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维的诗观“诗佛”之为“佛”

一、王维与维摩诘菩萨

王维被世人称为诗佛,如果要说他像哪一尊佛,那应该是佛经中说的前身是金粟如来的维摩诘菩萨。

王维的字是摩诘,名与字合起来就是“维摩诘”,这不是巧合,而是王维的母亲刻意为之的。王维的母亲崔氏是虔诚的佛教徒,一个带发修行的佛门居士。崔氏必定是熟悉维摩诘菩萨的,作为佛教居士的母亲,为自己的孩子取名维,字摩诘,这样的用意不言而喻。

维摩诘菩萨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菩萨呢?

在《维摩诘所说经·方便品第二》是这样说的:尔时。毗耶离大城中有长者。名维摩诘。已曾供养无量诸佛。深植德本。得无生忍。辩才无碍。游戏神通。逮诸总持。获无所谓。降服劳怨。入深法门。···善于智度。通达方便。大愿成就。欲度人故。以善方便居毗耶离。资财无量。摄诸贫民。···虽为白衣。奉持沙门清净律行。虽处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现有眷属。常乐远离。虽服宝饰。而以相好严身。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若至博弈戏处。辄以度人。受诸异道。不毁正信。虽明世典。常乐佛法。一切见敬。为供养中最。执持政法。摄诸长幼。一切治生谐偶。虽获俗利。不以喜悦。游诸四衢。饶益众生。入治政法。救护一切。入讲论处。导以大乘。入诸学堂。诱开童蒙。入诸淫舍。示欲之过。入诸酒肆。能立其志。···

引用了大段经文,经意不做详解。大致在说,维摩诘菩萨是个觉悟的佛门居士,他在家奉持清净的戒律,他很富裕,有妻子儿女,对佛法以外的学问也很通晓,他以弘法利生为志愿。随缘度人。是大乘佛法的践行者。

历史上真实的王维是怎样的呢?

在《旧唐书·王维传》中是这样说的: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尝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辋川集》。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乾元二年七月卒。临终之际,以缙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笔而绝。

引用正史记载,不做详解。大致是说王维是一个在家修行的佛门居士,奉持净戒,虔心禅诵。有妻子,妻子死后不续娶,青灯古佛以终老。常劝人学佛。

再举两首王维自己的诗,来说明王维的禅修生活。


春日上方即事


好读《高僧传》,时看辟谷方。

鸠形将刻仗,龟壳用支床。

柳色青山映,梨花夕鸟藏。

北窗桃李下,闲坐但焚香。


在家则焚香禅坐,阅读佛典。


登辨觉寺


竹径从初地,莲峰出化城。

窗中三楚尽,林上九江平。

软草承趺坐,长松响梵声。

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


到寺则结跏趺坐,冥思观想。


将《维摩诘所说经·方便品第二》中所记述的维摩诘菩萨与《旧唐书·王维传》所记述的王维作对比,再参看王维自己诗中的禅修生活,我们看到二人精神实质与行为实质是相同的。二者皆是佛门中很有修行的居士。接下来我们从王维的法侣与亲人关系的诗具体来看他的“菩萨行”!



二、王维与胡居士

胡居士不详其名字,是王维接济过的一个朋友。有三首王维与胡居士演说佛法的诗,分别为《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

我们来看看第一首。


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


了观四大因,根性何所有。

妄计苟不生,是身孰休咎。

色声何谓客,阴界复谁守。

徒言莲花目,岂恶杨枝肘。

既饱香积饭,不醉声闻酒。

有无断常见,生灭幻梦受。

即病即实相,趋空定狂走。

无有一法真,无有一法垢。

居士素通达,随宜善抖擞。

床上无毡卧,镉中有粥否。

斋时不乞食,定应空漱口。

聊持数斗米,且救浮生取。


看完诗,我们知道写这首诗其实是“缘事说法”,事情在最后一句,“聊持数斗米,且救浮生取。”因为胡居士贫病交加,王维就接济数斗米,然而王维说这米实际是能使他觉悟的“香积饭”,诗中说,“既饱香积饭,不醉声闻酒。”

香积饭其实是有大来头的。《维摩诘经》中记述,“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与诸菩萨方共坐食。”“于是香积如来,以众香钵,盛满香饭,与化菩萨。”“尔时。维摩诘问众香菩萨。香积如来以何说法。彼菩萨曰。我土如来无文字说。但以众香令诸天人得入律行。菩萨各各坐香树下。闻斯妙香。即获一切德藏三昧。得是三昧者。菩萨所有功德皆悉具足。”

