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記》:浮生如夢,爲歡幾何

今天難得在家休息,手機放到靜音,拿出書,泡杯普洱,這纔有了些讀書的雅趣,能夠靜下心來讀《浮生六記》這樣的文言文,之前讀過了浮生六記中的閨房記趣,和坎坷記愁,既羨慕沈復和芸娘之間的綿綿愛意,又爲他們生活中遇到的種種磨難感到揪心。

沈復和芸娘是多麼般配的一對啊,他們有着相同的默契,志趣相投,什麼話題都可以接上,即使生活上並不富足,但是精神上卻無比充盈。世界上大抵快樂總是不能長久,完美的人或感情總是容易失去。芸孃的英年早逝,;帶給沈復很多的遺憾。故而沈復默默感慨:奉勸世間夫妻,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過於情篤。語曰:“恩愛夫妻不到頭”。如果沒有相愛過,又何出此言呢?

芸娘此人,既美且慧。

“其形削肩長頸,瘦不露骨,眉彎目秀,顧盼神飛,惟兩齒微露,似非佳相,一種纏綿之態,令人之意也消。”

最開始她並沒太多文化,但是善學習,慢慢也能和沈復一起談論李杜,紅袖添香。一個這樣的女人,已是殊爲難得,更何況芸娘還很賢惠,操持家務,無有不善。跟着沈復,銀錢無以爲繼的時候,並不是抱怨,而是想盡辦法賺錢。爲了沈復,可以拔釵換錢沽酒,可以拖着病體刺繡。故而在芸娘離開之後,沈復倍感孤獨。

”當是時,孤燈一盞,舉目無親,兩手空拳,寸心欲碎。綿綿此恨,葛其有極!“

而從表面上看,沈復此人,科舉不利,一輩子最高的成就也不過成爲某個大官的幕僚。做官做官不成,賣畫賣畫不成,做生意做生意不成,用中國人的角度衡量,這就是一個徹頭徹底的失敗者。芸娘最後的早逝也與貧窮操勞有很大關係。芸娘去後,女兒早早做了別人的童養媳,兒子幾年後也因爲意外早逝。可以說,即使做丈夫,做父親他也是不合格的。那麼,這樣的沈復爲什麼會值的芸娘那樣去愛呢?

沈復自己是這樣自我評價的:

“人生坎坷何爲乎來哉?往往皆自作孽耳。餘則非也!多情重諾,爽直不羈,轉因之爲累。“

他認爲自己的坎坷不成功,是源於自己太過重諾率直。事實上,確乎如此。沈復最後和芸娘不得不避走他鄉,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沈復爲他人作保,最後友人攜款而逃,催賬的人臨門,沈復夫妻不得不離開此地。在沈復這人的身上,一直帶着一種孩子氣的天真。他並不懼怕生活的艱辛,即使在再困難的地方中,也會自得其樂。對朋友傾盡所有,豪爽仗義。他做事並不謹慎,就像這次作保,因爲輕信他人,將整個家庭拖入困境。如果這件事發生在現代,一個家庭的頂樑柱做出這種愚蠢的事情,大概要被人罵個狗血淋頭。然而發生在沈復身上,卻毫不意外。因爲他的“多情重諾,爽直不羈”,他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然而,也正是因爲這一點,即使之後每每陷入困境,總是有朋友站出來幫他。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這份天真放在夫妻關係中,就是在古代即爲少見的對女性的發自內心的尊重。沈復愛陳芸,在文中,他對陳芸的讚美綿綿不絕。他愛陳芸,不是因爲陳芸是古代社會典型的好妻子,而是因爲與陳芸彼此真正的心心相映。他完全把陳芸放在平等的位置,而不是作爲一個男性的附庸。

他曾經說過:”惜卿雌而伏,苟能化女爲男,相與訪名山,搜勝蹟,遨遊天下,不亦快哉!“”來時卿當做男,我爲女子相從“。

我私以爲,能夠說出這樣的話,對於古代封建社會的男子是極爲難得的。

理解沈復的天真與赤誠,就不難理解陳芸與沈復的愛情。陳芸是完美,但沈復這樣的男子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更爲難得。而且,沈復這人,還是一個非常有情調的人,非常擅長在平凡的生活中發現快樂。布衣寒舍,菜飯蔬果都可以成爲他的快樂源泉。偶爾外出,對月懷人,與山應答,臨江抒情,這時間萬物,對他皆是有聲有色。這樣的男人如果經濟稍微寬裕,大概很容易過上他理想中的神仙日子。“若布衣暖,菜飯飽,一室雍雍,悠遊泉石,如滄浪亭、蕭爽亭之處境,真成煙火神仙矣。”這種容易知足的恬淡心態,也造就了沈復對人對事的豁達。這樣向來,沈復也實在是一個可愛的人。

就是陳芸與沈復如此可愛的兩個人在一起,結局卻頗爲淒涼,真是讓人生出一股命運無常之感。

也許,這纔是真正的人生,有歡樂,就有坎坷,重點不在這個過程中經歷什麼,而是在於人們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如果調整不過來心態,也許就是一直的鬱鬱寡歡,也會錯過那些讓我們會心一笑的畫面。而放平心態,即使生活給我們澆一頭冷水,讓我們陷入狼狽不堪的境況,也一定會發現有燦爛的事情在眼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