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時間之舞》:不先爲自己而活,人生就浪費了

最新一期的《十三邀》,許知遠與經濟學家陳志武先生環遊北京頤和園時,聊到了在資產強烈動盪的環境下,年輕人如何安撫自己的焦慮與不安這個問題。

陳志武先生說:“胡適就講到了,別人跟你講爲了國家,爲了集體,你要忘記自己,你要忘我,如果沒有這個國家就沒有你自己。我要跟你說,你先要爲自己,你甚至有的時候像易卜生說的,要做到你把整個世界所有其他人都忘記了,這個世界就只有你一個人。”

細品一下,陳志武這番話和德國哲學家尼采的“成爲你的存在”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貼近當下年輕人流行“活出最好的自己”的口號。

爲什麼是這樣的生命哲學呢?

我們先不着急回答,逆向思考一下:如果年輕人的生活不是“先爲自己”,不是“成爲你的存在”,不是“活出最好的自己”,那麼將會怎麼樣?

美國普利策文學獎女作家安•泰勒的巔峯之作《時間之舞》,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參考。

《時間之舞》的主人公薇拉,表面看上去,她的原生家庭還不錯。爸爸是學校的老師,媽媽是家庭主婦和業餘戲劇表演者,還有一個叫做伊萊恩的妹妹。

一家四口,生活無憂,典型的美國中產家庭。但是,生活在其中的滋味只有薇拉知道。

媽媽的情緒不穩定,高興時說話的聲音就像唱歌般歡快的調子,生氣時衝着爸爸大吼、跺腳或給薇拉一記耳光,或者抓着伊萊恩像布娃娃一樣拼命搖晃,當大家還處於震驚的狀態時,媽媽已經離家出走了。然後,過了一兩日她就回來了。

相比之下,薇拉爸爸的情緒固若金湯,像一隻悶葫蘆,從他的臉上看不出喜怒哀樂。這是好的一面,壞的一面就是共情能力差,很少能察覺到別人的情緒,給予關懷或體貼。

媽媽的壞脾氣讓薇拉感覺到害怕,不知不覺中,她選擇成爲像爸爸一樣的人: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情緒

十一歲時,媽媽再一次離家出走,家裏一片狼藉。在爸爸下班前,薇拉洗了碗,第一次做了巧克力布丁,安撫妹妹的不安。薇拉在心裏默默地等着爸爸的肯定和讚揚,可是爸爸回來後,並沒有看到她的付出與努力的嘗試。薇拉只會暗暗地生氣,離開了餐桌,提早上牀睡覺。

二十一歲時,薇拉帶男朋友德里克回家見父母。在家裏,德里克對她的父母說,兩人決定共度餘生,計劃德里克畢業後結婚,婚後搬到加州生活。

對薇拉來說,這一切都是德里克的主意,她沒同意也沒反對。如果婚後到加州生活,那麼她將放棄了大學的全額獎學金和跟隨優秀的語言大師學習的機會。

即使如此,薇拉還是不敢說“不”,她放棄了學業,懷孕生子,生活平淡。

四十一歲時,薇拉放棄了自己的安排,陪德里克出席商業活動。在去的路上,好勝的德里克想超車,猛地剎車或過快的行駛速度都將薇拉嚇得半死。可是,她不敢表達自己的憤怒和恐懼,只是把手伸向儀表板以示抗議。結果,德里克車速過快,出車禍死了。

六十一歲時,薇拉和第二任丈夫彼得搬到了亞利桑那州。因爲這裏滿足了彼得的需求:可以天天打高爾夫球。不愛運動的薇拉,放棄了教職,跟隨彼得來到這裏。

亞利桑那州的天氣相對炎熱,彼得一年四季,一天二十四小時都開着空調。薇拉並不喜歡開空調,可她並沒有說,只是隱忍。

薇拉還是那個薇拉,並沒有因爲時間的流逝而發生任何改變。

按照人類壽命人均82歲算,61歲的薇拉已經走完了人生的百分之七十五了。薇拉還是像十歲的小女孩子一樣,小心翼翼地活着,隨時準備犧牲自己的理想、興趣愛好、時間等等,以爲這就是人生了。

生活並沒有給予她豐厚的回報。

第二任丈夫彼得叫她“小傢伙”,像照顧小孩子般地照顧着她。薇拉有兩個兒子——肖恩和伊恩,相當的疏離,很久才聯繫一次。對了,還有她的妹妹伊萊恩,薇拉努力地維繫着兩人的關係。

這樣的人生好嗎?

薇拉第一次看見三個女孩子排練《時間之舞》:一個女孩子站在前面,兩條胳膊在體側展開,其他兩個女孩子緊跟後面,露出胳膊在體側展開,然後跟着音樂中的滴答聲走走停停。(P200)

這個《時間之舞》是立體的、時快時慢、多人合作的友誼,這是生活在真實裏的人們對時間的感受,高興了時間就過得快,悲哀了時間就過得慢。

薇拉想過,如果自己來編排《時間之舞》的話,將是這樣:一名女子在舞臺上從左向右一路旋轉下去,觀衆只能看到一團飛旋的模糊色彩,然後她就消失在側幕中,呼呼!就那樣。然後消失。(P270)

相比之下,薇拉的《時間之舞》是單線的、模糊的、一個人的孤獨,就像她的人生一樣,還沒有弄清楚人生是怎麼一回事,時光嘩啦啦地指向了六十一歲了,接近生命的尾聲了。

美國心理學大師歐文•亞隆在《尼采的哭泣》裏說:“活着的時候就去追求人生!如果人在實現了他的生命之後死去,死亡就喪失了它的可怕!如果—個人生不逢時,那他就永遠不會死得其所。”

薇拉活得太卑微了,她的低自尊,她的“聖母型”人格,她的被動以及不敢追求的人生。如果她在六十一歲死去,那麼她將永遠不會死得其所。

幸好,不久之後,一個來自大兒子的前女友的電話拯救了薇拉剩餘的人生。最後,薇拉找到了自己,不再將人生的意義全部交給男性,她覺得“自己像女盥室上那個身着短裙的小剪影,掠過地球的表面,在宇宙中穿梭。”

薇拉的轉變取決於她在巴爾的摩遇上的人事對她的啓示,作家安•泰勒在《時間之舞》裏通過細膩的寫法,用了三分之二的篇幅親切地述說薇拉的內心觸動。這一部分的內容非常的迷人和溫馨,我卻不打算展開說說。

主要原因是我們現在的信息非常的發達,一個人只要想改變,那麼她能找到充足的幫助信息。薇拉的經歷最重要是給予我們改變的信心和勇氣,一個六十一歲的老人尚且沒有放棄追求自己的人生,那麼對於年輕的你而言,有什麼理由放棄呢?

當然了,如果你覺得自己的性格和薇拉很像,但是想要發生真正的改變還差點火候或推力。那麼,你不如閱讀這本《時間之舞》吧。

這是靈林玖玖第194篇原創書評,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