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論很重要------請停止無效努力

2019年正值狀態down到谷底的時候,試圖尋找各種機會和方法想要來擺脫困境,偶然一次機會刷到這本書,因爲之前也聽說過“圈外同學”和孫圈圈這個名字,接着看到這本書的評價還不錯,就買來讀一下(電子書和紙質書相比較,還是更喜歡紙質書的實在感),企圖給自己一些啓發。想法是好的,由於各種事情和拖延症,這本書是在19年年末纔拿起來翻了幾頁,剩下的是這個特殊時期在家讀完的。這本書說不上對我有多大的震撼的效果或我如醍醐灌頂般的明白了職場或人生,但是是實實在在的東西,感覺很實用,這也許也符合圈圈老師的初衷---這本書或許不會讓你雞血滿滿,精神倍增,但是卻極具實操性。

首先,爲什麼會注意“方法論”這個曾經看似枯燥無用的東西呢,是一次和朋友去上口才培訓的啓發。因爲是陪朋友一起去的,當然是被拉到洗腦的試聽課中去了,近一個小時的課程中,培訓師聲情並茂地用理論方法結合實際場景讓大家練習在人前說話發表,在此之前狂妄地認爲自己說話表達這方面不是很差,只是缺乏邏輯(真的是很狂妄哈)。。。這個過程中有一些實際的場景是自己已經幾年前就掌握的,但是有很多心理學和理論方法的知識之前根本沒有聽過,像是發現新大陸一樣。所以當朋友問我感覺怎麼樣的時候,一點點對已知的“套路”的不屑和對未知“新大陸”的好奇的衝擊,使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如鯁在喉。接觸了新的事物之後,才知道自己是多麼無知。反思過後,重新認識了方法論,沒有理論指導的行爲,終是憑感覺來解決表面問題。這就是爲什麼會拿着本書來讀的一個背景。當然,不能過度“迷信”方法論,畢竟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接下來具體歸納總結一下讀後感,是分享也是反芻,與君共勉。

首先,作者孫圈圈老師曾任全球頂級諮詢管理公司諮詢總監,現在在創業中,同時也是作家,有自己的公衆號,所以書中大量是以諮詢行業爲例的。這本書18萬字,分爲7大模塊,分別從發覺天賦控制情緒,提升學習思考溝通能力,選擇平臺進行講解。接下來我會從每一章的主題內容進行歸納總結。書的開始是一個有30道題的小測試,根據自己的真實情況用“同意”、“不同意”進行作答,結果低於20分的強烈推薦看此書。20--28分之間的,其中一些章節會有所收穫。28分以上的可能會和作者有很多共同話題。我就是那個20分以下的(苦笑),所以更吸引我去看這本書到底在講什麼了。7章內容,作者很貼心的在每一節結束的時候都有“精彩提煉”和“後續練習”以幫助我們抓住內容的重點和進行實操的指導。同時書中也有可愛字體的結構插畫,緩解了讀工具書的枯燥。

接着,我們一起把這本書做一個“分解”。

第一章  人人都有天賦——如何快速找到你的天賦優勢

1.你沒錢,真的不是因爲你不努力,關鍵是找到正確的定位

我們時常困惑於工資少,但其實是我們對企業創造的價值決定了我們的income,公司不會做慈善,你不做事還給你高薪。所以想要高收入,那就想辦法增加自己對公司創造的價值。如何增加價值呢,書中給到了一個模型—冰山模型。個人能夠創造出的價值,離不開三大要素:第一,知識和技能(冰山上露出海面可見的部分)。第二,能力(冰山中部不會輕易看到的部分)。第三,天賦(深藏在冰山底部的部分)。當然除了這個三個內在要素還有出身,選擇,運氣這些外部因素。以上去除不可變的因素,個人選擇的定位可以分爲五種類型:投機型,知識型,技能型,能力型,天賦型。從投入的精力、回報的高低、沒回回報的風險、可替代性來評估,可以發現最優的連個選擇是提升力能,不斷認識自己,發覺自己的天賦。

我們很多人沒有采取最優選擇,是因爲提升能力和發掘天賦是比較漫長和投入較高的類型。每天快節奏的生活和工作壓力,有很多人往往耐不住“寂寞”,投入一點就想要馬上得到回報來尋找短暫的快樂和安慰,是的,我們是需要在前進的路上需要安慰,但是請慎重,要看清楚那些事還未成熟的“果實”。

