需要再考量一下。
4.语句方面:只提一个建议,“左右手”可以换成类似“跟屁虫”“捣蛋鬼”的词语会更贴切一些。

——点评作者:王大珊

精彩点评02:

【文章特色】

1、全文语言简炼,层次分明,主题明确,真情实感,打动人心,是一篇写母爱的好文章。
2、开篇引用汪国真的诗句,非常棒。

母亲领孩子下地干活,上街时不忘买零食,帮人担柴挣米给孩子吃,尤其是帮孩子吸脓,令人感慨。
陪伴是相互的,作者长大后外出工作,母亲在老家,虽然挂念孩子,却总是报喜不报忧。向伟大的母爱致敬!

【优化建议】

1.注意字词和标点符号。
2.对母亲的忽略和不舍部分,建议加一些细节。
3.表露太直白,建议含蓄一点,让读者细细品味。

——点评作者:朋友是老酒

精彩点评03:

【文章特色】
这是一篇关于母爱的好文章。引言用汪国真的诗句,真是妥帖极了,既能总结母亲与孩子的关系与感情,又精简凝练,为文章添色不少。

后面母亲下地干活,我与弟弟作为母亲的跟屁虫,除了调皮,就是捣乱,母亲却毫无责怪之意,唯有笑脸盈盈;母亲上街,无论如何都记得给孩子准备一点小零食,只因为她始终铭记孩子在家期盼的目光;母亲见我脚上受伤,伤口化脓,情急之下俯首为我用嘴吸毒,令我伤口顿好(据说口水有杀菌消毒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母亲家中为奶奶治病花了所有积蓄,却始终不肯让孩子挨饿,总会给孩子准备白米饭,让孩子长身体。

对母亲的忽略与不舍可以合成一部分,就是因为长大了,对母亲有所忽略,我觉得这两部分缺少细节,与第一部分相比,有些黯然失色,可以再加故事会更精彩。母亲的爱真是这世上最伟大的爱!

【优化建议】

1.是准备借钱给奶奶看病的,的去掉
2.花光了所有积蓄,妈妈花光了所有积蓄或者我们家花光了所有积蓄
3.奶奶还是走了,逗号改句号。
4.我们收起了忧伤,我们收起失去至亲的忧伤,
5.有所不知殊不知
6.也无济于事,反而皮肤化脓变黑,且有好多脓水流出,
无济于事。我脚上的伤口反而化脓变黑,且有好多脓水流出。
文中好几段一逗到底,建议句号隔断
7.也不红、顿号改逗号
8.标题可精简
改为母爱是最美的四月天,或母亲是最美的四月天

——点评作者:疯狂的茶叶蛋

作者:椰子coconut

文章:《陪伴|小刺猬》

自荐语:

大家好,我是椰子coconut。

《小刺猬》是在12日前一天草就的一篇流水文,说是文>章,倒不如说它更像是老酒简友主张的亲子日记。

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多变,他们时而敏感脆弱,时而张牙舞爪,像个小刺猬。做大人的如果不把他们当大人,他们会认为你无视或轻视自己,如果不把他们当孩子,他们的确又需要大人的陪伴和慰藉。所以平时就是这样,她像孩子的时候,先无条件的接受我的孩子,包括她的缺点和不足,接纳她的负面情绪。待她情绪稳定像个小大人的时候,再适时相机引导。

自我感觉本文碎碎念比较多,缺乏触动人心的画面、句子和典型事例。饺子店的意识流似有跑题之嫌。写得不太认真,但在“文字之光”群玩得很开心,敬请大家批评指正[抱拳][抱拳][抱拳]

精彩点评01:

【文章特色】
1.文章写了青春期孩子的特点,容易情绪化,形象的比喻成“小刺猬”,说明青春期的孩子安全感差,自我意识强,寻求独立的愿望很大。
2.从小事入手,循循善诱引导孩子,很尊重孩子的人格;
3.遇到问题很从理性的角度入手,并适时用小插曲引开,比如卖花,让孩子有释放情绪的空间,但有时不动声色
4.文章题目一语双关,能吸引阅读感;

