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如何化解內心焦慮,打好心理戰“疫”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已經1個多月了。目前,國內防控態勢積極向好,但情況依然錯綜複雜,反彈風險不可忽視。與此同時,國外疫情接連爆發,形勢十分嚴峻。

疫情的持續存在和不確定性,給許多人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一些人內心焦慮,感嘆“這世界會好嗎”?疫情何時才能真正結束?

可以說,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既是我們與新冠病毒之間的較量,也是我們內心的一場戰“疫”。

今天我們就簡單地談談疫情之下,如何化解內心焦慮,打好心理戰“疫”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要正確認識焦慮。

焦慮並非一無是處。焦慮是我們人類在進化過程中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它是人體在感知外在危險時的一種自然情緒反應,它在提醒我們,危機在眼前,需要做好準備,認真應對。

因此,適度的焦慮對於保持生命活力是必要的,它可以提升我們的應激反應能力,讓我們保持適度的緊張,提高我們的注意力,及時應對危機。

在這次疫情中,適度的焦慮可以讓我們的行爲更加謹慎,做到多宅家、少聚集,戴口罩、勤洗手,以有效阻斷病毒的傳播,降低受感染的風險。

但過度的焦慮會適得其反,給人帶來傷害。過度焦慮不僅給人帶來煩躁不安、衝動易怒等負面情緒體驗,還會導致頭暈乏力、食慾不振、呼吸不暢、甚至失眠等身體問題,削弱我們自身的免疫力。

在這次疫情中,一些人過度焦慮,原因可能有以下幾方面:一是疫情本身的不確定性給人帶來的不安全感;二是原先習慣的生活方式被打亂而導致的不適感;三是因爲疫情引發的工作、學習、生活壓力徒增所帶來的焦灼感,等等。

理性情緒療法(也稱ABC理論)指出,一種情緒或行爲後果C(consequence)的產生跟兩個原因相關,一是觸發事件A(activating event),這是間接原因;二是當事人對A的認知和評價產生的信念B(beliefs),這是直接原因。

所以,要減少疫情帶給我們在情緒上的負面衝擊,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是減少觸發事件;二是轉變認知和信念。

減少觸發事件,重點是要儘量減少負面信息的攝入。疫情當下,適當關注疫情的進展情況,瞭解掌握相關的防控措施是必要的。但過多地攝入有關疫情方面的信息,特別是那些過於情緒化的信息,很容易讓人產生代入感,形成“替代性創傷”,平添焦慮和不安。所以要儘量控制刷屏時間,每天最多不超過1小時,每次不超過20分鐘。

轉變認知和信念,最重要的是要對疫情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毛主席說過,“在戰略上要藐視敵人,在戰術上要重視敵人”,對待新冠疫情也同樣如此。從全局層面上我們要樹立必勝的信念,而在具體的作戰部署上應該小心謹慎,審慎決策,認真對待。

打好新冠肺炎防控阻擊戰,需要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作爲普通人,我們無法像醫護人員那樣衝鋒在前,無私無畏,但至少我們可以盡心盡力做好自己職責內應做的事,比如加強個人日常防護,加強自身心理建設,等等。

我們都知道,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難免會遭遇逆境。在人生的至暗時刻,不同的信念會導致完全不同的行爲和結果。

每次遇到棘手的問題,我都喜歡用12字箴言來勉勵自己: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戴爾·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這本書裏也說過,人們只有在積極面對接受可能的情況時,才能更有效的做到想辦法改善或者改變最壞的局面。

我的體會是:一旦你在心裏接受了正在發生和可能發生的情況,你焦慮不安的情緒就會減輕很多。然後,你靜心着手去做你可以做到和應該去做的事情。盡人事,聽天命。

前些天,一位高三女孩在方艙醫院內備戰高考的照片上了微博熱搜。

這位女孩叫黃玉婷,今年17歲,是武漢市的一名高三學生。雖然不幸感染新冠肺炎,但她堅持上網課、做作業,那份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鼓舞了很多人。有的網友說,女孩已經滿分了。

面對病魔,黃玉婷沒有消沉抱怨,而是選擇勇敢面對,積極行動。“人生又多了一次難忘的經歷,對我來說也是鍛鍊的機會。我一定能戰勝病魔。”黃玉婷說。

據悉,黃玉婷的核酸檢測已呈陰性,如果再複查一次沒有大礙就能出院了。祝福這位勇敢的姑娘!

有時,那些艱難的人生提供了最多學習的機會,使我們能夠沿着正道更迅速的前進。而較爲安逸的人生就沒有多少機會進德修業,那是爲了讓你養精蓄銳,好好休息的。”這是前些天我在一本書上讀到的一段話,似乎可以爲黃玉婷的故事作批註。

確實,當我們遭遇困境,感覺焦慮時,最好的辦法是就是選擇勇敢面對,積極行動。

許多時候,我們感覺焦慮往往是因爲想得太多,做得太少。這時你需要想辦法找一件自己最喜歡做的事,儘量讓自己忙起來,快樂起來。

疫情期間,我堅持每天做手賬,記錄當天讀過的書,做過的事,最有感悟的心得,然後畫一幅自己喜歡的插圖,用手賬沉澱一段時光感覺成就滿滿,幸福滿滿。

如果你一下子沒找到特別喜歡做的事,那就不妨多讀讀書,尤其是讀那些能幫助我們改善心智模式的好書,比如說《活出最樂觀的自己》、《幸福的方法》、《人性的弱點》(全集)等等。

當然,讓自己忙起來也要有個度。平時要注意精力管理,做到作息規律,適量運動,特別是要注意在感覺疲勞前先休息,儘量少熬夜,保證充足的睡眠。

另外,練習瑜伽和冥想,也可以幫助我們有效地緩解壓力,放鬆身心,增強免疫力。

冥想訓練很簡單:原地不動安靜坐好(也可以躺下),閉上眼睛,感受呼吸(吸氣時胸腹部擴張,呼氣時胸腹部收縮),享受這種除了呼吸以外什麼都不用想的狀態。剛開始的時候每天鍛鍊5分鐘就行,習慣成自然後,也可以每天做20到30分鐘。

寫到這裏,突然想起一位學者說過的話:“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國;你怎麼樣,中國便怎麼樣;你是什麼,中國便是什麼;你若光明,中國便不黑暗”。

願我們每個人都從自身做起,有一分熱,發一分光,盡力爲這世界增添一分溫暖和光明。

延伸閱讀:

(1) 疫情之下,我用手賬沉澱一段時光

(2) 學會ABCDE,活出最樂觀的自己

(3)你的精力需要管理

(4)改善心智模式的書,我首先推薦這兩本

(5)讀什麼樣的書,你就成爲什麼樣的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