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原創,得青雲,拿到參賽一等獎,職場媽媽在頭條找到詩和遠方

一個兩個孩子的媽媽,一個有着穩定工作的職場女性,爲什麼要來頭條進行寫作呢?

這得從我生二胎說起。生完二胎,在家,我徹底淪陷在孩子的屎尿屁之間,成爲標準的”三轉女人“;上班,模式化的工作對我來說雖然輕鬆,但找不到一點激情。這樣的生活讓我感到迷茫,我感到自己只是被生活裹挾着被動向前走,找不到自我;我覺得我必須要去做點事情來讓我擺脫沉浸在柴米油鹽和謀生中的那種無力感。

斟酌了一圈,最後決定寫字。原因有這麼幾個:喜歡;記錄孩子成長的過程;強迫看書提升自身的修養;如果能順便賺點零花錢更好。

雖然在這之前,我每年寫的文章僅限於年底總結,但我“勇敢”地在簡書註冊了賬號,開始我的碎碎念。斷斷續續寫了一年多,寫了大約十幾萬字。我從每週勉強寫出一篇文章,練習到每週可以寫3、4篇文章。

在自媒體浪潮的衝擊下,我漸漸不滿足於文字帶給我的愉悅感,我也想變現,我也想讓自己的腦力勞動轉變爲經濟收入。

這時,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我知道了今日頭條的發展機遇很好。於是,我試探着在5月份註冊了今日頭條的賬號,將我在簡書上寫過的文慢慢搬運過來。

坎坷的原創申請

剛來頭條,對頭條的各種運行規則毫不瞭解。

當我將在簡書上寫過的文章陸續搬運過來十幾篇後,我覺得自己滿足了申請“原創”的條件,就提交了申請。頭條很痛快地拒絕了我。雖然我並沒有感到意外,但還是避免不了失落。我感到自己並不瞭解頭條,但不知道自己到底應該怎麼走。

這時,我看到我曾經關注的@陪寶寶寫日記正在招收原創班,我趕緊報名參加。通過上老師的課程,我才知道自己發佈的文章涉及各個領域,內容不垂直,所以通過不了原創。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將自己在頭條的寫作領域確定爲“育兒”,只發布相關領域的文章,在6月份通過了原創作者的審覈。

過了原創,下一步就是拿青雲獎。雖然我覺得這個目標對我來說有點遙不可及,但還是非常想努力一把,挖掘一下自己的潛力。

過原創後的四個月,我歷經三重劫

第一重: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雖然報了原創班,但由於我賬號有點特殊,是班裏第一個通過原創的人,所以我沒能得到老師一點指導和點評。青雲文到底怎麼寫?老師的課程我聽了好幾遍,根本摸不着頭緒。

看到原創羣裏還沒通過原創的同學們都在熱火朝天地寫文,然後讓老師點評,而我卻享受不到這種待遇,那種感受就是孤獨寂寞冷——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育兒類的青雲文其實就是乾貨文,從生活實踐中找出主題,然後寫出有知識增量的育兒文章。這類文章風格與我之前的“自嗨文”差別太大。我很想突破自己寫文一直侷限於寫自己感受的狀態,所以,再難也要逼迫自己寫。

一方面我買了很多育兒類的書籍,利用所有的空閒時間閱讀、記筆記。

二是我打印了老師的幾篇青雲獎文章,仔細研究段落佈局和事例表述方法。

但自己寫起來還是不得要領。

苦苦思索中我又想了一個辦法。我先按自己的思路將文章成型,然後,找一篇與我的邏輯框架差不多的青雲文,模仿人家的模式調整事例、金句和陳述自己觀點的位置。

每寫一篇文章我感覺都用盡洪荒之力,異常痛苦糾結。

第二重:千呼萬喚始出來。

終於,在通過原創一個月後的7月9日那天,我得到了第一個青雲獎家有“愛哭鬼”怎麼辦?利用“鐘擺效應”幫助孩子告別負面情緒當時,我正被暴雨困在商場裏,有點懊惱,但青雲獎的到來,就如燦爛的陽光立馬驅走了所有的不快。