【优化建议】

  1. 文章开口引题有点多,感觉与文章中心不符,建议完善;
  2. 青春期孩子的教育陪伴选择很好,但对如何引导青春期孩子稳定情绪、父母如何陪伴缺少的理性思考。建议针对稳定青春期孩子情绪做深层次思考,会更有利于孩子今后的教育。
  3. 对女儿发给的文章,青春期孩子的父母一定要细细反思,千万不要和孩子理论,要和孩子平等沟通,听听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和样子。孩子在青春期时,父母要学会示弱。不要和孩子理论一些敏感问题,就默默用行动去影响。若经常理论,会使孩子感觉自己做错了一样,以后就不会再发,从而让亲子关系更紧张。

——点评作者:方海敏

精彩点评02:

【文章特色】

文章标题起的很生动,传神的表达了处于青春期孩子的状态,情绪容易波动,对外界很敏感。

作者通过描写日常生活中女儿的一次“小刺猬”表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不动声色地化解着女儿的焦虑情绪,最终用自己的耐心和智慧安慰了女儿,引导了女儿,这是用爱陪伴的生动事例。

【优化建议】

1.文末倒数第二段的引用是引自别人的话吗?一是建议写出引用的出处,让读者一目了然。如果不写,总觉得摸不着头脑二是能不能把这个引用提到文章开篇,提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2.开篇描写自己去买水饺皮和对那个胖女子的描写,和本文关系不大,建议去掉。

3.文章写女儿那些“小刺猬”表现和自己包水饺、买花等过程,个人感觉不用这么详细,有些情绪可以简单概括,总结一下这个过程中女儿的表现就好。

4.个人感觉最后没有拓展出用爱陪伴这个主题,最后可以呼应引用的那段话,写出自己的思考,表达主题。

——点评作者:落凡_

精彩点评03:

【文章特色】

这是一篇以亲子相处为主题的叙事散文。乍看标题,以为这是一篇与动物有关的文章,实则作者用刺猬来比喻青春期有些叛逆的孩子,可谓一语双关,比喻生动。

作者运用几乎纪实的写法将自己与女儿一个下午的相处记录了下来,给人感觉就像在看电影,很真实,也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然而仔细品味,字里行间有流露出自己科学的育儿理念,不得不引人深思。的确,情绪伤人,但一定要懂得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而不能被情绪所奴役。

【优化建议】

1、个人建议,开篇部分的引言可以适当简洁凝练。
2、可以考虑运用小标题增加层次感。

——点评作者:张小晚如月

作者:梦里依稀风铃响

文章:《陪伴| 邂逅》

自荐语:

各位文友们,大家好!

这次“陪伴 ” 主题的写作,我选择了写别人的故事,所以“我”是虚的,为配角,“米夏尔”是实的,为主角。我还想把地域风情类的特色通过文字呈现给大家,所以文中会有一些方言、口语,汉译过来的啥族常用俗语和风俗。

因为旁观和真实,这则故事写的很快和顺利。在一个特定的事件后,“米夏尔”的人生发生了巨变。漂亮、时尚、逍遥的“米夏尔” ,因为产下新生儿不幸成脑瘫的残酷事实,不得不放弃工作,远离朋友,甚至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歌舞才艺,告别以前很舒适幸福的好时光,倾注 “妈妈” 这个新角色里,很艰辛又痛苦的磨砺,变成一个不修边幅的母亲。她之前有多光鲜和幸福,现在就有多不幸和悲伤。巨大的反差中,让你看了会心疼、扼腕叹息。

我想“米夏尔”的选择,是无奈也是本能,诠释了人性中“母爱 ”的强大力量。祸福相依,每个人,在路上,享福和受罪都少不了,那是生活给予的原色。没有谁可以将日子过的行云流水。要历劫,尝百味,时间永远是旁观者,所有的过程和结果,都需要自己承担。

自己的文章,难免有看不到的疏漏和短板。 常会有笔力不及的感觉。能有这样珍贵的好机会,期待,大家的点评指教像雪片一样砸过来吧。
谢谢友们,一场文字的陪伴!

