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王維的詩觀“詩佛”之爲“佛”

一、王維與維摩詰菩薩

王維被世人稱爲詩佛,如果要說他像哪一尊佛,那應該是佛經中說的前身是金粟如來的維摩詰菩薩。

王維的字是摩詰,名與字合起來就是“維摩詰”,這不是巧合,而是王維的母親刻意爲之的。王維的母親崔氏是虔誠的佛教徒,一個帶髮修行的佛門居士。崔氏必定是熟悉維摩詰菩薩的,作爲佛教居士的母親,爲自己的孩子取名維,字摩詰,這樣的用意不言而喻。

維摩詰菩薩究竟是一個怎樣的菩薩呢?

在《維摩詰所說經·方便品第二》是這樣說的:爾時。毗耶離大城中有長者。名維摩詰。已曾供養無量諸佛。深植德本。得無生忍。辯才無礙。遊戲神通。逮諸總持。獲無所謂。降服勞怨。入深法門。···善於智度。通達方便。大願成就。欲度人故。以善方便居毗耶離。資財無量。攝諸貧民。···雖爲白衣。奉持沙門清淨律行。雖處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現有眷屬。常樂遠離。雖服寶飾。而以相好嚴身。雖復飲食。而以禪悅爲味。若至博弈戲處。輒以度人。受諸異道。不毀正信。雖明世典。常樂佛法。一切見敬。爲供養中最。執持政法。攝諸長幼。一切治生諧偶。雖獲俗利。不以喜悅。遊諸四衢。饒益衆生。入治政法。救護一切。入講論處。導以大乘。入諸學堂。誘開童蒙。入諸淫舍。示欲之過。入諸酒肆。能立其志。···

引用了大段經文,經意不做詳解。大致在說,維摩詰菩薩是個覺悟的佛門居士,他在家奉持清淨的戒律,他很富裕,有妻子兒女,對佛法以外的學問也很通曉,他以弘法利生爲志願。隨緣度人。是大乘佛法的踐行者。

歷史上真實的王維是怎樣的呢?

在《舊唐書·王維傳》中是這樣說的:維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葷血;晚年長齋,不衣文彩。得宋之問藍田別墅,在輞口,輞水周於舍下,別漲竹洲花塢,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嘗聚其田園所爲詩,號《輞川集》。在京師日飯十數名僧,以玄談爲樂。齋中無所有,唯茶鐺、藥臼、經案、繩牀而已。退朝之後,焚香獨坐,以禪誦爲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絕塵累。乾元二年七月卒。臨終之際,以縉在鳳翔,忽索筆作別縉書,又與平生親故作別書數幅,多敦厲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筆而絕。

引用正史記載,不做詳解。大致是說王維是一個在家修行的佛門居士,奉持淨戒,虔心禪誦。有妻子,妻子死後不續娶,青燈古佛以終老。常勸人學佛。

再舉兩首王維自己的詩,來說明王維的禪修生活。


春日上方即事


好讀《高僧傳》,時看辟穀方。

鳩形將刻仗,龜殼用支牀。

柳色青山映,梨花夕鳥藏。

北窗桃李下,閒坐但焚香。


在家則焚香禪坐,閱讀佛典。


登辨覺寺


竹徑從初地,蓮峯出化城。

窗中三楚盡,林上九江平。

軟草承趺坐,長松響梵聲。

空居法雲外,觀世得無生。


到寺則結跏趺坐,冥思觀想。


將《維摩詰所說經·方便品第二》中所記述的維摩詰菩薩與《舊唐書·王維傳》所記述的王維作對比,再參看王維自己詩中的禪修生活,我們看到二人精神實質與行爲實質是相同的。二者皆是佛門中很有修行的居士。接下來我們從王維的法侶與親人關係的詩具體來看他的“菩薩行”!



二、王維與胡居士

胡居士不詳其名字,是王維接濟過的一個朋友。有三首王維與胡居士演說佛法的詩,分別爲《胡居士臥病遺米因贈》《與胡居士皆病寄此詩兼示學人二首》。

我們來看看第一首。


胡居士臥病遺米因贈


了觀四大因,根性何所有。

妄計苟不生,是身孰休咎。

色聲何謂客,陰界復誰守。

徒言蓮花目,豈惡楊枝肘。

既飽香積飯,不醉聲聞酒。

有無斷常見,生滅幻夢受。

即病即實相,趨空定狂走。

無有一法真,無有一法垢。

居士素通達,隨宜善抖擻。

牀上無氈臥,鎘中有粥否。

齋時不乞食,定應空漱口。

聊持數鬥米,且救浮生取。


看完詩,我們知道寫這首詩其實是“緣事說法”,事情在最後一句,“聊持數鬥米,且救浮生取。”因爲胡居士貧病交加,王維就接濟數鬥米,然而王維說這米實際是能使他覺悟的“香積飯”,詩中說,“既飽香積飯,不醉聲聞酒。”

香積飯其實是有大來頭的。《維摩詰經》中記述,“有國名衆香,佛號香積。與諸菩薩方共坐食。”“於是香積如來,以衆香鉢,盛滿香飯,與化菩薩。”“爾時。維摩詰問衆香菩薩。香積如來以何說法。彼菩薩曰。我土如來無文字說。但以衆香令諸天人得入律行。菩薩各各坐香樹下。聞斯妙香。即獲一切德藏三昧。得是三昧者。菩薩所有功德皆悉具足。”

