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技巧:三個科學練聲的實用小技巧,建議收藏哦!

練聲是每個聲樂愛好者必須堅持的事情,不是隻有唱美聲,民族唱法才需要練聲,練聲在流行聲樂的學習和提高中意義非凡,不可忽視!

那麼究竟應該如何練聲呢?下面老師爲大家整理出來了幾個比較科學實用的練聲方法,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歌唱發聲基本功的練習,一般按音域進展的規律,可分爲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

以中聲區訓練爲基礎,掌握基本的發聲方法,調節和鍛鍊肌肉以適應歌唱技術的需要。無論哪一個聲部,都應該從中聲區開始訓練。練中聲區的音相對鞏固後再逐步擴大音域,要知道聲樂學習要從基礎入手,中聲區是歌唱嗓音發展的基礎,基礎必須打得紮實,要記住“欲速則不達”的道理。 

第二階段

是中聲區的基礎上,適當擴展音域,加強氣息與共鳴的配合訓練,練好過渡聲區(即換聲區的訓練),爲進入頭聲區的訓練打好基礎。第二階段的練習是關鍵的一環,需要花費的時間相對也比較長,但千萬要有耐心和信心,不要急於唱高音,要沉得住氣,等這段音域鞏固後,再進入高聲區的練習。

第三階段

即高聲區的練習可以在比較鞏固上兩個階段的基礎上加強音量音高的訓練,進一步擴大音域,做較複雜的發聲練習,使各聲種達到理想的音高範圍。這了階級的練習要特別注意高、中、低三個聲區的統一,音的過渡不要發生裂痕和疙瘩,重點是加強頭聲區的訓練,獲取高位置的頭腔共鳴,從而達到統一聲區的目標。這樣我們歌唱發聲的樂器基本製造完畢,可以唱一般難度較大的歌曲了。

一、“哼鳴”的基本練習

一般在開始練聲時,先練練“M”是有益的,因爲發這個音容易達到高位置和靠前、明亮、集中的效果。練習哼鳴時首先上下脣自然地閉上、口腔內部要打開,好象閉口打哈欠的感覺,感到聲音向高位、額竇、鼻竇處擴展,但切勿把聲音堵塞在鼻腔裏,否則會發出鼻音。


二、母音的練習

除進行哼鳴練習外,更多地是進行母音的練習,如a,i,o,u,e等單母音練習,也可用混合母音練習如ma,me,mi,mo,mu等等。

三、連音練習

人們常說:“不會連貫就不會歌唱。”歌唱聲音的主要表現力就在於聲音的連貫優美,只有連貫的聲音才能唱出動人的旋律線來。爲了使聲音有更多的連貫性,可以將練習的音域相對拉寬些,練習也可以隨之難度更大些。

四、頓音練習

頓音唱法又稱爲斷音唱法。要求唱得清晰,短促,靈活,富有彈性,集中感強。練習時要注意一字一音的靈活性和一字一音的連貫性。

五、連音和頓音結合的練習

在基本掌握了連音和頓音唱法的基礎上,可以加連音、頓音結合在一起的練習,這樣有利於歌唱狀態的統一,頓音好象是一個“點”,連音像是一條“線”,這樣以點帶線,便聲音的位置統一,並保持氣息均勻流暢。


六、保持共鳴位置不變的練習

在“哼鳴”練習中我們已經講了找共鳴位置最好的辦法就是體會“哼鳴”感覺,如果這個共鳴焦點找準了,那麼其它所有的音都應該向這個哼鳴位置靠攏,這樣才能達到歌唱的高位置,使聲音上下統一。

七、聲音靈活性的練習

這種練習主要是爲了適應歌曲演唱中快速、流動的要求,以達到更積極的身體、喉嚨、氣息的配合。

八、結合字聲練習(帶詞練習)

要求根據詞意富有想象,有意境,有畫面,語氣有表現,聲音有樂感,有感情地去唱。力求做到字準腔圓,以情帶聲,聲情並茂,慢慢地向歌唱歌曲作品過渡。

整篇文章到這裏也差不多該結束了,說一些大家都明白的話,想要做好一些事情,你自己不去努力追求,去學習,去付出,那麼都是空想,沒有任何價值。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句話送給所有人,與君共勉!

所以大家們在看文之後、茶飯之餘、起牀睡前,都不能忘記平日裏的如影隨形的練習,這纔是老師我最想要看到的學習風氣!

如果在唱歌上有什麼問題都可以加老師微信:YJA0004,老師每天下午3點和晚上8點還會在羣裏直播唱歌技巧教學,羣裏還有很多一起學習唱歌的朋友和學習資料

還可以領取老師我自己精心整理的一份2019最新的聲樂和0基礎入門教程哦!

喜歡文章的朋友可以點贊加分享,如果有什麼問題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出來,後續我們也會出相關教程文章分享給大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