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简化后的模型能够对现实世界有益?—1、因果关系的神鬼解释路径

可能现代科学已经不那么一样了,但是科学在其诞生时基本上都在使用简化的模型。以牛顿为例,为什么那种根本不存在的理想化模型所推演出来的理论,能够对人类的进步起到那么强大的作用呢?这个问题从昨天开始萦绕心头。
不管是哪种研究路径,内嵌在人类基因里的冲动,总是希望去寻找因果关系。如果我们假设这个预设是准确的,作为人类内在的冲动,人类历史上曾经尝试了多种方法去进行解释。其中神鬼解释路径应当是最先出现的。
出于温饱的需要,人类首先试图去寻找的,就是自然界中的因果关系。因此,如果我们去看最早的文献记载,很大一部分都是试图去揭示自然界的因果关系,以及人类做什么能够将其意愿内嵌到上述因果关系中:为什么会打雷下雨?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够影响上天的动作?第一个问题其实是为第二个问题服务的。祖先们对于现象的关心,更多的只是出于对自身温饱的在意。
于是,祭祀开始出现。以中国为例,祖先们认为,打雷下雨都是有相应的神在操控着的。而这些神(还包括已经逝去的祖先)有着与人近似的性格、口味与思维方式。这是对第一个问题的回应。并且,如果我们在人世间的一些特殊动作,可以对神生活的地方产生影响。比如,如果将神的牌位或其塑像摆在基座上,并在其下摆上案台,并在案台上摆着祭品,同时燃上香,神就可以听到人的语言,并且在没人的时候来享受祭品(至于祭品是直接Copy到天界或冥界,还是神需要到人间来享受,这个机制就不大清楚了)。这是对第二个问题的一种回应。
虽然没有研究过,但可以合理想像的是,祖先们对于祭祀的方式也不是一开始就确定了的。但是,基本上可以确定的是,所有人类都接受“神”这个中介的存在。通过“神”,人类可以影响到自然界(当然还包括一些巫术中的其他人)。神有能力控制自然界,并且“神格”与“人格”有着近似的纹理。所以,人类通过“人格”与“神格”之间的近似性去影响神,进而影响到自然界。这样一种机制的运行是对第一个问题更细致的解释。
如果我们承认这种机制的有效性,并且由于我们默认神对自然界的影响而无需对其注入太多精力(事实上,由于这个事情太过遥远,人类接触不到,也没有能力去解释),所以人们唯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研究人类如何去影响神。由于没有人能够让神真正地显现出来(这话不能明说),于是人生开始通过各种各样的仪式感让自己和别人相信这一行为影响到了神。这些行为至少包括:
1、祭祀。这种方式之前有过描述。由于其需要特别的场所,价值不菲的祭品,甚至可能需要动用非常多的人力,通常是由国家、家族或者其他财力较为雄厚在主体进行。当然,民间还会有非常多的简化版。其中一种是在自己家里摆上一个神龛,放上牌位或小型塑像,并简单地进行拜祭。
2、傩舞或跳大神。跳舞者实际上是扮演了人与神之间的中介。通过神婆或神汉,人们将自己的想法传递给神,并期待着神能够听到并且回应。
3、神鬼附身。这是神婆或神汉的升级版。由于人们不能直接看到神,但是由于“神格”与“人格”的相似性,所以人类又创设了另外一个理解,即:神可以借助人类的肉身而显现。但是,“神格“并不完全等同于“人格”,所以其在附身时,肉身会有一些异常之处,如可以举起重物,在刀上或火里行走,或者会做出一些异常举动。总之,肉体在被附身时会具有某些特别的地方,使其自己或其他人更容易相信附身的真实性。当然,有时候神鬼还可能附身在动物甚至植物身上,不再赘述。
4、神鬼“下凡”,或其子孙“下凡”。这是神鬼附身的进阶版。此时出现在人类眼前的,不再是暂时被附身的神鬼,而是神鬼本身。至于神鬼如何能够以肉身出现,人类又需要预设其他各种与常识不同的方法。如处女怀孕,梦遇神人怀孕,出生时天有异象,某些不可能事件揭示其真实身份等等。如洪秀全自称天弟下凡即属于此种,而杨秀清偶尔被上帝附身则属于第3种。
总结下来,以神鬼思路解释因果关系有着天然的便捷性。但是,由于“神”这个中介是我们无法把握的,其有没有收到信息,以及其收到信息后是否按照我们希望的方式行事等都充满着不确定性。因此,很多人开始利用这种不确定性来赚取利益。当为了解决一个问题的机制本身开始成为问题的时候,接下来就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放弃这个机制,采取一套完全不同的解释体系;二是不断试图完善这个机制,导致机制本身的重要性超过想要解决的问题的重要性。后者的典型代表,就是从罗马时间开始,在中世纪不断放大的教会以及都会的权力。这不在我想讨论的范围之内。
对于上述第一种结果,是“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思维方式。它直接以事物本身为研究对象,不断缩小或者放弃神鬼在其中的作用。这会在下一篇开始讨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