精彩点评01:

【文章特色】

作者风铃具有很强的文学功底,文字驾驭水平超高,特别擅长细致入微的人物细节描写。有白描,更有工笔画,细节描写尤为精彩。主人公米夏尔,一个美丽的哈萨克姑娘,享受了短暂的潇洒的青春,却不幸遭遇命运的戏弄,难产,脑瘫儿,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母爱让她变了一个人,她没有不放弃,打破医生的预言,二十年如一日守护和陪伴她的孩子,不管不顾地把自己变成大妈的模样。她变老变丑了,但在读者的心里,她依然美丽如初。

作者的语言也很有特点,富有地方特色,也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不知其他读者的感受,我作为新疆老乡,感觉特别自然亲切”“反正会有人哭鼻子,我也没办法啦 ”写出了年轻的米夏尔俏皮可爱。“快!快!孩子再不出来,麻烦大了。 ”短促如鼓点,渲染出紧张的气氛,让人不禁捏一把汗。“ 你怎么能这样??还是个人么?”反问语气质问要放弃的丈夫,侧面烘托米夏尔的善良和伟大。

在结构方面,也是匠心独运,悬念迭出,一波三折。酒席上的欢笑歌舞是乐景,引出米夏尔的人生苦难,曾经,这样的场合也有美丽的米夏尔,现在的米夏尔已经判若两人。这一切既是命运安排,也是米夏尔自己的选择。喜与乐,美与丑,反差,对比,冲突,制造出强烈的冲击感。“悲剧,就是把最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使作品的主题得到凸显和深化。

【优化建议】

  1. "她旋转着的曼妙舞姿和清丽噪音此时又在眼前闪现。"此处“噪音”应该是笔误。
  2. “眼花瞭乱”的”缭”不是“瞭望的瞭”。
  3. “改成翻阅孕妇大全之类的册子,从服装、饮食、营养补充到胎教。”最好加一句前提。

——点评作者:椰子coconut

精彩点评02:

【文章特色】

文章从邂逅原来的同事米夏尔开始,她20年的巨大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倒序开始,把镜头拉回二十年前……

米夏尔幸福地与低调的医生结婚后却生下了一个脑瘫儿,他们夫妻身为医务人员,对脑瘫儿的概念是非常清楚的,20年的陪伴与坚守,让自己脑瘫的儿子体会伟大的爱,令人动容,这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啊!米夏尔令人敬佩,她是一位非常坚强、伟大、无愧于心的天使……
本篇文章的出彩点:

运用了大量明暗对比手法

  1. 忙中取简、粗中有细。米夏尔的寸头设计侧面透露了她每天的繁忙,需要舍去爱美之心,越省事越好。外在的毛糙与照顾孩子的细致耐心又形成了对比。
  2. 性格变化对比:米夏尔能歌善舞、容貌出众、性格活泼、追求者众多,导致她婚前应该是有点骄傲的,可诞下脑瘫儿后却被打击得只能一心扑在孩子上。以至于最后越来越果敢坚毅。
  3. 理智与感性对比。米夏尔夫妻非常理性的职业身份—医务工作者,在面对自己的血脉之亲时果断选择。(当然这里也是希望的铺垫,是米夏尔坚持的动力。)
    阅读完本篇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母爱伟大!

【优化建议】

1)文章主线明确,条理清晰,可以考虑在段、句上再修改瘦身。
2)部分句子需要精炼。如
第一段“难得的微微醉。”可以删去,因为前面的句子已经表达到了。
“哈萨克是个歌舞的民族,”改为:哈萨克族能歌善舞。
“台下的我们啧啧拍手”改为:台下的我们热烈鼓掌

——点评作者:梅美生活

精彩点评03:

【文章特色】

  1. 这是一篇类似小说般的叙事散文。
  2. 作者为我们讲述了开朗、活泼、美丽、可爱的哈族姑娘,“走马灯似地谈着恋爱,工作之余,唱歌、玩耍、美食、化妆,擅打扮…… 米夏尔的日子好像过的很滋润。”米夏尔与木讷隐形人般的外科小医生结婚,由于孩子体形过大,分娩困难,生产过程使用器械,造成胎儿重度脑瘫。之后米夏尔不得不离开工作岗位、做全职妈妈照看脑瘫儿子20年的整个过程。紧扣“陪伴”主题。
  3. 作者擅长人物外形描写。作者先是倒叙在商场相遇时,未能一下子认出,米夏尔是“中年臃肿的哈族妇女,留男人般的寸头略长,凌乱着,脖颈圆而短,随意的一件套头宽松衫,深色,没任何装饰。 额上皱纹细密,满脸风霜的疲惫。”接作者回忆起米夏尔当年的样子,她“年轻漂亮,歌声清脆,舞姿优美,能讲一口很标准的汉语。”、“ 光滑饱满的额头,一双秋波水灵的大眼睛,忽闪着浓密的睫毛,”再到后来由于照顾脑瘫儿子,米夏尔“不再光鲜靓丽。”这个过程,让读者联想到米夏尔的艰辛。
  4. 文章一气呵成,十分连贯。
  5. 作者的文中有着少数民族的异域风情,仿佛米夏尔的能歌善舞也带到了作者的文字中,同时字里行间充满着悲悯情怀。