王維正是用這樣的“香積飯”接濟胡居士,這樣的佈施是財佈施,更是法佈施。

這樣弘法利生的事,是王維的日常生活。


三、王維與璇上人

王維與僧人交往的詩作很多《過福禪師蘭若》《過感化寺曇興上人山院》《夏日過青龍寺謁操禪師》《過乘如禪師蕭居士嵩丘蘭若》《投道一師蘭若》等。

謁璇上人


少年不足言,識道年已長。

事往安可悔,餘生幸能養。

誓從斷葷血,不復嬰世網。

浮名寄纓珮,空性無羈鞅。

夙承大導師,焚香此瞻仰。

頹然居一室,覆載紛萬象。

高柳早鸎啼,長廊春雨響。

牀下阮家屐,窗前筇竹杖。

方將見身雲,陋彼示天壤。

一心在法要,願以無生獎。


與其它拜謁禪師的詩相比,這首詩中王維佛教情結體現的尤爲突出。

璇上人,是誰?

據《宋高僧傳卷第十七·唐金陵鐘山元崇傳(璇禪師)》

璇禪師就是釋元崇,書中說,“崇幼孤秀,嶷若斷山。心喻芙蕖,形同玉潔,風塵不雜,立志夷簡。時年十五,奉道辭家,負笈洞天,餐霞臥雲,師範陶許,精研妙句,獨證微隱。乃恐至理未融,解脫方阻,因歸心釋典,大暢佛乘,三教齊驅,遘心世表。於是聲振吳越,淄素異焉。”

以上所說正是一個僧人求道得道,受人敬仰的過程。

傳中有璇禪師與王維相遇論禪的記載,“至德初,謝絕人事,仗錫去郡,歷於上京,遍奉名師,棲心閒境,罕交俗流。遂入終南,終衛藏,至白鹿,上藍田,於輞川得右丞王公維之別業。松生石上,水流松下,王公焚香靜室,與崇相遇,神交中斷。於時天地未泰,豺狼構患,朝賢國寶,或在薖軸。起居蕭舍人昕與右丞諸公,並碩學雄才,尊儒重道,偶茲一會,抗論彌日,鉤沉索隱,襟期許與。王蕭嘆曰:‘佛法有人,不宜輕議也矣。’”

可以看出,璇禪師是令王維折服的得道高僧。

王維謁見璇禪師,發起了許多向佛大願。

詩中王維說“事往安可悔,餘生幸能養。”這是懺悔過往,要改過自新。

“誓從斷葷血,不復嬰世網。”這裏用依趙殿成之說,不用“誓從斷‘臂’血”。

王維發願要持戒修行,這是事實,王維居常蔬食,不茹葷血。

“夙承大導師,焚香此瞻仰。”王維這是想向璇上人求法。

接着他就寫道,“一心在法要,願以無生獎。”此次謁見王維下定決心要悟“無生”。所謂無生即是想求得至高無上的佛道!


四、王維與家人

在王維的詩中提及親屬的詩並不多,《偶然作六首·其三》提及他的家庭情況同時還表達了自己堅固的求佛之心。


偶然作六首其三


日夕見太行,沈吟未能去。

問君何以然,世網嬰我故。

小妹日成長,兄弟未有娶。

家貧祿既薄,儲蓄非有素。

幾回欲奮飛,踟躕復相顧。

孫登長嘯臺,松竹有遺處。

相去詎幾許,故人在中路。

愛染日已薄,禪寂日已固。

忽乎吾將行,寧俟歲雲暮。


王維的弟弟叫王縉,《舊唐書·王縉傳》載,“少好學,與兄維早以文翰著名。”“縉弟兄奉佛,不茹葷血,縉晚年尤甚。”

王維兄弟皆信佛。

王維王縉兄弟情深,據《舊唐書·王縉傳》載,“祿山之亂,選爲太原少尹,與李光弼同守太原,功效謀略,衆所推先,加憲部侍郎,兼本官。時兄維陷賊,受僞署,賊平,維付吏議,縉請以己官贖維之罪,特爲減等。”

王縉爲了兄長削官爲其贖罪。

王維是在家修行的居士,他對於六親是有深情的。詩中說“小妹日成長,兄弟未有娶。家貧祿既薄,儲蓄非有素。幾回欲奮飛,踟躕復相顧。”想到家人還需要他照顧,他踟躕不捨。

可是修行的決心是日益堅固的,詩中說“愛染日已薄,禪寂日已固。”這種不斷親緣,但不眷戀的,看似矛盾的心理,正與維摩詰菩薩一樣,“現有眷屬,常樂遠離。”


五、總結。

佛教有“四弘誓願”,具體是這樣的:


一、衆生無邊誓願度。

二、煩惱無盡誓願斷。

三、法門無量誓願學。

四、佛道無上誓願成。


王維的一生所踐行的正可以簡單概括爲這“四弘誓願”!這就是王維爲什麼被稱爲“詩佛”的原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