2.努力,到底是不是天賦,大部分人對天賦都理解錯誤

說到天賦,之前的理解是一部分人與生俱來的能力。讀完這一節後發現自己的理解完全錯誤。天賦其實只是潛力。書中提到莫扎特的音樂天賦,14歲的他在教堂聽到一首很難的經文歌演唱後就可以全部默寫出來。大家都認爲他很有音樂天賦,殊不知在此之前他已經有3500小時的練習,他的父親也是一位出色的音樂家,將全部精力用在培養莫扎特身上。是不是有點衝擊我們以前的理解。不過他還是有一定的音樂潛力的,我們平常人如果練習3500小時未必可以達到莫扎特的程度。所以,天賦指的是某種天生的特性,讓一個人可以在同樣起點的情況下,比一般人更加快速成長。天賦不是部分人的能力,而是所有人的潛力。天賦其實分爲能力天賦和意願天賦。從能力天賦來看,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潛力,比如邏輯性強,記憶力強,對數字敏感等。從意願天賦來看,意願天賦由,性格、動機、價值觀來決定,這些我們每個人也都具備。當然,有了潛力之後我們需要正確的刻意練習,將它轉換爲我們的能力,運用到正確的地方,莫學仲永浪費天賦泯然衆人矣。

3.別再揮霍你的天賦了,要找到發掘天賦的方法

這一節實踐偏多,我沒有實際去分析自己,所以感悟不是很多,暫就將精彩提煉部分做以摘錄。

1).天賦包括能力天賦和意願天賦,所以真正的天賦是讓你感覺自己更強大的東西。

2).天賦有四個特:自我效能,本能,成長/專注,滿足。

3).探索天賦的三個方法:寫日記記錄內在感受;問自己有關自我效能,本能,成長/專注,滿足的問題;問別人關於自己的特質。

4).將彌補劣勢的時間重新分配到最大化你的天賦上面,才能事半功倍。具體方法:思考停止、合作、替代,這個三個可能性。

5).刻意練習是爲了掌握某種能力,有意識地付出努力,投入到某項活動中。刻意練習要符合四大特徵:在學習區(舒適區和恐慌區中間)學習、大量重複、持續或得有效反饋、專注。

第二章  學習如何學習——如何將知識轉化爲能力

我們如何可以持續而快樂地做一件事情?是因爲喜歡、擅長、有價值。所以學習應該也找到這三個點,我們才能學下去。書中提到如何快樂持續學習的四點方法是:按需學習、調整心態、提升元認知策略、正確犯錯。同時,就學習而言,我們的學習“T”字形的,即在一個領域精通就可以,其他大多數的領域,我們學習的重點是在於瞭解及建立跨領域之間的聯繫。

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一直被追趕着多學東西,多學技能,可是爲什麼每次遇到問題的時候就會有種“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覺,其實也許並不是因爲我們讀的“書”少,而是我們掌握的只是零散化,導致我們信息飢渴症及信息過載。把我們的掌握的知識形成結構體系很重要,在知識體系中尋找解決方法,在解決問題中總結知識體系,填充結構,做到良性循環,才能讓我們不再感到飢渴,處理問題遊刃有餘。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應包括:有知識框架、有知識內容、內容之間有聯繫。學習的三個方面,知識,能力,價值觀,三者是一個不可割裂的整體。我們在運用知識體系解決與問題的過程中,經過不斷優化完善體系,進而將知識轉換爲解決問題的能力。擁有越多的能力,就會接觸處理更多的問題,從而也會更準確的形成自己對事物的判斷,即價值觀。

學習不是我們在上學時理解的學習,而是更有方法和目的,順應我們的意願自然發生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獲得想要的工作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同時也逐步形成我們對事物的判斷和認知。


第三章  構建思維能力——讓煩惱變成真正有效的思考

1.處理問題的關鍵在於看清問題的本質,挖掘問題背後真正的成因。方向對了,前進的速度才快。

2.結構化思維很重要,時刻培養且價值度高的能力,也是我們解決問題快準的關鍵。

3.獨立思考本質上是一種批判性的思維,但我們常常很難做到,因爲這種思維是反直覺的、思考的結果令人沮喪的、而且我們的教育並未這種培養這一思維。

4.在培養自己獨立思考能力的時候,我們還應當注意:多審視自己的第一反應,不要輕易相信下意識的判斷;多從正反兩方面思考問題;篩選真正需要思考的問題。同時也要和獨立思考的人相處。


第四章  提升溝通能力——如何成爲高段位溝通者

工作中經常會遇到領導突然問我們關於某些事情的看法,有點措手不及,語無倫次,不知道該從哪裏入手?那接下來可以用結構化思維來試試組織語言,使我們的表達更加流暢表達。

1.想主題 :迅速找到一個視角,並在第一句話就拋出,省去那些膚淺的客套話,直奔主題,引起聽者的注意和興趣。 

2.搭架子 :這些”架子工具“可以選:時間架(過去,現在,將來;首先,然後,最後;研發,試產,投產等)、空間架(北京,上海,廣州;面試,入職,培訓,轉正;頭,腹,腿,腳等)、三腳架(即三方面維度,如語法,邏輯,修辭;子女,妻子,父母等)等。以上三種架子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結構,還有很多架子就需要我們多聽多看去慢慢積累了。

