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井离乡的愁

我的乡愁是这样

不知道在那里看到乡愁这个主题,勾起二年十年来的记忆,记忆力似乎有一篇乡愁的诗文我背诵过,但时间这件强大的武器几乎抹灭了我这段记忆,只还记得这是余光中他老人家的诗文,回家我查阅了资料才又重新读了一遍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正所谓“初闻不知曲中意,在听已是曲中人”啊,我阔别千余里的故乡啊,此刻正在异地的梦里荡漾,仿佛我又回到了久违的童年。

我哥哥大我三岁,上学时他比我整高了三个年级。那时候我们那里还没有幼儿园,我甚至不知道这世上还有幼儿园这种专供小小孩上学的地方,幼儿园这个词语都是随着我慢慢长大然后进入我的脑海。我们村子极小,人口也少,上学的地方是伐木时代遗留下来的一间工棚,就连老师都是伐木工人里最有文化的人兼任,哥哥和我就在这里启蒙。哥哥上一年级我就跟在他屁股后面,老师在上面教aoe,我就跟着他们读aoe,他们是正式学生,我是跟着玩的,读着读着就不耐烦了,我就开始捣乱,这时候老师就会把我赶出去,而我也会负气出走,嘴里还嘟囔着“我不给你读书了”。

我一点点长大,哥哥上了初中而我也到了小学四年级,这时候我已经能识许多字了,也明白了一些粗浅的道理,比如上课就要好好听老师讲课,不能在课堂上捣乱;比如被老师训了,不能负气出走;比如读书是给自己读的,不是给老师读的。每次星期五的时候,就很盼望哥哥回家,因为他每次回家总能带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我做完作业就能跟他一起玩,具体都有些什么,现在确是忘却了,只清晰的记得有一次他回家就拿了砍柴的柴刀砍了一截木头,手臂般粗细,大概七八厘米长,他把一头用刀削尖,另一头一厘米左右的位置削一道浅浅的辙子,然后不知从那里能出一颗小小的钢珠,镶在木头尖的那头,又找来一根棍子,在棍子的一头系上一根大概一米长的细绳,东西制作完毕开始玩。只见他把绳子仔细的缠绕在木头上削的那道辙子里,左手把镶嵌钢珠的那头放在地上扶住,右手用力一拉,那一截尖木头就在地上旋转起来了,转一会儿势缓了,哥哥就用手里的鞭子给它用力一抽,那木头就又急速转动了起来。我觉得这东西太神奇,我能理解他会转动是因为底部的钢珠,但抽它它会转的更快,这我理解不了,就是觉得很神奇,哥哥告诉我这就“牛牛”,随着我慢慢长大才知道他的学名叫陀螺,

玩累了我就把哥哥的课本翻出来,读上面的字。因为有跟着哥哥上小学的经验,这使我在那间工棚里出尽了风头,老师教的我都会我都学过。那么以后上了初中我也能这样,我就把哥哥背过的那些诗文全都背下来,以后我上了初中岂不是好多东西我都会。基于这样的幼稚的心理,我背了余光中先生的《乡愁》,那时并不明其中意,只是觉得写得好,好在那里呢?好在字数一样多;好在词语很优美;唯一的不足便是诗句里出现了“坟墓”这个不好的词语,这个词语为什么不好?不知道。那时我还读了一篇名叫《金盒子》的散文,大意是说作者有一个哥哥,他们感情很好,他哥哥病故了,他哥哥留给他唯一的念想就是那只金盒子,后来他母亲又给他添了一个弟弟,他很爱他的弟弟,把哥哥留下的金盒子个弟弟玩,但老天又给他开了个玩笑,夺走了他的弟弟,在后来二老双双离世,留下他一个人在茫茫人间踽踽独行,我很佩服那个作家,他的情感能在我小小的脑袋里引起共鸣,这是我对“乡愁”这个词语有了最初的认知和情感。

什么是乡愁?乡愁是家,我在十万大山这头,家在十万大山那头;什么是乡愁?乡愁是亲人,我在思念的这头,亲人在思念的那头;什么是乡愁?乡愁是童年,我在时间这头,童年在时间那头;少年不识乡愁,而今尝尽乡愁,化作一声轻轻的叹息。

愿世间所有的背井离乡,都不在是为了荣归故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