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書心理專題安好文4.27-5.3》懂得給予,接受被愛,這也是種高級的享受

朋友說他害怕有人讚美她,因爲她覺得自己沒有資格被讚美,即使事實上她字寫得很好看,人長得標緻。

因爲內心有個聲音:長得很一般,字也就那樣了!這是曾經爸爸的警示語,還真的對她起了作用。

今天我也受到了稱讚,朋友說我說話特別甜,能入心。我也記得不止她說過這樣的話,可是我心裏咯噔起伏不斷,不太敢去承認,還是會謙恭一下,覺察到的是自己的不匹配心理在作祟,就像剛纔的友人的內心活動一樣。

內心的聲音裏充斥着各種我不好,我不配,自卑感,內流感久久地瀰漫在腦海裏……

唯一不同的是,朋友覺察到問題,卻看不現實,接納不了自己;而我雖然一時內心的掙扎,還是會看清楚事實,接受了朋友的讚美。

這就是一種當知當覺,當我學着如何去面對的時候,也是敢於揭開自己的脆弱,重新看清楚事實,做出相應的迴應。

當我們看不到自己的時候,我們可能用各種防禦來阻擋看到自己的可能性,如同在黑夜裏尋找光明一樣,充滿了太多的恐懼,卻也遲遲找不到想要的方向。

當我們開始找到了那一束光,哪怕是微弱的光,也可以讓我們想像似乎是徜徉在五顏六色的世界裏,因爲有了方向,我們開始有了面對脆弱的勇氣。

千里老師說:

敢於敞開脆弱的人是勇敢的,能夠依賴別人是值得尊重的。

我們可以學着依賴別人,如果你覺得太難,你可以試着先接受對方的愛,施與受原本就是一種互相滋養的過程。

我朋友玲就是典型地喜歡給予他人愛和溫暖的人,我們都說她是拯救者情懷,朋友有事找她,她第一個幫忙解決;平時出門遊玩,她總是安排得妥妥當當的。

我們都被伺候得很舒服,可是有一次因爲她叫車晚了,耽誤了行程,有些人就開始抱怨甚至出言不遜,這時候玲急了,她的完美人設突然遭到滑鐵盧般地破壞,難過至極。

我們習慣了她的給予,習慣了她的照顧,卻忽略瞭如果我們一旦抱怨,拯救者變成了受害者,不再被需要喝被愛,那份曾經被指責被恐嚇的傷口暴露了,沒有人可以給予藥方,也沒有人幫她擦拭傷口。

她是孤獨的,而她最怕的就是變成了孤獨的人。但是如此不斷給予的狀態本身就是不平衡的,人需要給予,也需要被愛;要學着勇敢,也要表現脆弱。

玲就是不敢表現脆弱,怕被愛,所以結果就是走回到了原點,潰不成軍。

還記得《都挺好》裏女主被親哥哥打了以後,所有人都勸她撤訴,只有男主讓她繼續起訴下去,她感動地落淚了。

因爲男主看到了她身爲一個女人的脆弱,看到了她需要被愛的虛假軀殼。長期付出的女主,也是被家人如此分當做拯救者,理所應當地付出着很多很多。

可是一旦出事,所有人就是來聲討,卻沒有人願意給一份愛,給一點關懷,去看看她的不小心,看看她的脆弱和無助。

願我們都可以找到自己可以看到脆弱的那個人,在茫茫人海里尋找那個他(她),最終更好地認識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