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建議-給產品助理與初級產品經理

因爲工作繁忙,需要招1個PM助理/初級PM,於是開始面試。

本以爲會很快找到合適人選,實際接觸之後,讓我震驚——原來符合要求的候選人真不多。

所以,整理一篇文章,給PM助理與初級PM做些參考。

我當面試官的一些數據:

BOSS上溝通過300+

電話面試過60+

當面面試過30+

1.別誤解「產品崗」

接觸了很多候選人,發現存在1個普遍誤解:

產品崗好像要求很低,但薪資不錯、頭銜光鮮,何不嘗試?

所以,很多人覺得自己找不到類似開發、設計這類有硬性要求的崗位,就去找似乎沒有硬性要求的產品崗。

這真是對產品崗最大也最普遍的誤解。

選擇產品崗,至少要做到:

並不是沒能力做開發,而是選擇不做開發——對於常見的開發工具,產品人也該有自信能學會。所以,因爲做不了開發而選擇做產品,出發點就是錯的

產品崗對人要求極高——很少有工作像產品崗這樣,對人的要求極其全面,比如要懂點技術、懂點設計、懂點管理、懂點商業,還要持續學習工作中可能用到的一切,當行業有變化,還要立即跟進……同時,這個領域又缺乏成體系的方法論,缺乏明確且普遍適用的晉升機制,缺乏足夠多的導師……可以說,這是一個對人要求很高且挑戰很大的崗位

知道其中隱藏的風險——如果你並無潛力,選擇產品崗就是很大的錯誤。因爲產品崗中確實有一些划水的人,而且這個崗位確實也有划水的空間,但時間長了,害的是自己——曾面試過一些工作兩三年的PM,發現他們和很多PM助理差不多。設想一下:在35歲就普遍中年危機的互聯網世界,划水到30歲,會面臨什麼呢?所以,如果想划水,還不如去做門檻更明確的開發,至少那些技能是硬的。

你抗揍嗎——最後說個最簡單的,產品崗處於公司暴風雨的中心,你必將面對各部門的求全責備,因爲只要是產品有問題,產品幾乎都是背鍋俠,不論這具體是哪個部門哪個人的錯。所以:你抗揍嗎?你能受得了持續被懟嗎?你能化解這些問題嗎?2.態度第一

2.態度第一

就像文章開頭的數據,態度很重要。

很多候選人在最基本的態度上就不達標,比如:

溝通時不積極,好像是我求着他來應聘很多人給人的感覺是對加班在意——這讓我比較驚訝,原以爲求職互聯網工作的人都有經常加班的心理準備對面試公司的產品缺乏基本瞭解——有些人甚至入職很久之後,都不知道公司名字的正確寫法……當候選人能力相近,態度會成爲第一要素。

從心理學來看,自我實現預言就是佐證。

3.能不能準備好自我介紹?

當你進入面試階段,一般都會讓自我介紹。

但很多人自我介紹要麼太短,要麼太長,大多很亂。

一個基本的自我介紹都不準備/準備不好,讓面試官如何有興趣和你繼續聊下去?

要思考一下:對方聽你自我介紹到底是聽什麼?要獲取什麼信息?

至少要做到:

自己的學歷

自己的哪些經歷與該崗位匹配——比如面試電商PM,那麼你之前是做電商業務的,或者研究過,這就匹配了

自己的哪些經歷能佐證自己的產品能力

別太短也別太長

所以,光是自我介紹,也是要花心思準備和背誦的。

延伸一下:面試各個環節涉及的點,也都是要用心準備的。

4.實際經歷

一般來說,面試官最喜歡有實際經驗的人,因爲培養成本足夠低。

所以,實習經歷、工作經驗很重要,尤其針對PM這種實戰崗位。

但如果你是轉行的,其實也沒關係,但你不能光說自己感興趣(這又是普遍的,每個想做PM的幾乎都這麼說),還要拿出實際的經歷:

是不是和朋友做過相關項目?

是不是專門學了產品相關方法論?

是不是專門學了產品崗所用的工具?

是不是對產品有一些還不錯的見解?……比如起點學院不就有很多課程嗎?可以先去學學,準備好作品,這樣求職時就順利很多。

不能說自己啥都不會,然後啥都沒學,還要面試官相信你有足夠潛力。

我還有潛力成爲世界首富呢?

5.說清楚

另一個普遍的問題是:說不清楚。

很多候選人的自我介紹、工作經歷說明往往很混亂,一問起來就是記流水賬,說不出個所以然。

面試官的時間也很寶貴,所以,面試時要儘量結構化表達。

有很多次我都打斷求職者:建議說得更簡短一點,可以提煉幾個小標題,然後補充說明。

結構化表達其實也不難,有很多框架。最簡單的比如1、2、3;第一、第二、第三……

整體來說,想轉行產品經理的人,有很大一部分是缺乏準備的。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到你們。

更詳細的說明,可以看這篇:有了這份全面的面試總結,再也不怕面試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