不得不說,頭條是一個對新手非常包容和鼓勵的平臺,不會因爲你是個小白,因爲你粉絲太少就看不到你,反而會給你更多的前進機會。也許,這就是頭條越來越火的原因吧。

令我驚喜的是,緊接着第二篇文章又得到了青雲君的青睞青春期孩子拒絕與家長溝通?利用三步法有效改善親子關係這篇文章不但得到了青雲獎,而且在兩天內就達到了兩萬的閱讀量,七百多的收藏,七百多的轉發。

這兩次獲獎,對我來說意義非凡!它們給了我力量,證明我完全可以突破我熟悉的軌道進入一個陌生的、全新的領域,我的價值不僅僅侷限於帶娃和工作,我可以將我喜歡的東西轉化爲生產力,呵呵,有一點掌控命運的感覺。

第三重: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

8月份,因爲單位開展新的工作項目,耗費了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我認爲我的主業還是自己的工作,我還需要它來謀生,所以工作必須是排在寫文前面的。工作是我眼前的苟且,寫文是我的詩和遠方。

有時能感覺到因爲沒時間寫文的焦慮,但之前拿過的青雲獎給了我一定的自信心。我儘量利用空餘時間寫我想寫的主題,保證不了質量,至少要有點數量,不能中途而廢。

我寫文的速度很慢,用盡我所有的業餘時間,還要4-7天才能寫一篇;而且幾乎每一篇文的寫作過程都是痛苦的煎熬。

有耕耘就會有收穫。我8月雖然沒有獲得青雲獎,也沒有漲多少粉,但頭條在9月初突然給我開通了“雙標題功能”。

隔了幾天,又給我開通了“自薦功能”。

對我來說,又是莫大的肯定和鼓舞。

在頭條的鼓勵下,9月12日,我的文章又獲得了一個青雲獎12歲娃怒掐媽媽脖子:學會馴服憤怒的孩子纔是贏在了起跑線

就在我要寫#我和頭條的故事##這篇文章時,頭條又送給我一個驚喜:恭喜您獲得“暢談影視教育觀”徵文優質圖文一等獎獎勵。

在頭條寫作,真的是給人滿滿的正能量和成就感,頭條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給你一個驚喜,讓你爲他“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

我在頭條屬於”佛系“寫作

相比於優秀者一個月拿好多個青雲,幾個月就拿到月度優質賬號,我的速度是龜速;相比於同伴們激情昂揚的幹勁,我的態度有點“佛系”。但我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不敢對自己有過高的要求。

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

一是因爲我基礎太差:專業是理科,工作與文字毫不搭邊;資質比較愚鈍。雖然很多文章信誓旦旦地說“小白一樣可以月入過萬”“沒有基礎也可以在自媒體分得一杯羹”,但其實別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他們之前就從事文字類的工作,或者有大量的沉澱或積累。

二是因爲供我自由支配的時間太少: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一個正在青春期,一個還不到3歲,撫養和教育孩子是我的重要任務;我有一份收入尚可且輕鬆的專業工作,我必須要對得起單位給我的工資。除此之外的時間纔可以用來供養自己的副業和愛好。

而且我做不到晚睡,我只能在做好本職工作、陪伴好娃之外找尋一下我的“詩和遠方“;我要做的是跟以前的自己比較,有進步就好,保有我自己的節奏。

也許我在氣勢磅礴的自媒體浪潮中分享不到多少浪花,但我認爲如果我還沒真正學會走路,就盲目地跟着前面的人跑,摔倒的機率會更大。比起變現,我更看重的是保有我寫作的熱情,藉由寫育兒文走出自嗨的侷限性,纔有機會未來將文字運用得更加自如。

不賣慘吸睛

很多人的微頭條都用驚人的新聞來吸粉。開始,我也禁不住誘惑,發過幾條,我不但沒從中獲利,反而引起我內心巨大的不安。我感覺自己就像魯迅筆下的喫人血饅頭的看客,所以我再也不發此類的微頭條。

我沒有能力給別人帶來很有價值的信息,就儘量選取我從經典書籍中的筆記,普及一點科學育兒的知識。也許漲不了粉,至少我問心無愧。

最後,用老師的這段話來詮釋我的心聲:

”每個人都帶着不同的目的走上寫文這條道路,可是每個人堅持的理由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不想使自己淪爲一個油膩的中年婦女,不想迷失在雞毛蒜皮的生活中,失去對詩和遠方的嚮往,寫文讓我們在脫離現實生活的另一個世界裏,找到了真正屬於自己的詩和遠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