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風塵》——煙花風月,迷塵滿樓



風塵這個詞,從一開始就有着沉浮的韻味。如同鯉魚入籠,即使奮力擺尾,也逃不開現實的桎梏。

然而戲曲的本身,就具有濃厚的風塵氣。戲曲源於生活,也高於生活。

戲曲中風塵感最濃的,先屬關漢卿的《救風塵》。

風月場上,人情世故,冷暖炎涼。

所謂的鶯鶯燕燕,雪月風花,最後的點破也只是:生活所迫,世事難違。

我聽過很多關於風塵女子的故事,她們或沉淪,或掙扎。厭倦了左右逢源,厭倦了輾轉承歡,厭倦了胭脂財氣,卻始終逃不開迷離的生活。

習慣了在男人之間周旋,習慣了笑臉相迎,習慣了在風塵中打滾。

不是孑然一身,而是難爲一人。

這樣的女子,少了良家婦女的端莊,卻比一般的女子更通曉世事,更明白人心善變的道理。

精明的男女不會讓自己受傷。如同戲裏的周舍和趙盼兒。一個花言巧語,一個逢場作戲。當一個習慣了眠花宿柳的花花公子遇上了同樣見慣情場的趙盼兒,一切便有了荒唐的開始。

風月場上無真愛,同樣是虛情假意,你濃我濃。這是關漢卿刻意表現的一點,不光是風塵男女,即使是全天下的男女,都是一樣。

直白而無情的揭穿慾望的醜惡,讓道貌岸然的小人無處盾形,這是我所欣賞的關漢卿的手法,也是我所欽佩的戲曲的張力。

它可以讓人在現實的泥濘中輾轉,披上世俗的袈裟在民間的舞臺上游移,也可以超脫凡塵的平俗,清高地不像人間產物。

書頁之間的黑白文字,透過那層單薄的皮囊,世人看到的,是更多血流成河的哀傷。它們成了故事,成了神話,更經久不衰。

在關漢卿的這部戲裏,妓女的形象被完美的顛覆。我看到了一個世人從未理解過的風塵女子。

趙盼兒爲救姐妹,不計前嫌,替她籌謀,想盡一切辦法捨身相助。出財又出力,還搭上自己的全部身家,也只是因爲宋引章的一句求救。

這個女子的身上,沒有一絲的小家子氣,也沒有絲毫的利益薰身。這讓所有見慣風月的人都不由得大喫一驚。

風塵,風中的塵。也許在她的眼裏,紙醉金迷沒有那麼重要。

她讓人們看到,風塵女子的情和義。這是她們稀有的東西,在她們淪落風塵的那一刻起,她們所有的情感都被埋得很深很深了。

所以她們學會了在花花世界裏沉淪,連同體內瘋長的眼淚一起,被世俗遺棄,再被世俗的人玩弄和踐踏。

也許是因爲她們本身的同病相憐,即使人心不古,也願意在同伴最難堪的時候獻出一點自身的幫助和同情。這是她們同爲風塵女子的悲哀和落寞。

所以我們有更多的理由去相信,世俗眼光的毒辣。

在這個地方,什麼樣的人都有。

趙盼兒無疑是聰慧的,她有足夠的手腕遊刃在這些人之中。

然而她更是清醒的,比起宋引章的不諳世事,她看得更耳明心亮。不得不承認,聰明的女人是會保護自己的。趙盼兒就是這樣。

俯首,看那些達官貴人如何阿諛奉承,看那些花花公子怎樣甜言蜜語,再看那些繁華如何落盡。

只爲月醉,不爲人淪。

故事的收尾以圓滿結局。在這部戲裏,沒有太多的大風大浪。正如風月之地的一小段剪影,沒有過多的套作。

然而正是以這樣的方式,關漢卿才得以讓這部戲曲流傳下來。

人們在故事中體味到生之不易,百態人生。其實早已脫離了故事本身的諷意。他們在這些人身上看到了屬於自己的影子。

或掙扎,或沉淪,拼命想去改變,最後,他們希望自己的人生也如故事裏的結局一樣,完美告終。

但在戲文裏,我們只看到皆大歡喜,可是戲外,我們的生活還得繼續。

也許故事裏的人也一樣,誰也不知道結尾之後的路會怎樣發展,結局背後的生命會不會又再次重蹈。

一切,始料未及。

他們的悲歡,留給關漢卿來點破。

寫世俗卻並不世俗,道醜惡卻並不醜惡。

在這個並不美滿的世界裏,我們認同了人生的百味陳雜。

說破風塵,不論生活有多麼不易,也依然能看見烽火中的一顆真心。

你看,舞臺上的人演了這麼久,不也在全心全意的走進故事裏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