【优化建议】

  1. 文章可分小节,更为清晰。文章开头的四个自然段可省略,或一笔带过。
  2. 文章前半部分叙述较多,后半部分讲米夏尔与脑瘫儿子的陪伴略显不足。
  3. 文章中多为叙述性语言,如:“从最初抱着儿子哭,到擦干眼泪,事无巨细地照顾孩子,没有白班和晚班之分。”如果能将“事无巨细”详实写出,多加一些人物动作的描写,可能会更加打动人。

——点评作者:阿斌_abin

作者:木心moxin

文章:《陪伴‖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岁月》

自荐语:

青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五彩斑斓,而我的青春却只有黑色,亲情、友情、爱情突发其来的变故,让我彻底封闭了自己,网吧和被窝成了我的避风港。这个时候,我和候哥因笑声结缘,开始了大学三年的相伴,许多人以为我们会走向爱情,实际上我们走向了亲情。他对我呵护就如冬日暖阳。十年后再回忆起那段日子,更多的就是他带来的温暖。

精彩点评01:

【文章特色】

木心的这篇,是青春相伴的故事,满满少男少女的情愫,仿佛带我们回到了,阳光照耀着大杨树闪烁枝叶的校园。故事结构简单,以“我”为第一视角来叙述,有些像是《少年维特之烦恼》,她如此用心的纪录,或也像歌德对于那本薄薄小说所倾注的心血,写完了,或就可以把那段记忆合上,挥挥手,跟少年的自己,说声再见。

木心的文字简单清澈,心思质朴纯净,没有厚重的雕琢和修饰,有如安妮宝贝的《七月与安生》,这或就是她的特色所在吧。她或也在期盼着一只生花的笔,写出一篇生花的文字来,但清澈的小溪奔流时,积攒了力量,也会混入泥沙,还需好好分辨。

好吧,在这里祝愿那条小溪,能长久奔流,清醇依旧,汇成江河。

【优化建议】

主人公“你”,是否可以起个名字,这样似乎更能打开读者的思维疆界。

——点评作者:云行笔记

精彩点评02:

【文章特色】:

①开篇引题很好,为下面的回忆打下基础。
②故事情节不错。主题鲜明。
③文章的进步,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停地写,写完自己再改。有人说,好的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当然输入还要大于输出。多读书,多观察生活,多思考就一定会让我们的文字变得温暖和发光。愿我们共勉。

【优化建议】

①开篇第一句:“我们农家有一个晒霉的日子一样,”这句读不通顺。是否应改为:我们农家有一个晒霉的习俗。
②又因为你的温暖感觉开心。改为:又因为你的温暖感到开心。
③不选不近,改为:不远不近。
④有着他们要的精密情报。此句不通顺,“要”字前面是否要加“想”字。
⑤“依旧是每次遇到好吃的,你都会给我捎上一份,”中间“你”字去掉。
⑥第三和四部分之间时间衔接上太跳跃了,应该有个简单的时间跨越上的交代。
⑦“我是用了多少回眸才换得今生我们整个青春的陪伴?”此句末尾“陪伴”改为“相伴”。“回眸”前加个“次”字。
⑧标题可改一下。感觉这个标题有点太大了。改为:致青春什么什么之类的更符合文章内容。

——点评作者:待花解语

精彩点评03:

【文章特色】

这是一篇青涩的爱情小说,看了之后有暖暖的感觉,有青春的萌动,爱甜美的相遇,有真诚的情愫,更有那一份年少的情怀。这种小朦胧,小美好,就差小确幸了。总之,这种感觉很美妙。我想,也只有足够年轻的心境,才能恰到好处的把握这一份小情怀的小甜蜜,小小的文,小小的人。很春春,很悸动,很美好。祝福!

