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脚女人的前世与今生

这两天看了一本小说,里面描述了主人公小时候被逼迫裹脚的惨痛场面,看的人真是心痛、唏嘘!想起了已经去世了的我的奶奶和外婆。



我奶奶和我外婆都是小脚,都是从她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缠足的。相比,我奶奶的脚比我外婆的脚还要更小一些。听家里人说奶奶的家族以前是我们那个地方有名的财主,奶奶也算得上千金小姐,所以脚裹的更小。

印象中,奶奶的脚很小,走路的时候有点外八字,都是小碎步,走的路稍微有点长就会气喘吁吁。但奶奶的性格比较强势,又经常拄着拐杖,所以走路一点也不慢,也可能当时我还是个小孩子的缘故吧。

记得有一次看见我母亲给我奶奶洗脚剪趾甲,当时就震惊了!奶奶的脚都已经变形,那些趾头全部都挤在一起,剪指甲要使劲才能掰开。太可怕了,就像看一个残疾人的肢体没什么区别。那时候我还小,大概也就几岁吧,禁不住好奇就问奶奶:“奶奶,你的脚怎么了?”,奶奶无奈的回答:“唉,这都是旧社会造的孽呀!我们那一辈女人遭罪呀,如果不裹脚就没人要,嫁不出去的。现在社会真好,你们的脚都解放了,再也不用像我一样受苦了。”那时候我只是似懂非懂的。


有一说一,就是想不通,这些堪称恐怖、畸形的有点病态的缠足,如何就成了当时审美的标准?女人小脚到底哪里美了??我真的get不到,为什么会有这么奇葩的审美观!

带着这些疑问,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大概整理了以下几个方面,也让大家了解一下缠足这种陋习为什么会成为当时的一种审美。

一  缠足有区分古代阶级的功用



一般认为,缠足起源于南唐,兴于北宋,盛于明清,衰败于晚清至民国阶段,最后终结于20世纪50年代。

中国古代的农业社会中,富有人家的女性通常无需劳作,而普通农家的女性则需要参加劳作来为家庭提供价值,从这层意义上讲,缠足恰恰因为极大的削弱了女性田间劳作的能力,而具备了区分有闲阶级与劳作阶级的功用,缠足后,女性柔弱的身姿也是反映和炫耀有闲阶级的“好指标”之一。(哈哈说人话,意思就是裹了小脚的女人就代表贵族,是什么活也不用干的千金小姐。相反,不缠足或者缠的不是很小的女人是要下田干活的村姑)。

宋代以后的美人形象往往既是身如杨柳,又是三寸金莲。苏轼有词《菩萨蛮~咏足》: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连大诗人李商隐也写诗赞叹小脚之美:谁言琼树朝朝见,不及金莲步步来。

不知为何,这让我联想起了那些造型特别夸张的美甲,不知道与这个有没有异曲同工之妙呢?个人观点,不喜勿喷哦。


二  为了迎合当时的审美,缠足被认为是妇女的一种美德



虽然缠足裹小脚是:”小脚一双,泪水一缸“,但在当时,有着三寸金莲的女子会被认为是最美的。

甚至有文人总结出来小脚的四美:形、质、姿、神。尤其清朝的时候缠足风气大盛,人们把那些裹过的脚称为“莲”,而根据脚的大小还分了等级。大于四寸的称为铁莲,四寸的称为银莲,三寸的称为金莲。这就是三寸金莲的由来。为了迎合当时这奇葩的审美观,古代的女人们都是忍着剧痛裹起了小脚。

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对女人的审美就偏好于纤小、柔弱,尤其是古代,纤弱的女子更有可能是家族显赫,所以在封建社会缠足堪称主流审美。而缠足被认为是妇女的一种美德(洗脑、从精神上控制)。

三  满足当时男人的奇特欲望



有研究表明,古代让女子缠足的最直接的原因还是为了满足男人官能的感受和性兴趣、性要求。

一般来说,女人最能引起男人性欲的地方,并不是裸露在外的部位,而是掩藏的部位(比如胸部)。古人认为:女子的足小不盈握,惹人爱怜。由于脚小,走起路来婷婷袅袅(扭扭捏捏),更能使男人浮想联翩,可以“昼间欣赏,夜间把玩”。据说“评头论足”这个成语说的就是缠足的女子在不可描述的那方面的重要性。

当然还有更奇葩的理由,说是男人让女人们缠了小脚后,就能一定程度上限制女性的出入自由。不让她和外界有过多的接触,也剥夺了和其他异性交往的机会(就是想私奔也跑不快啊)。在男权社会,为了让女人足不出户,沦为男人的玩物,也不知道是哪位“才子”想出这种丧尽天良的方法!

缠足就是古代的一种陋习,就是男权社会对妇女身体上精神上的残害!

但现代社会所谓流行的审美,有时候也会忽悠人的。

比如去做不适合自己的网红欧式宽双眼皮,比如去丰唇,那些厚嘴唇只适合欧美人的好不好。比如为了追求现在流行的瘦而去减肥,减的营养不良,甚至瘦到绝经。

丰满为美,纤瘦亦为美。但这一切的前提条件是不损害身体健康。

只有健康的、阳光的美才是真正的美。


可怜奶奶和外婆她们那一辈人,生不逢时,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好的国家好的时代,可以大胆地做自己,不用迎合别人的审美。

哈哈来世还做华夏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