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成長日記1:從失敗的冥想中瞭解自己,找到成長的方向

在保持長期低落又喪的情緒下,尋找了各種方法與之對抗,包括看很多《心靈低語》這類型的書,“冥想”幾乎是必出現內容。練瑜伽需要冥想,打坐更不用說,本身就是冥想的一種;“正念”練習、自我催眠,也是冥想。在網易、喜馬拉雅這類平臺,搜“冥想”能看到很多相關的音樂和電臺推薦。

“冥想”看着簡單,就是坐直了呼吸,但對我來說,練好很難,經過長時間練習,始終保持在入門水平,所以不在本文探討“冥想”是否真的有用,只說說從練習冥想的過程中,因爲失敗得到那些很有價值的東西。

冥想有幾個要點,閉眼,閉上嘴巴用鼻子呼吸,背部要直,全身放鬆,不能躺着。拋開常見的要在安靜的空間內冥想,我們幾乎可以在任何安全的地方,用自己的方式冥想。

冥想是感知身體的方式之一,從鼻腔開始,感受空氣進入身體有序遊走後,再離開身體。在這個過程中,很容易分心、走神,甚至感受不到自己的呼吸……這些都是失敗的冥想練習。

如果你和我一樣也在通過練習冥想緩解負面情緒,並且同樣處在各種失敗中,不妨嘗試從失敗中找到能幫助自己成長的東西,從更深的層面瞭解自己。如果你一直對冥想持懷疑態度,但是也想了解自己多一點,不妨去掉“冥想”這個名詞,找個安靜的地方,坐直、感受自己的呼吸,然後瞭解自己。

在冥想或練習感受呼吸前,建議準備好筆和紙,以便及時記錄干擾自己的人、事、物,禁止使用手機這樣的電子設備,真的沒好處,如果重在練習的過程,可以不用記錄;也不要剛一有念頭出現就記錄,只記錄在規定時間內,真的能阻止你繼續的人和事,不要輕易認輸,除了天災人禍突然而至,真的沒有什麼大事值得立刻就記下來。

從5分鐘練習開始,循序漸進的增加時間。建議在選擇盤腿坐姿前,簡單的活動四肢,特別是腳踝、膝蓋等腿部的關節。我在開始10分鐘以上的練習時,因爲腿痠失敗了很多次。

冥想的過程那麼簡單,爲什麼會失敗呢?

拋開偶爾會被闖進房間的家人和腿痠,會驚奇的發現有五花八門的失敗理由。

比如擔心自己沒定時,總想看定時器是不是在正常運行。仔細分析原因,不難發現,自己在生活中,經常出現同類“不過腦子”的準備工作。比如離開家時要帶鑰匙、鎖門;開會前複查一遍準備工作是否都做到位;炒菜前,確定調料都能隨手拿到,要炒的菜都切好之類的……甚至能看到自己內心缺乏安全感的一面,過度依賴自認爲可以依賴的人和物,忽略了自己原本的目的。

   在練習時,如果分心,不要急着讓自己的思緒馬上回來,對初學者來說,馬上回來簡直是種奢望。可以用冥想教程裏的方法,通過數數讓自己回來,也可以試着說服自己。

有一次,剛剛閉上眼睛開始冥想,就想到在玩兒的遊戲到了免費領體力的時候,差一點就中斷那次冥想。那次只是遊戲免費領體力這樣的小事,卻意外的發現,自己真的不擅長說服誰,甚至是自己都不能一次成功。

“忘了領體力。”“冥想剛開始,不能斷。”“既然剛開始,重新來不也一樣?”“冥想完了再領也來得及,兩個小時之內都可以呀。”當想到時間並不衝突時,那種拿起手機的衝動才被遏制,繼續那一次的冥想。

在整個過程中,即使是5分鐘這樣短的時間,也會有類似這樣明明很小、很不重要,卻能阻止冥想的事突然冒出來。當我分析這些事時,卻意外的發現,這些很小、很不重要的事,早就成爲我的生活習慣,成了像喫飯、喝水這樣的習慣,這顯然不是當初我下載這個遊戲的初衷。

這個發現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日常,看看那些被我標註爲“愛好”和“應該做的”事,爲什麼能輕而易舉地被“消遣”和“最不重要”的事替代,從而找到了調整生活的突破口。我知道,調整被自己視爲不堪的生活,真的很難,比練習冥想更難,也如冥想一樣,讓我在一次次的失敗中,更清晰的認識自己,從而得到成長。

    不管你是否相信冥想的效果,可以先給自己5到10分鐘的時間,閉眼、坐直,然後感受自己的呼吸,然後從干擾自己的原因中,和潛意識的自己對話,找到成長的方向。如果10分鐘不夠,那麼恭喜你,可以開始更長的時間練習。

(本文原創,如非授權,禁止轉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