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遊記 白馬寺龍門石窟勝境初探



洛陽,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中國四大古都之一,素有十三朝古都之稱。於洛陽牡丹豔驚中外。

傳說武帝於寒冬時機,命百花齊放。百花懼其威而順從,唯牡丹不願。武帝大怒,貶牡丹於洛陽。自此牡丹以凜然正氣,擁爲百花之王




■出行時間  2019年5月

■行程安排  DAY01 龍門石窟  DAY02 白馬寺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區南約12公里,始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後,後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南北長達1公里,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餘尊。2000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爲世界文化遺產。

從市區過來很方便,有60, 81等多路公交車可到達。大約需要40分鐘的車程。門票100元,需要租借電子講解器則另外收費,建議人多的話可以拼個導遊,因爲人工解說會讓你對這片古蹟瞭解的更爲深刻。

PS:最好是早上去逛石窟,這樣的話剛好上午的陽光可以照射。


洛陽四郊

山水之勝

龍門首焉

白居易



龍門,東西兩山對峙,碧水流過,宛若門闕,所以又稱“伊闕”。於唐後,稱其爲“龍門”。




散佈於各個洞窟中每個佛像形態各異,大小各不相同,最小的僅爲2釐米。從石窟的雕像中可以一窺不同朝代的政治文化。


洞窟中的各菩薩,或微笑,或莊嚴,或怒目。


奉先寺是龍門石窟規模最大、藝術最爲精湛的一組代表性摩崖型羣雕,因爲它隸屬於當時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稱“奉先寺”,也是皇家意志和行爲的體現。


主佛爲盧舍那大佛,爲釋迦牟尼的報身佛,據佛經說,盧舍那意即光明遍照。其它佛像爲二弟子迦葉和阿難溫馴虔誠,二菩薩和善端正,二天王二力士威嚴剛勁,栩栩如生。

主佛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達1.9米。歷經千年風雨卻依然屹立。該佛像面形豐潤,形態安詳,衣紋流暢,令人敬而不懼。




白馬寺

白馬寺,位於洛陽東12公里處,距今1900多年曆史。是佛教在中國的第一座寺院,被中國佛教界尊稱爲“釋源”“祖庭”。


《事物紀原》雲:“漢明帝時,自西域以白馬馱經來,初止鴻臚寺,遂取寺名,置白馬寺,即僧寺之始也。”


寺院呈現中軸對稱的中式院落建築風格,從南向北依次爲: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盧殿,大氣威嚴。


於白馬寺西側,分別是印度,泰國,緬甸的佛殿。遠望金碧輝煌,氣勢宏偉。


千年古剎歷經了千年風霜,依舊盎然。


狄仁傑的墓



寫在結尾

洛陽作爲十六朝古都,給人的初始印象古樸,厚重,人文歷史氣息濃厚。麗景門的美食也讓人口腹。此次前來牡丹花已處未期,並未欣賞到百花勝放的美景,是爲一大遺憾。

至於龍門石窟在感觸古人的精湛之餘爲其遭受的嚴重破壞頗爲痛心。許多殘缺不全的塑像現在也成爲日美等國的館藏之物。




版權聲明:圖文版權爲原作者原創,若有來源信息標註錯誤或侵權,請留言聯繫小編。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及時更正、刪除。如有轉載請註明作者和文章來源。搜索花菜阿良,關注同名公衆號,查看更多精彩生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