【优化建议】

文章的上半部分很好,有一种朦胧的美感,有一种小温暖和小遗憾。但是下半部分衔接的不是很自然,读来有断链之感。拙见。

——点评作者:郁风闲

作者:回眸0769

文章:《陪伴|又见热干面》

自荐语:

手机的另一端,我有些小激动。我和候哥并没有走向爱情,有些爱并不是爱情吧。候哥会把我的话,一句句去实践,包括我说,你结婚了,我们就一要联系。于是,他结婚了,我们就成了僵尸好友。甚至我们几乎不再联系,就如对后两部分,就是这么突然,这就是生活吧,总是充满了意外。感谢大家的热情,我会好好珍藏大家的评论。

精彩点评01:

【文章特色】

文章通过邂逅,用前后对比的方法回忆了一位新疆哈萨克族女人对脑瘫儿子一生的陪伴。内容真实感人!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哈萨克族人,从女孩到母亲的巨大转变。

用年轻漂亮与肥胖臃肿,美妆与素颜、额头上的皱纹等前后进行对比,更突出了一个母亲对孩子,哪怕他是一个脑瘫儿,无怨无悔地付出。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位母亲都是伟大的!

【优化建议】

开篇是小说的写法,代入太长,可以精简。1.结果他挥手几拳砸破了一扇的门,结果他几拳砸破了玻璃门。2.头痛的呀,跟她搭班,就担心出状况。 语序倒一下,表达的语义会更清晰。3.浓浓的睫毛被涂抹上睫毛膏和眼线液,这句话不通。4.米夏尔的日子好像过的很滋润。是过得很滋润。

——点评作者:Sophia安然

精彩点评02:

【文章特色】

热干面据说是武汉的特色小吃,我还没有尝过。

本文有地方饮食的文化意义,再见热干面,除了写出了舌尖上的美味,关联今年的特别,更是有对家乡的情怀,文章主题有升华,有社会人文深度。

【优化建议】

可以再增添一些重点人物的塑造描写。

——北十三思

精彩点评03:

【文章特色】

回眸0769是我的朋友,平常见她写文,都是包含温情,以小见大。

这篇“又见热干面”,通过三个不同时期的片段描写,把作者对于热干面的钟爱描写的淋漓尽致,而这背后其实是对家乡的思念。特别是最后一段,融入现实的热点疫情,让这一份对家乡的关切之情更加地具体和真实。配图还是很用心的。

【优化建议】

  1. 感觉文章缺少了一点拔高的立意,如果能够再给“热干面”赋予一些意义,或许会让文章更有深度和高度。
  2. 结尾略显仓促,如果能够再加入自己深度的思考,多一些笔墨,会让文章更加的饱满。

——点评作者:敏思育儿

……

写作路上
你或许习惯了一个人踽踽独行
可这里的朋友
愿意陪你跨过最艰难的瓶颈



附:

『是热爱让我们靠的更紧』点评预告(4月22日)

01

文章:《陪伴|特殊的爱给特别的你》

作者:桃源清溪

02

文章:《陪伴|| 时光会老去,但我们终将永垂不朽》

作者:是落雨声呀

03

文章:《陪伴|有绿色陪伴的日子》

作者:辽东沈氏布衣




本文由“文字之光社区”助力。

【文字之光】是已立项注册,自2020年元旦始启用。

【文字之光】是由文字之光社区居民秉持“为好文找读者、为读者找好文”的价值理念而设立的专题,专题目前不接受投稿。

广大优秀作者可以投稿到它的优选专题【金色梧桐】中,编委会从中选出优质文收录到【文字之光】,并从中精选出最优质文加以推广。

我们期待你的优雅亮相!你若能甩出掷地有声、灵动有趣的文字,我们定会用足够的真诚与你的文字共舞,让优质的文字发出耀眼的光芒。

找到我们有两种方式:

01 在微信群中搜索文字之光

02 发私信给文字之光的主编韩涵微语或副主编无色生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