3.填素材 :素材需要數據、事實、故事來填充。最重要的一點是在填充素材的時候,不要把整個主題割裂,即本次的話題素材要起到承上啓下的作用,和其他素材有一個自然的銜接過渡,使整個主題完整被呈現。

運用結構化思維來臨場講話,或者運用到和客戶發郵件中,可以讓我們的表達更加清晰有條理,也能讓聽者更加明白我們的想法,小夥伴們不妨下一次就運用起來,逐步練習,逐步提升溝通能力吧。

不過,以上結構化思維的表達不宜用在和朋友閒聊中,閒聊是拉近我們之間的距離,而不是分對錯、發表觀點。關於如何閒聊,這本書大致講述了要控制說話的長度和節奏、適時表達認同、如何表達不認同、與對方感同身受。個人覺得,在任何溝通交流中,想要有一個happy ending,在堅持自己的原則的基礎上,都需要我們換角度去感同身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同時,爲了得到他們的認同或讚美,我們也不能吝嗇我們的掌聲。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半字六月寒,說話之前要先過腦子,不要口無遮攔說出一些傷害別人的話,然後再說“你看,我這個人就是直”等不成熟的藉口,這樣傷人傷己。

第五章  選擇合適平臺——藉助平臺成就不可替代的自己

不是誰都可以乘上“永不沉沒”的快艇,我們需要有一定的可被“利用”的價值。所以本章主要講了如何增加自己的價值、如何抓住機會登上這艘快艇。

關於何如增加自己的價值,首先很重要的是瞭解自己,認識自己,並且在此基礎上給自己的職業發展做一個切實可行的計劃---職業規劃。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職業規劃像是茫茫大海中的一站燈塔,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付諸實際行動中,我們需要注意職業規劃的三個要素:價值規劃、揚長避短、關注外部。其中還有一個規劃工具:個人商業畫布(如圖)。

在認識自己,給自己做規劃之後,還有一個小插曲,就是去年比較熱的一個詞“斜槓青年”,即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現在的年輕人迫於現實的壓力也好,着迷於多彩的生活也罷,已經不滿足於”專一職業“這種無聊的生活方式,開始選擇了做斜槓青年,身兼數職。書中講到了如何選擇副業,其中幾句話比較觸動,一起分享一下。

1.似乎所有人對現在的工作都不滿意,而且即便轉行或跳槽,還會繼續不滿。因爲我們很難找到完美職業,所以在三大職業訴求(愉悅、成就、金錢)中總有一個訴求無法滿足,那個不能滿足的缺憾便是我們痛苦的根源。

2.我們很難找到一份工作,可以滿足你對事業的全部幻想,就像你很難找到一個另一半,可以滿足你對異性的全部幻想一樣。

3.享受不是興趣,願意付出纔是;任何事情,接觸皮毛的時候都不要談興趣;興趣也不是愛好,而是熱情的根源。

4.當我們選擇主業、副業、愛好的時候,選那些訴求互補的,而不是訴求重合的,否則只能讓你的缺憾倍增。

關於如何抓住機會,書中講到了平臺的類型和選擇平臺的方法,及外部環境變化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如何適應這些變化,及時調整自己。這些內容比較專業細化,不能夠用我只言片語進行概括總結,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讀一下原文。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選擇對了事半功倍,選擇錯了事倍功半。在一本書中讀到過,作者說如果當時有人給他一點指引,他至少可以節省10年走到今天的位置。不說10年,就是5年,對於一個普通的職場人來說,何等重要,如果做好規劃、站對平臺,那他的職業發展又會是什麼樣的一番美景呢。很多人大學畢業就會盲目的開始投簡歷找工作,沒有一個相對可行的規劃,盲選一個平臺,在職場中被摩擦。幸運的人抗住了,站起來再戰鬥,不幸的人再也站不起來了,選擇逃避職業、行業、城市甚至職場。也不是說要求大學畢業馬上就能明白這些事情,但是越早明白越好,亦或在經歷試錯2,3年後,應該要給自己一個相對明確的規劃,在日後的發展中也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把自己放到更適合自己的平臺中去淬鍊自己,去實現自己的價值。

第六章  破除思維定式——哪些思維方式會終身阻礙你

小時候,我們讀書的時候,經常會被灌輸各種思想,從小背書說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加之填鴨式的教育方式下,很難有自己獨立思考的空間,逐漸形成了不加思考地堅信很多看似很有道理的“至理名言”。但是,這些至理名言背後的本質,我們是否看清了呢?

