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將至,你家上映哪部戲?

據說:

這幾天別惹當媽的,

她們心情不好,

本以爲複習是查漏補缺,

複習後才知道是女媧補天,

補着補着才發現是精衛填海……

你家加入了這樣的複習大軍嗎?

你家又在上映什麼劇目?恐怖片、武俠片、災難片、喜劇片?


1.試卷上用“像”造句,女兒寫道:我長得像爸爸。老師劃了一個差,扣了三分。女兒說,我明明和我爸長得就很像。老子也附和着,憑什麼?!

2. 我讓女兒背誦課文,她說:媽媽我記憶力不好,記不住!

3. 看她寫看圖說話,寥寥數字。問她原因,她說媽媽我會寫,只是不想寫太多字,因爲手會很累。作文除了主謂賓,基本看不到定狀補。這讓我比較鬱悶,從一歲就開始接觸繪本的她,好歹也有三百本的書籍閱讀量,怎麼輸出質量這麼低?

4. 多音字、同音字,更是傻傻地分不清楚。張冠李戴是常事。

這樣一個“熊孩子”,應該不是別人家的,是我家的。

就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提前半個月啓動了期末總複習。擱以前,我肯定秉承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考多少分也是你自己的事,我只負責簽字就好。說通俗一點,就是放養。直到,我閱讀了相關教育學和心理學方面的書籍,觀念開始發生變化。

吳文君老師說,6-12歲孩子,家長對於孩子陪伴策略有六個方向:

第一,讀書習慣早養成。

第二,入學之後小學一年級開始,我們就要給他的學習和作業定一些規矩,定一些界限,比方說作業是你自己的事兒,我不幫你完成。學習是你的事,我不會看着你。

第三,孩子需要的時候,我們就要幫助他,要伸手,不能因爲說這件事是你的,我就不管你了。

第四,請在小學階段的父母放下橫向的比較,看孩子的進步。

第五,學習信任和放手。

第六,讓你的孩子體驗焦慮、緊張,你也需要體驗焦慮和緊張。

孫雲曉老師說,孩子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需要從小建立。對於一二年級的孩子來說,說得具體一些,就是養成預習、複習、願意動腦筋、願意克服困難的好習慣。趨利避害是人的天性,孩子自然如此,而如何引導纔是關鍵。

心理學有個理論,說得是成功是成功之母。就是大量的成功經驗,會讓孩子產生更多的動力。

如果孩子習慣性形成“我不行”、“我不能”、“我不會”、“我考不好”的信念,慢慢就會變成“習得性無助”。

反之,孩子通過自己的一點點嘗試、一次次努力,慢慢形成“我可以”、“我能行”、“我總是能戰勝困難”,就會擁有更多的樂觀,形成“習得性積極。”而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思維模式,將決定孩子不同的人生走向。

綜上幾點,我這個當媽的,也就選擇了該出手時就出手。前提是,孩子心目中有個明確的目標。而距離這個目標,現實還是有些骨感的。

複習戰略之任務分解:

基於平日測試情況和二年級知識難易程度來看,英語和數學,無需勞煩老母出馬,飄過。

重點複習科目:語文!語文!語文!

語文複習重點:字詞、寫作、古詩詞默寫、的/得/地區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模擬習題練習、課文熟練掌握

複習工具:書本、輔導報、聽寫本、錯題本

半個月來,語文小學輔導報紙如雪花般飄落在書包裏,然後接踵而至的是各個單元的重難點字詞試卷,最後是綜合模擬試卷。坦白說,光這些報紙、卷子就夠娃們受得了。

老母表示深切同情,同時也無能爲力。因爲,第一:我不能讓孩子不做,就是我同意,估計娃也不同意,因爲害怕老師批評。第二:我不能幫助她做,因爲她知識掌握的確不紮實,需要練習;有一種情況,我估計我會幫她寫,就是她掌握得非常好,再寫屬於重複勞動。我唯一能夠做的、有價值的事情是,讓她以一份愉快的心情來面對。

