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成長日記2:你好,不受控的負面情緒

寫在前面:從瞭解負面情緒開始解決問題。

易怒、敏感、情緒很難自控……很多時候被身邊的人說“小孩兒脾氣”,這可不是什麼愛稱,反而帶來了不少麻煩。在人際交往和職場上,“愛發脾氣”的我,得到了很多人的包容,也錯失了很多不錯的機會。

當不理智的情緒宣泄過後,發現誤傷最多的是“無辜者”和在乎自己的人;後悔不已的同時,更小心翼翼地“藏”着自己的脾氣,不敢輕易爆發,直到忍到臨界點,再如火山般一噴而出,帶來更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當試過了很多調節自己情緒的方法後,控制情緒的能力反而越來越差。“爆發”的間隔越來越短,承受的強度越來越弱,沒有變得更快樂,除了逃避所面對的人和事,似乎找不到更好的解決辦法。

在心理學上,這樣的情緒被稱爲負性情緒(negative emotion),也就是我們熟知的負面情緒。這些情緒不僅讓我變得消極,甚至影響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當不想再被這些情緒困擾時,通過網絡和書籍,尋找自我解決的方法。

在自我疏導的過程中,發現和負面情緒相關的詞彙,大多是“控制”“調節”“該怎麼辦”,這類似乎讓我和負面情緒時刻保持距離,甚至越遠越好的詞。我謹記在心、一一照做,並沒有得到所期待的結果,而是應了那句“明白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還大有越來越糟的趨勢。

當覺得自己對負面情緒無解時,遇到了轉機。一次聽朋友吐槽工作,想換個行業,但又不知道能做什麼時,另一個我們都認爲抗壓很強的朋友說:“你討厭的不是工作,而是給你安排工作的方式和人。”

這句話讓我重新考慮自己和負面情緒的關係。當我與負面情緒“爲敵”時,我的“敵人”是負面情緒本身,還是那個有負面情緒的自己?當我想壓制負面情緒時,被壓制的是負面情緒,還是那個有負面情緒、想表達卻不知如何表達的自己?當我成功控制了負面情緒之後,生活、工作就真的不會受影響嗎?

認真思考這些問題之後,我發現了和負面情緒有關的新問題。當在工作中,因爲誤會覺得自己被傷害時,我在生氣、傷心,發脾氣後,不會像從前一樣懊悔、責備自己,而是反問:對方做出那樣的事,生氣、傷心、難過都是對的,但到底爲什麼生氣、傷心、難過?

爲了能夠回答這個“爲什麼”,我開始嘗試給自己的情緒寫筆記。不管是因爲和朋友逛街帶來的負面情緒,還是工作中遇到不順心的事,將那一刻的情緒用文字記錄下來,根據自己的判斷分析情緒始末,一點點了解自己的情緒“源自何方”,從而掌握自己情緒的“震波規律”。

陪朋友逛街時不開心,因爲感覺到對方的“霸道”,逛哪家店、去哪個餐廳喫飯,全都是被對方安排,讓我倍感單調,失去了逛街時隨機而至的樂趣,表面上勉強配合,心裏暗暗告訴自己,以後不要再和對方逛街了。

當我把整個事情記錄下來後,找到了這次負面情緒的原因。讓我不開心的不是和這個朋友逛街,而是本來說好一起逛街,還被安排,完全進入了“無我”、“陪逛”的狀態。

知道讓我不舒服的理由後,並沒有馬上判斷對錯在誰,而是重新審視整個過程,探究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從一開始,朋友都會時不時地詢問我,有沒有來過這家商場、喜歡什麼品牌、想喫什麼、有沒有要買的東西……我全都是用“沒來過”“怎麼都行”來回答。

如果換做我是這個朋友,在不瞭解對方喜好的情況下,這樣的“安排”不失爲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與其盲目地亂逛,不如先逛自己熟悉的店,等對方想到自己的需求時,再改行程也來得及。

之後再和這個朋友逛街時,我有想去的店,會直接告訴對方,成爲一個“霸道的安排者”;如果沒有,會踏實的做個“老好人”,默默地陪着對方逛,並且從對方的行程中找到自己認爲隨機而至的驚喜。

曾經因爲極度牴觸“被安排”的感覺,失去了一些朋友;而當我開始重新認識“被安排”帶來負面情緒,並完全接受自己可以有這樣的情緒後,找到了自身在人際交往中的不足,也找到了朋友間如何相互瞭解的方法。

其實,負面情緒和正面情緒同樣具備存在的必要,指引着自身心靈成長的方向。如求道修仙的人會歷經劫難,以此來滅掉阻礙自己修行的“七情六慾”;其實“七情六慾”還在,只是不再具備阻礙自己成長的能力。負面情緒是“七情六慾”的一部分,怎麼能武斷地和自己剝離呢?

當負面情緒來襲時,試着讓自己保持理智的方法,不應該是通過深呼吸讓它遠離,而是通過深呼吸,讓自己儘量保持清醒,並且意識到:

讓我消極的不是情緒本身,而是給我帶來負面情緒的事和人;我該想的,不是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而是在這樣的情緒中,如何更好的應對環境變化、解決問題、正確地表達自己。當情緒過後,也不要糾結過去的對錯,而是客觀的分析得失,探尋問題的本質,爲下一次“失控”找到更好的應對方法。

如生理的成長般,心靈的成長也不是一兩天就能完成。如今的我,依然飽受負面情緒的苦,但不再對它們“敬而遠之”,期待他們不再出現,而是更清醒、理智地區分它們自身、它們出現的原因和所帶來的問題,從而去找我認爲能夠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法;並且從完全接納自己可以有負面情緒開始,試着理解他人的負面情緒,發現了身邊很多可愛的人。

願我們,都能找到與負面情緒和諧共處的方式,從它開始,找到自己心靈成長的方向,找回更好的自己。

(本文原創,如非授權,禁止轉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