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聲音有關的故事

自從去年下了一款配音的軟件,只要有點兒時間,四周安靜,我就會打開軟件錄點東西。


這款軟件很好用,只需要點開錄音功能,按自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按提示的語速朗讀文字部分就可以了。視頻和背景音樂都是提前製作好的,朗讀部分結束,就可以自動合成一個小視頻,通常一到三分鐘不等。


然而,這短短的幾分鐘,我花去的往往是幾個小時。首先,從選題材開始,朗誦欄目裏每天都有不斷更新的文本,以詩居多。詩有很多類,即使同樣的詩,不同視頻的製作者對文本的理解不同,選擇的畫面和背景音樂呈現出來的效果就不同,選擇和找到適合自己朗讀文本的前提就是大量的試讀。

大量的試讀過後,才能找到自己喜歡並且能夠駕馭得了的風格的文本形式。在這當中,仍然會不斷放棄一些文本,有些文本,沒有通過聲音這種形式來表現時,原本是非常喜歡的。然而,不是所有的文本都適合朗讀,也不是每個人的聲音都能駕馭任何風格。


我的聲音沒有經過專業訓練,沒有科班出身的主播的“播音範兒”,聲音比較沙啞,字正腔圓的文本風格不適合我,相對來說,跟電臺風格的似乎更接近一些,於是我讀的大部分都是現代詩風格的文本,比如顧城的詩,木心的詩,餘秀華的詩,海子的詩等。

朗讀是一件美好的事,特別對於我這樣聽覺型的人來說,用聲音來表達或者表現一個作品,過程就讓自己很沉醉。不然,也不會有兩年前做電臺那段往事了。只是,當時沒有學會做後期,後來仍然沒有潛心去學,直到現在也還是個遺憾,這也是我一直選擇這款軟件的原因,省事!實在太適合像我這樣的懶人了。

一個像樣的作品呈現出來,需要很多次的練習,這個跟做任何事都是一個道理,必須練好基本功。基本功的練習包括:吐詞,咬字,運用氣息等。高中時,我跟兩個聲樂老師學了一段時間,現在依稀還記得“張大嘴”和“打呵欠”的訓練,課間老師傳授的東西仍然需要課後不斷的練習,才能領悟和掌握。


另外,多聽多讀是不變的鐵律。用心聽,用心揣摩,才能談得上模仿和沿襲,直到形成自己的風格。平時的練習,繞口令和新聞稿是可以隨手拈來的,一個可以讓我們的舌頭更加靈活,另一個可以讓我們的發音更加準確。

我總認爲,要認識和承認自己的侷限性。但同時,無意間量變帶來的質變,也都讓自己體會到了突破自己的那種快樂。

尤其是配音演員,更加顛覆了我的認知。天賦和興趣,毫無疑問是很重要的因素,但是通過不同的聲音來塑造不同角色,是更專業更寬泛的學習才能達到的高度。普通人即使不能達到專業水準,但是長期的大量的練習一定會讓自己的聲音表達區別於大衆。


所以,跟做任何事一樣,簡單,相信,堅持,每個人都能收穫一個跟過去不同的自己。當我們跟任何人在一起,在任何場合,能用悅耳的聲音,標準的普通話,適當的語速,精準的語言,恰如其分地表達着自己,一定會給我們的形象加分,一定會助力於我們更好地達成自己的目標。


那一刻就得益於自己每天的點滴堅持,讓自己的心靜下來,開始朗讀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