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工作那點事|工作明明是生活的一部分,幹嘛要把它們分開?

一直以來,覺得“工作生活兩不誤”是個神話,很多時候總要有所取捨。比如在公司加班,就一定不會有時間追劇,個別在公司蹭網追劇的人除外;父母臥病在牀,一定會有人因此放棄工作,這種事身邊有實例,個別父母向子女隱瞞病情的除外……因爲時間總是有限,我們又都分身乏術。

1

記得看《奇葩說》,總裁選手劉楠在一期答辯時說,事業成功的女人們湊在一起不比喫、不比穿,就比誰還沒離婚、誰的家庭還幸福美滿……聽的時候覺得心酸,又不厚道地爲自己的不成功感到慶幸。然而事業不成功的我,生活真的就沒耽誤嗎?答案似乎又是否,因爲我發現,居然一直不知道什麼纔是“不耽誤的生活”。

什麼纔是不耽誤的生活?曾經覺得不被工作影響的生活是不耽誤的,比如妹妹結婚,我能忙前忙後,再送她一些值得在朋友們面前炫耀的禮物,躋身爲“別人家的姐姐”行列;比如朋友有事,不管悲喜,我能陪在身邊;再比如滿足父母需要天天有兒女陪伴的心願,順便帶他們滿世界轉一圈就更好了……可是這些我都做不到,我的生活似乎也並沒有因此耽誤。

妹妹結婚時,我因爲半工半讀,同時和公司、學校請假才能保證參加婚禮;因爲去探望生病的舅舅,錯過了好朋友的婚禮;第一次燉猴菇湯給爸爸時,他希望每天都能喝到,我告訴他,猴菇不好爛,燉一天才行,不可能每天都有時間……人雖是獨立的個體,但一定會與其他人建立社交關係,圈子再小的人也不能完全避免或大或小的社交矛盾,陪伴至今的人,理應感恩、感激。因爲我們是經歷了這麼多不愉快、遺憾的事還沒分開,我們理應更加珍惜彼此和生活,哪有什麼耽誤不耽誤?

2

當自己和家人都終於明白,工作和生活一定要有取捨時,總能看到異軍突起的“別人”。這個“別人”不僅是生活中別人家的孩子,還有名人。或許工作生活兩不誤太令人豔慕,成了好多名人必備的公關宣傳點,一篇相關內容的稿子,極有可能讓讀的人“路轉粉”。比如蓋爾·加朵,在電影中的美麗,遠比不上她是兩個孩子的媽這件事更讓人覺得驚豔,我就是因爲那篇稿子纔開始認真喜歡她的。

除了明星,還有什麼諸如首富的行程表、奧巴馬再忙每天都有兩個小時健身……這些讓“現代忙人”汗顏到懷疑人生的八卦新聞。開始我並不在意,但看得多了,曾有那麼幾次,真的開始自省,到底自己哪裏錯了;再配上老闆、上司、隔壁老王等時不時發來的“效率工作”“你是真忙還是瞎忙”“用腦子做事”這類職場雞湯……終於因爲灌得太多有了免疫力,學着客觀地分析自己和加班爲什麼能這麼糾纏不清。

3

曾經有個老總告訴我,真正成功的人,能在工作中生活,也能在生活中工作,在他的公司上班,能讓我先人一步嚐到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的甜頭;一個曾經做直銷的朋友也和我說過類似這樣的話,還順便給我描繪了加入她們團隊的藍圖……前者我選擇再不相見,後者直到她離開直銷這個行業,我們見面時才又找回聊天的樂趣。

工作怎麼可能和生活混在一起呢?難道交的每一個朋友都要對自己的工作有益,或者自己的工作真的能給身邊每一個人帶來福音……如果你的朋友因爲工作離開了你,證明你們就不是朋友……這些被一部分人信奉的話,顯然邏輯都是大錯特錯的。我身邊有的朋友、親戚弄不清我的職業,有的人我也不知道他們的工作到底是什麼,並不是彼此不關心,而是工作在我們的關係中不重要,只要知道對方不會從事非正當職業,就足夠了。這麼看來,生活有時可以沒有工作,所以它們應該是兩回事。

4

如果工作和生活是兩回事,我們刻意把它們分開不就行了?我曾經爲了趕末班車、爲了能在工作結束後舒舒服服的躺在牀上睡覺,把工作帶回家,但結果並不是每次都好。因爲一旦回家總有其他的干擾,而且會被動養成習慣。原本下班回家是放鬆的,卻因爲工作讓我對回家並沒那麼渴望,加班最多的時候居然只有在回家的路上才覺得放鬆,因爲只有在路上我才和工作分開,這點愜意直到手機可以辦公而結束。

曾經電腦只是我的娛樂、學習工具,擁有筆記本電腦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有個比塞班系統更棒的手機讓我開心到爆。直到某一天,它們都變成了我的工作工具,才發現入了它們的坑。因爲它們,我的工作時間被無限拉長,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直到沒電、沒網絡才能輕鬆片刻,工作儼然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分都分不開。

工作是因爲電腦、手機才和生活融在一起的嗎?並不是,它們原本就是一回事,工作的喜怒哀樂也是生活的喜怒哀樂。有幾個人能做到把工作中的情緒只留在工作場合?又有幾個人能做到不把生活中的情緒帶到工作中?所以,所謂生活,不止詩和遠方,眼前的苟且,還有工作;也別妄圖找什麼制衡點,算一下時間佔比,工作的分量還不輕呢。

(原創不易,勞神費力;如非授權,請勿轉載,歡迎轉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