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T 堆的使用

方法小結

#include <queue>
// 創建一個最小堆
priority_queue<int, vector<int>, greater<int> > q;
// 查看堆的大小
q.size()
// 查看堆頂元素
q.top()
// 取出堆頂元素
q.pop()
// 入堆
q.push(2)

例題

Description
小明很想喫果子,正好果園果子熟了。在果園裏,小明已經將所有的果子打了下來,而且按果子的不同種類分成了不同的堆。小明決定把所有的果子合成一堆。 因爲小明比較懶,爲了省力氣,小明開始想點子了:  每一次合併,小明可以把兩堆果子合併到一起,消耗的體力等於兩堆果子的重量之和。
可以看出,所有的果子經過n-1次合併之後,就只剩下一堆了。小明在合併果子時總共消耗的體力等於每次合併所耗體力之和。因爲還要花大力氣把這些果子搬回家,所以小明在合併果子時要儘可能地節省體力。假定每個果子重量都爲1,並且已知果子的種類數和每種果子的數目,你的任務是設計出合併的次序方案,使小明耗費的體力最少,並輸出這個最小的體力耗費值。
例如有3種果子,數目依次爲1,2,9。可以先將1、2堆合併,新堆數目爲3,耗費體力爲3。接着,將新堆與原先的第三堆合併,又得到新的堆,數目爲12,耗費體力爲12。所以小明總共耗費體力=3+12=15。可以證明15爲最小的體力耗費值。
Input
第一行輸入整數N(0 < N <= 10)表示測試數據組數。接下來每組測試數據輸入包括兩行,第一行是一個整數n(1 <= n <= 12000),表示果子的種類數。第二行包含n個整數,用空格分隔,第i個整數ai(1 <= ai <= 20000)是第i種果子的數目。
Output
每組測試數據輸出包括一行,這一行只包含一個整數,也就是最小的體力耗費值。
Sample Input
1
3
1 2 9
Sample Output
15

問題思路

  1. 首先將所有的果子的數據建立成一個最小堆
  2. 如果堆的大小>1,就從取兩次堆頂元素,將其相加,再將相加的值,入堆。
  3. 用一個變量,將來計算每次相加值的和,即爲最終答案

完整代碼

// C++代碼
#include <stdio.h>
#include <queue>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long long ll;
inline void test(){
    int n;
    priority_queue<int, vector<int>, greater<int> > q;
    int t;
    scanf("%d",&n);
    for(int i = 0; i < n; i++){
        scanf("%d",&t);
        q.push(t);
    }
    ll ans = 0;
    ll x;
    ll y;
    while(q.size() > 1){
        x = q.top();
        q.pop();
        y = q.top();
        q.pop();
        ans += x + y;
        q.push(x + y);
    }
    printf("%lld\n",ans);
}

int main()
{
    int n = 1;
    scanf("%d",&n);
    while(n--){
        test();
    }
    return 0;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