王维正是用这样的“香积饭”接济胡居士,这样的布施是财布施,更是法布施。

这样弘法利生的事,是王维的日常生活。


三、王维与璇上人

王维与僧人交往的诗作很多《过福禅师兰若》《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过乘如禅师萧居士嵩丘兰若》《投道一师兰若》等。

谒璇上人


少年不足言,识道年已长。

事往安可悔,余生幸能养。

誓从断荤血,不复婴世网。

浮名寄缨珮,空性无羁鞅。

夙承大导师,焚香此瞻仰。

颓然居一室,覆载纷万象。

高柳早鸎啼,长廊春雨响。

床下阮家屐,窗前筇竹杖。

方将见身云,陋彼示天壤。

一心在法要,愿以无生奖。


与其它拜谒禅师的诗相比,这首诗中王维佛教情结体现的尤为突出。

璇上人,是谁?

据《宋高僧传卷第十七·唐金陵钟山元崇传(璇禅师)》

璇禅师就是释元崇,书中说,“崇幼孤秀,嶷若断山。心喻芙蕖,形同玉洁,风尘不杂,立志夷简。时年十五,奉道辞家,负笈洞天,餐霞卧云,师范陶许,精研妙句,独证微隐。乃恐至理未融,解脱方阻,因归心释典,大畅佛乘,三教齐驱,遘心世表。于是声振吴越,淄素异焉。”

以上所说正是一个僧人求道得道,受人敬仰的过程。

传中有璇禅师与王维相遇论禅的记载,“至德初,谢绝人事,仗锡去郡,历于上京,遍奉名师,栖心闲境,罕交俗流。遂入终南,终卫藏,至白鹿,上蓝田,于辋川得右丞王公维之别业。松生石上,水流松下,王公焚香静室,与崇相遇,神交中断。于时天地未泰,豺狼构患,朝贤国宝,或在薖轴。起居萧舍人昕与右丞诸公,并硕学雄才,尊儒重道,偶兹一会,抗论弥日,钩沉索隐,襟期许与。王萧叹曰:‘佛法有人,不宜轻议也矣。’”

可以看出,璇禅师是令王维折服的得道高僧。

王维谒见璇禅师,发起了许多向佛大愿。

诗中王维说“事往安可悔,余生幸能养。”这是忏悔过往,要改过自新。

“誓从断荤血,不复婴世网。”这里用依赵殿成之说,不用“誓从断‘臂’血”。

王维发愿要持戒修行,这是事实,王维居常蔬食,不茹荤血。

“夙承大导师,焚香此瞻仰。”王维这是想向璇上人求法。

接着他就写道,“一心在法要,愿以无生奖。”此次谒见王维下定决心要悟“无生”。所谓无生即是想求得至高无上的佛道!


四、王维与家人

在王维的诗中提及亲属的诗并不多,《偶然作六首·其三》提及他的家庭情况同时还表达了自己坚固的求佛之心。


偶然作六首其三


日夕见太行,沈吟未能去。

问君何以然,世网婴我故。

小妹日成长,兄弟未有娶。

家贫禄既薄,储蓄非有素。

几回欲奋飞,踟蹰复相顾。

孙登长啸台,松竹有遗处。

相去讵几许,故人在中路。

爱染日已薄,禅寂日已固。

忽乎吾将行,宁俟岁云暮。


王维的弟弟叫王缙,《旧唐书·王缙传》载,“少好学,与兄维早以文翰著名。”“缙弟兄奉佛,不茹荤血,缙晚年尤甚。”

王维兄弟皆信佛。

王维王缙兄弟情深,据《旧唐书·王缙传》载,“禄山之乱,选为太原少尹,与李光弼同守太原,功效谋略,众所推先,加宪部侍郎,兼本官。时兄维陷贼,受伪署,贼平,维付吏议,缙请以己官赎维之罪,特为减等。”

王缙为了兄长削官为其赎罪。

王维是在家修行的居士,他对于六亲是有深情的。诗中说“小妹日成长,兄弟未有娶。家贫禄既薄,储蓄非有素。几回欲奋飞,踟蹰复相顾。”想到家人还需要他照顾,他踟蹰不舍。

可是修行的决心是日益坚固的,诗中说“爱染日已薄,禅寂日已固。”这种不断亲缘,但不眷恋的,看似矛盾的心理,正与维摩诘菩萨一样,“现有眷属,常乐远离。”


五、总结。

佛教有“四弘誓愿”,具体是这样的:


一、众生无边誓愿度。

二、烦恼无尽誓愿断。

三、法门无量誓愿学。

四、佛道无上誓愿成。


王维的一生所践行的正可以简单概括为这“四弘誓愿”!这就是王维为什么被称为“诗佛”的原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