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高手,都是“偏執狂

這個世界上聰明人太多了,聰明到一旦當他們遇到挫折,第一個閃過的念頭就是用慣性思維來解決,用耍小聰明的辦法繞過去。偏執的人卻大有不同,他們全力抵制誘惑去專注執着,不給自己留退路,聚焦目標,披荊斬棘。

——題記


文/小牛君


之 一  °   


真正的高手,都是偏執狂。


只有偏執、堅持原則的人才更可能成功。


電影《教父》裏的維多,從貧窮的麪包店僱員,走上教父這條成功大道,可謂詮釋了很多值得反思的寶貴思維。


尤其在他失去工作、面對毒品生意誘惑的時候,他不像其他同伴一樣目光短淺,見小利而忘身,而是堅持自己的底線和原則,用果敢的勇氣和爲人處世的方式,一步步走向正途。


他認準的事情,就一定沿着意願幹到底,即使路遇艱險,只要沒粉身碎骨,就決不罷休。


對一切事物止於淺嘗輒止,就難以得到真正的收穫。在偏執的維多心裏,即便頭破血流,他也仍然勇往直前。偏執的底線,是棱角分明、難以逾越的,就像一把鋒利的刀子,即便穿刺髮膚,也在所不惜。


偉大的人不是生下來就偉大,而是在成長過程中顯示其偉大。偏執的人背後,是對於未來的判斷和對於自我原則的堅持。


喬布斯曾說過:“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我信奉偏執的力量。”


看過他的傳記,不難發現他走向成功的道路,恰恰是一條不斷堅持自我、用理性的光芒灌溉追求完美的偏執之路。


青年時期,他爲尋求內心的信仰,於是剃掉頭髮穿上僧袍,遠赴印度求道。到那裏卻發現印度很窮,人民生活困苦。這時,他下決心要讓科技改變世界,要爲世界製造高科技產品。


一個真正的偏執狂,和光同塵,與物推移,毫不凝滯。本是追求信仰的精神之旅,反而成了他投身硅谷、創立蘋果的肇因。在這條路上,他始終表現出一個偏執狂的形象,爲了引領創新而不惜代價。


從踐行科技至上論,到提升用戶體驗和藝術品味,在每一個決策面前,都是理性、謹慎、不論成本管理還是用戶體驗調查,沒有人比他做得更精細,也沒人能夠在真正意義上超過他偏執的完美主義。


偏執的人,他們善於聚焦在一個目標上,大目標理性聚焦,小目標持久發力,把自己變成一隻巨大的“大黃蜂”,向一個方向猛烈進攻,行動非常迅速。


量變的路究竟有多遠,無人知曉,或許他們更懂得,熬不到事物發展到質變的那一刻,黎明永遠衝不破黑暗。


之 二°   


偏執,是一種極高程度的堅韌,用對了力度,往往成爲某個領域卓越不羣的狠人。


陸奇,2017年1月被百度任命爲百度總裁兼任首席運營官。這次任命是百度創立多年,李彥宏給出的一次罕有權力,這不奇怪,因爲他值得。


事實上,陸奇在硅谷非常有名,凡接觸過他的人提起他,都是衆口稱讚:“華人第一職業經理人”、“硅谷華人最高級別高管”。


入職百度之前,陸奇曾職於微軟,面對他的離職請求,比爾蓋茨極力挽留:“你想要做什麼業務,我們去搞個業務給你。或者你先休假一年兩年,再回來當首席技術官,我們等着你。”


所以,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拔尖,我們先再看看他的日常作息清單:


每天3點起牀,先查郵件,回覆郵件。

4點跑步,跑步5公里。

5點至6點,到辦公室上班。

7點前,處理完所有郵件。

8點前,做好當日工作計劃。

9點,和老外同事們開晨會。

22點下班,學習一個小時。

23點上牀休息。


多年如一日,僅僅是陸奇這幾近偏執的堅持,就足以超過絕大多數人,能達到如此的成就,和他難能可貴的偏執和自律絕對是分不開的。


約翰·洛克菲勒有一本書,叫做“只有偏執狂,才能成功”。這是他本人唯一寫過關於成功法則與賺錢方法的一本書,書中的名言觀點風靡了世界的每個角落。


道理我們都懂,可爲什麼還是過不好這一生呢。


經常有人說,越來越忙,卻越來越窮。邏輯看似匪夷所思,實則不難理解。移互時代,我們眼前有太多的誘惑和碎片化信息的包圍,想法太多,注意力分崩離析,恨不得一天做完所有的事情。


既要瘦身瑜伽又要速成英語,既想財務自由又不想付諸努力。一邊追求,一邊放棄,或許是絕大多數人的生活方式。


對照陸奇的作息,反思自己的一天是不是這麼過的:


早上起牀前,打開手機,刷一下朋友圈有沒有人點贊;

去公司的路上,看看淘寶有沒有發貨,微博有沒有熱搜;

喫飯或休息的間隙,刷一下抖音快手;

晚上又開始追劇,睡覺前還要晚一把喫雞······


凌雲壯志掛嘴邊,成天想改變世界,最後連自己都無力改變,只能哀嘆自道:我太難了。


之 三  °   


想起一個很有趣的故事。


一個人幾天沒喫飯,十分飢餓,買了很多包子,一口氣吃了5個,當他喫到第6個的時候,才感覺到肚子飽了。這時他便有點懊惱,“早知道直接喫第6個就好了,就不用花那麼多錢了”。


讀罷可能覺得故事中的這個人很傻,但換個角度就會發現,現實當中這類人很多,總是幻想着,自己能輕鬆走上捷徑。


因此失意的人並不是因爲能力欠缺,而是因爲把能力分散到太多的方向上,想當然地弱化了本該有的自我偏執和堅持。


“這項工作很難處理”、“那個項目很難搞下去”。


可如果凡事都很簡單,不需要刻意思考,等有足夠靈活應變的思路,很可能輪不到你,早已有他人來解決了。


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點滴的積累,沒人可以繞過前面5個包子,直接享受第6個包子的飽腹感。任何一項能力的突破,都需要不斷耕耘和鍥而不捨的幹勁。


事實上,偏執是一種性格定位,這種性格的人具備異乎常人的毅力,是出於骨子裏的一種精神,而不是表面的東西。


偏執,也是野蠻生長最好的養分,那些偏執的榜樣,也在時刻提醒我們,只有真正經歷過、趟過坑、撞過南牆,才懂得反思和改進,纔有資格追求完美。


當一個人對某件事達到癡迷的程度,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他纔將變得心甘情願。偏執,賦予內心極大的力量去支撐,一腔熱血、一意孤行,數不清的鬥志,讓人離目標更近一些。


重要的是,人生的道路上漫長,或許只有這一盞燈,一旦滅了,整條路就沒有了。


爲什麼只有偏執狂更容易成功?


英特爾公司創始人安迪·格魯夫在《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中給出了答案——


"每當我回顧穿越戰略轉折點初期階段的經歷的時候,總想起古老西部影片中的經典片段:一羣騎士在窮山惡水之中艱難地跋涉。他們並不清楚前方確切的路,只知道不能回頭,相信最後總會到達心中的樂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