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十年我國計算機及相關服務業的發展報告-2

二、十年來我國計算機及相關服務業的發展成績

20006月,國務院頒佈了《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國發〔200018號,簡稱18號文件)。20029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九部門聯合制定的《振興軟件產業行動綱要(2002年至2005年)》(簡稱47號文件),務實推進18號文件各項政策的落實,推動產業發展。這段時間恰與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時間大致吻合。18號文爲軟件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極大地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軟件產業得到了長足發展。20111月,國務院於正式發佈了《國務院關於印發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國發〔20114號),4號文件明確提出, 繼續實施國發18號文件明確的政策,相關政策與本政策不一致的,以本政策爲準,國家對軟件與信息服務業的政策扶持力度更進一步增強。隨着4號文件的落實執行,未來國內軟件與信息服務業的政策環境將進一步向好。

回顧入世十年的發展,我國計算機及相關服務業的發展取得了以下成績:

1.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出口增長明顯,地位穩步提升

軟件產業是無污染、低能耗、高就業的知識生產型戰略產業,是信息產業的核心和靈魂,以其覆蓋面廣、滲透力強、帶動作用明顯的特點,成爲中國經濟增長的“倍增器”、發展方式的“轉換器”、產業升級的“助推器”,在推動經濟從粗獷式向技術型發展,從產品製造業向服務業轉變中發揮着重要作用。軟件現在已經無處不在、無處不有,以其特有的滲透力和影響力,廣泛應用於國民經濟各行各業,有力地推動着國民經濟的發展與人類社會的進步。

在國家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我國軟件服務業發展迅速,產業收入佔國民經濟總值的比重顯著提升,由2001年的不足0.7%增長到2009年的接近3%,已成爲我國國民經濟體系中的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產業,也成爲促進兩化融合的重要支撐和培育經濟增長點的重要抓手。

2010年,軟件產業總收入達到1.33萬億元,產業規模比2001年擴大十幾倍,年均增長38%;軟件產業佔電子信息產業的比重由2001年的6%上升到18%。軟件企業數量超過3萬家,從業人數由不足30萬人提高到超過272.5萬人。

2010年,中國軟件出口繼續保持了較快的增長勢頭,出口額達267.3億美元,出口額超過1億美元的企業已經達到了11家,是2001年出口額7.5億美元的35.64倍。

2.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大企業培育取得新進展

經過十年來的快速發展,我國軟件產業已經由以軟件產業品和系統集成爲主導,形成了以軟件產品、系統集成、軟件技術服務、嵌入式系統軟件和IC設計爲主體,更加完整和均衡的產業體系。近年來,隨着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新業態、新模式的湧現,軟件技術服務在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增長勢頭突出,特別是在網絡相關的信息服務中發展迅速。

2010年信息技術諮詢服務和信息技術增值服務收入分別爲12332178億元,同比增長37.2%44.6%,高於全行業5.9和個13.3百分點,兩者收入佔全行業比重達25.5%,比2001年提高18.9個百分點。系統集成和支持服務實現收入2910億元,同比增長31.8%。軟件和信息服務外包規模不斷擴大,離岸業務增長迅速。數字內容產業得到快速發展,動漫遊戲、搜索服務等新興服務領域擴張迅速。

隨着軟件產業地位的穩步提升,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企業綜合實力明顯增強,湧現出一批依託自主核心產品和技術提供服務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企業,如中軟、長城、南天、中創、東軟、用友、金蝶等,大企業日益成爲產業創新和規模發展的主導力量。

2010年,軟件前百家企業累計完成軟件業務收入2900億元,同比增長21%,佔全國收入的21.7%;實現利潤553億元,同比增長13%。入門門檻從第一屆的9200萬元提高到第九屆的3.96億元,排名第一的企業軟件收入增長了11倍,其中軟件業務收入超百億元的企業達到4家。2010年國家規劃佈局內重點軟件企業240家,較2001年增加83家。軟件銷售收入超過10億元的軟件企業從2001年的12家增加到2010年的41家。

3.技術創新能力明顯增強,應用水平和服務能力逐步提高

入世十年來,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信息安全軟件及辦公套件等基礎軟件產品有所突破,並已在電子政務、信息安全等領域得到應用。通信設備、電力設備等製造業領域所需嵌入式軟件中,國產軟件產品的市場份額不斷加大。在稅務、電信等行業大型應用軟件方面,國內企業已取得一定優勢。在應用軟件領域,互聯網應用軟件、企業管理軟件、財務管理軟件、遊戲軟件、安全軟件等領域的產品技術創新能力不斷增強,而一些適應行業特點、技術先進的工業軟件和行業解決方案也得到了更加廣泛的應用。

據我國版權保護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量突破8萬件,“十一五”期間登記量翻了二番,從2006年的21495件增長到2010年的81966件,平均增速達37%。同時,在201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評審中,多家軟件企業獲得科技進步二等獎。2010年,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廣州五城市軟件著作權登記量位列前5位,登記量分別爲24905件、7974件、7905件、4613件和4004件。其中,北京市軟件著作登記量連續5年位居全國第一,顯示出較強的軟件創新能力。

4. 聚集效應逐步顯現,支撐作用持續加強

我國着力推動重點地區產業發展,加強了軟件產業園區、孵化基地、軟件出口基地和服務外包基地以及中國軟件名城建設,有效促進了優勢企業、成果和項目以及資金、人才、市場等資源聚集。2010年,廣東、北京、江蘇3個省市軟件產業收入超過千億元,成爲我國南部、北部和東部產業集聚發展的核心區域;國家軟件產業基地、軟件出口基地佔全國軟件銷售總收入的比重超過40%。軟件產業的滲透性和融合性進一步體現,“倍增器”和“加速器”作用不斷增強,對我國各行業發展水平的支撐作用明顯提高,在推動傳統產業轉型發展的基礎上,有力地促進了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推動了國家重大專項工程的建設,帶動了行政、教育、公共衛生等領域信息化建設,爲人們帶來了各種生活便利和更高生活質量

2010年,東部地區完成軟件業務收入11449億元,江蘇、遼寧、福建、山東四省軟件收入增長超過35%。中心城市成爲軟件產業發展的主要聚集地,全國4個直轄市和15個副省級城市軟件收入10643億元,同比增長32%,佔全國的比重爲80%。國家軟件產業基地和國家軟件出口基地成爲軟件企業聚集發展的重要載體,軟件業務收入和出口額佔全國的比重都在50%以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