如何保持孩子學習的愉快呢?一字真言:誇!孩子做卷子,我是不輔導的,只是,我會誇獎她做得好的方面。你今天的字寫得很好;你的速度又比昨天快了;你整體的任務完成情況比老師要求的進度還要超前。這樣,孩子是在一種喜悅的狀態下完成的。

倘若,我面帶焦慮地說:你寫得怎麼這麼慢、這道題錯了、你這麼寫下去,晚上幾點才能睡覺就是另外一種效果。

根據腦科學中三位一體腦的概念,大腦有三大部分構成:爬蟲腦、情緒腦和思考腦。毫無疑問,學習是需要啓動思考腦運作。如果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遭受謾罵、指責、威脅、恐懼, 孩子的爬蟲腦感到不安全,就會關閉;情緒腦沒有愉快、積極的體驗就會屏蔽;思考腦也就沒有機會工作。說得通俗一些,就是越放鬆,越會主動學,學的效果越好;越緊張,越被動,學習效果越差。

做輔導報和試卷只起到了練習的效果,關鍵還有一個環節就是查漏補缺。所以發現錯題、訂正錯題纔是核心。雪花般的試卷,老師沒有時間改,這個時候老母代勞。當批改完試卷,讓孩子發現錯題、訂正、再對錯題考覈,往往會面臨挑戰。

感知一下孩子的心理,“我好不容易、辛辛苦苦才做完,然後你就揪着我的錯,我很不爽。”

好吧,我要開始給娃轉換信念了:“寶貝,你知道嗎?這些錯題就像你打遊戲闖關時的攔路虎。”女兒一臉蒙圈的看着我。

我故作神祕的解釋:我知道你做卷子很辛苦,我更不希望你的辛苦白費。會做的題,其實可以不用再做,最最最重要的是把不會做的、做錯的,挑選出來進行訂正和鞏固。那些成績優異的哥哥姐姐,期末複習的時候,都是把重點關注在錯題上。你這麼辛苦,才發現這些讓你丟分的陷阱,你不及時訂正把它們打敗,而把它們輕易放走,給它們創造機會下次再來害你丟分,你願意嗎?

把錯題比作攔路虎、通關時的小陷阱,這樣孩子更容易有代入感和畫面感。哎呀,媽呀!老母這比方打的,自己都賊滿意。

關於的,地,得,老母我也不太分得清。幸好,老爸做了總結:名詞前面白勺的,動詞前面土也地,動狀之間雙人得。得嘞,我也跟着掃盲了一次。

關於背誦這個部分,老母我調用了孩子學習的內感官:視覺、聽覺、動覺幫助記憶。例如“我是什麼”這篇課文:


第一步:我閱讀每個自然段(孩子運用聽覺)

第二步:孩子根據語音內容配畫(聽覺、視覺、動覺)

第三步:完成一個自然段的配畫,根據畫面背誦文字(視覺、聽覺、動覺)

第四步:記憶畫面(視覺)

第五步:脫稿背誦每個自然段(內視覺、聽覺)

第六步:連接每個自然段,脫稿完成全文背誦(內視覺、聽覺)


有些人喜歡的學習模式是閱讀,屬於視覺型;有些人則是喜歡聽,屬於聽覺型;還有些人喜歡體驗、實驗、互動中學習,屬於動覺型。內視覺學習最快,內感覺印象最深,而內聽覺效果最弱。而最好的學習效果,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同時調用內聽、內視、內感。

當孩子用這樣方式,輕鬆而流利的背完一篇課文時,內在的信念“我記憶力不好”的魔咒,就不攻自破了,取而代之的是,原來我記憶力這麼厲害。離習得性積極又靠近一步。

當陪伴複習的過程,充滿趣味的、競爭的、變換多的、有挑戰的、能幫助別人的,這些核心要素,孩子就比較容易接受。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老母需要激活很多創意腦細胞。

小妞,老母能夠做得也就這麼多。不管最後你的成績如何,在複習的過程中,我們收穫了創意、歡樂,支持與陪伴。如果這些定格在我們的人生電影裏,我願意把它定爲親情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