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見識》理性的投資觀念

金錢觀

生活在物質世界裏,就不能迴避物質觀,特別是:金錢觀。事業成功,掙到了錢,卻不會花、不會理財,可能最後白忙活一場;沒有掙到錢,空有一腔理想抱負,可能也不過是幻想。因此,金錢觀不僅會對人的事業產生影響,也會決定人的幸福。在金錢觀方面,我很贊同魯迅先生的看法,因此這一章我們就從魯迅的金錢觀,以及他的觀點對我的影響談起。

魯迅還有一個特點,他一方面拿國民政府的錢,一方面還罵國民政府。魯迅自己講,飯碗可以跟理想分開。我們今天很多年輕人動不動就說爲了理想,把工作辭了,然後在外面混一圏什麼都沒有做出來,再跑回去啃老

魯迅是我非常欽佩的人,對於物質生活的態度,我頗爲贊成他的一些看法。也就是說,我贊同“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那些爲了理想而奮鬥的年輕人,不要因爲看到很多人辭職或者退學後發了財,就天真地認爲只要將自己置之死地就能後生。現實情況往往是,置之死地後大部分情況是死掉了。很多人尤其是媒體爲了譁衆取寵,過分植染退學創業的故事,但是他們常常故意顛倒因果關係。蓋茨、佩奇、布林和扎克伯格退學創業能夠成功,是因爲他們找到了掙錢的方法,然後才退學,而不是反過來,因爲退學,所以創業成功。

不過,今天我更想說的是對錢的態度,而不是錢對我們生活的重要性。如果用幾句簡單的話概括我的金錢觀,可以概括成這樣5句話:

1.錢是上帝存在你那裏的,不是給你的,回頭你要還給他;
2.錢只有花出去纔是你的
3.錢和任何東西,都是爲了讓你生活得更好,而不是給你帶來麻煩
4.錢是靠掙出來的,不是靠省出來的,而掙錢的效率取決於一個人的氣度;
5.錢是花不光的,但是可以迅速投(投資、投機)光。

每個人的能力都是有極限的,在這個極限內努力,效果會比較好;已經接近了自己的極限,效率就會大打折扣;想超越極限,是枉費心機。掙錢也是如此。超過自己的能力去掙錢,即使有所收穫,各種成本也會太高,並不合算。也就是說,可能是掙了一元錢,但在其他方面損失了兩元錢。想清楚這一點,人就能過得比較瀟灑,孔子說的“不逾矩”就是這個道理。

如果體會了錢的這種本質,你就能體會我所說的“錢只有花出去纔是自己的”。當你有效花錢時,就等於有效地利用了社會資源,而利用了社會資源,就有可能獲得更多的錢,這是一個良性循環,這時錢的意義才體現出來。如果錢放着不用,就失去了這個意義,最終上帝會把它收走。很多人說捨不得花錢去享受精神層面的產品和服務,這其實是讓自己失去利用資源進步的可能性。

如果想讓錢發揮最大的效能,最好的辦法是利用它把今天過好對於未來,很多人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我小時候也總夢想着有特別好的未來,但是上大學之後就更看重今天了,因爲未來有太多的不確定性。用錢來提高今天的生活品質是我的一個原則,這不僅是爲了享受生活,更是因爲未來是在今天的基礎上發―來的。把錢有效地花掉’讓自己處於一個好的起點,纔能有好的未來。至於是否該“攢錢”,我汄爲任何人都需要有點兒積蓄來應急,這樣遇到那種萬分之一的倒黴事,纔有走出困境的機會。但是爲了攢錢而犧牲當下的生活,是很不值得的

既然錢不夠花,只有兩個解決辦法:多掙點或者少花點。但是,從根本上講,錢是靠掙出來的,不是靠省出來的。要想多掙錢,就要講究掙錢的效率,而通過延長工作時間掙錢,這種方法顯然不可取個人就算工作兩倍的時間,最多多掙一倍的錢;而任何能夠輕鬆掙大錢的人,單位時間掙錢的效率可以比普通人高出三五倍、幾十倍,甚至更多。我們在前面講到不做僞工作者,在後面還要講芝麻和西瓜的關係,其實都是強調工作的效率。工作效率高了,自然掙錢的效率也高了。要想掙錢多,我還有一個祕訣,這裏不妨分享出來,那就是必須掌握一些大部分人不會的技能。如果我們想清楚了錢是對資源的量化度量,越是稀缺的資源自然越值錢,那麼當我們有了別人不會的技能時,我們就是稀缺資源未來除非計算―平達到頂級工程師的水準,還能掙到大錢,而只會寫兩行代碼的人,滿大街都是;學習編程或許有飯喫,但是肯定掙不到大錢。每個人無論是自己創業還是爲別人傲事情,都應該有自己獨特的能力,這纔有可能高效率地掙錢。當我們能高效率地掙錢時’生活便相對容易了。

風險意識

先要講講風險,因爲失敗的投資一旦發生,就能毀掉人的一生,甚至兩代人的命運。尤其是當人們想賺錢的時候,恰恰是容易利令智昏的時候,因此要特規小心。不僅是投資,其實生活中的風險無處不在,做人做事永遠要有風險意識,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第一,徹底忘掉那些不適合自己的投資工具

第二,對於年輕人來說,如果決定在一座城市居住很長時間,並且有能力買住房(不是投資房),還是應該買房的。雖然很多一線城市房價非常貴,但是大家要首先考慮的是房子的使用價值,而非它的投資價值

第三,除了住房和其他不適合老百姓的投資手段,就只剩下兩種了,即股票和債券

第四,當投資工具只剩下股票和債券兩種之後,資產配置的策略其實也就一目瞭然了。首先要選擇一個歷史上表現比較好的指數基金投資。雖然所有投資人都會說,“過去的表現不反映未來的收益”,但是過去長期表現不好的基金,以後表現好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

第五,每個人應該根據自己的收入情況、對風險的承受力和用錢的時間,按比例將資產分配到股票和債券中

第六,如果大家在股市投資上運氣比較好,投資組合中股票這部分收益的比例會遠遠超過債券(和現金)的比例,比如我們最初設定了7:3的比例,現在可能會變成8:2了,這時大家需要拿回一部分股票的收益,而不是跟着不理性的股民在股市上一路狂奔。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當我們遇到好運氣時,一定要感謝上帝,不要感謝我們自己;相反,當股市大跌時,恰恰不是該割肉的時候;

總結:看了吳軍老師的書後受益匪淺,尤其在金錢觀,風險意識把控方面,得到以下啓示:在留下必要的應急的金錢後,一定要善於花錢,將錢花掉是纔是你自己的,充分使用金錢給你帶來的各種便利,將金錢所能產生的價值最大化;有了金錢,如何使用和投資呢,一定選擇自己熟悉的穩妥的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進行融資投錢,不要讓自己的金錢打水漂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