我們常說“努力了就一定有結果有成績”,實際上努力和成績之間,絕不是一個線性關係。稍加努力就可以達到60分,但是到80分就需要成倍努力,到90分則更甚。這並非是60分的人聰明,而是人生就是這樣的。下面這幅圖可以說明爲什麼人生就是這樣的。投入越多,產出的“風險”越大。到達第二階段之後,如果你不繼續努力投入,產出就會大打折扣,緩慢增長甚至下降。就如我們爬山一樣,大多數人都可以輕鬆爬到山腳上,而繼續往上爬到山腰的時候開始會出汗,這時候有的人就會“望頂止步”,再繼續往上爬顯然會更辛苦,流更多的汗,而且會氣喘噓噓,但是有的人還是堅持爬到了山頂。達到每個階段付出的辛苦不同,就性價比來看,爬到山腳是首選,既可以滿足努力爬山的願望,又可以不費太大的力氣。但是,每個階段的風景是不同的,和你一起欣賞風景,呼吸山頂新鮮空氣的人數也不一樣。那麼如何降低風險有維持較高的性價比呢,書中給出了三個方法:有所取捨、掌握方法、調節情緒

2020有種“瑞雪兆豐年”的趕腳哈,年初有點不順利,不過相信我們大中國一定會迅速回血,再創佳績!畢竟我們也非常配合乖乖待在家裏爲社會主義做貢獻(長肉)了呢。假期一延再延,放假的我們是不是稍有“我愛工作,工作使我快樂”的想法呢。上班的時候想要放假,現在真的放長假了,卻又想念工作,爲什麼呢?是因爲工作不一定都是痛苦,生活也不一定都是快樂吧。我們在面試中也經常會被問到如何平衡生活和工作之間的關係,覺得工作時間長了就沒有時間生活和享受了,其實這是基於我們的理解:“工作=付出=痛苦;生活=享受=快樂”,但是真的是這樣嗎,認真想一下,結果不言而喻。所以我們需要拋開這個錯誤的思維定式,給生活和工作以正確的打開方式。

關於思維定式,還有我們常說的“貼標籤”,不知道大家內心是否會有覺得:處女座吹毛求疵;開車差的一定是女司機;內向的人不適合做銷售等看法,這其實是我們基於自己的經驗給一類人貼標籤進行分類,形成一種固定看法的行爲,即“刻板印象”。但是,這些標籤都正確嗎?顯然不一定正確,這可能是我們的一種偏見。看看《傲慢與偏見》你就知道偏見有多可怕了。書裏給出了貼標籤的原因、影響、對策。看圖大概就能知道什麼意思,所以給大家留一點自我思考的空間吧。

第七章  迴歸真實自己——善用情緒,才能掌控人生

情商,並非我們大多數人理解的會說話、人脈廣、懂世故,而是,識別自己和他人的情緒,從而能夠利用情緒信息來指導決策和行爲的一種能力(維基百科的定義)。所以,真正情商高的人,應該是能夠聆聽情緒傳遞的信息,利用該情緒進行決策,但不會被情緒所控制,深陷其中。

我們每天都會有很多情緒產生,但是不要被這些情緒“誤導”和控制,而是學會控制它,利用它會使我們更加了解自己,做出正確的行爲。同時,情緒不需要壓抑住,而是要認清這些情緒背後的真正信息,正確引導它。對待他人的情緒,我們也需要做到換位思考,去感知它,把握對方真正的意思,運用正確的方法應對它,達到雙方共贏的結果。


關於上進

成因:從小教育的薰陶、社會環境的壓力、勵志故事的催化

危害:對情緒和心態有負面影響、錯誤的自我認知、失去過程的快樂、犧牲長遠發展換取短期進步

對策:放低自己、關注內在動機、不求效率高速度快、放棄抗拒或長久努力而得不到的東西

是不是讀到上面的文字,會覺得這本書不讓我們上進了呢?哈哈,不是的,上進是個好東西,但是不能太上進哦!古語“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上進的我們是沒有錯誤的。我們要分析的是不能盲目上進、過激上進,否則“內耗”太大。

關於性格缺陷

1.那些知道自己無法戰勝天性、所以想一些其他措施彌補、避免跟天性正面對抗的熱,才能堅持到最後。

2.人在不同的成長階段,只有放棄舊的、過時的觀念和習慣,才能度過危機,順利進入人生的下個階段。

3.25歲到30歲,使我們認清自己、發揮優勢、彌補劣勢的最佳時機。


寫到這裏終於長舒一口氣,這是寫讀後感以來最長的一篇,終於寫完了。以上是對這本書膚淺的理解,其實這本書在2月就讀完了,在寫讀後感的時候又草草讀了一遍,有些地方理解的不是很到位。在日後需要待在實踐中慢慢咀嚼消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