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庫設計(範式理解知識)

數據庫範式——通俗易懂【轉】


   
數據庫範式是數據庫設計中必不可少的知識,沒有對範式的理解,就無法設計出高效率、優雅的數據庫。甚至設計出錯誤的數據庫。而想要理解並掌握範式卻並不是那麼容易。教科書中一般以關係代數的方法來解釋數據庫範式。這樣做雖然能夠十分準確的表達數據庫範式,但比較抽象,不太直觀,不便於理解,更難以記憶。
 
   本文用較爲直白的語言介紹範式,旨在便於理解和記憶,這樣做可能會出現一些不精確的表述。但對於初學者應該是個不錯的入門。我寫下這些的目的主要是爲了加強記憶,其實我也比較菜,我希望當我對一些概念生疏的時候,回過頭來看看自己寫的筆記,可以快速地進入狀態。如果你發現其中用錯誤,請指正。
 
    下面開始進入正題:

一、基礎概念
 
    要理解範式,首先必須對知道什麼是關係數據庫,如果你不知道,我可以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說一下:關係數據庫就是用二維表來保存數據。表和表之間可以……(省略10W字)。
然後你應該理解以下概念:

  • 實體:現實世界中客觀存在並可以被區別的事物。比如“一個學生”、“一本書”、“一門課”等等。值得強調的是這裏所說的“事物”不僅僅是看得見摸得着的“東西”,它也可以是虛擬的,不如說“老師與學校的關係”。
  • 屬性:教科書上解釋爲:“實體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由此可見,屬性一開始是個邏輯概念,比如說,“性別”是“人”的一個屬性。在關係數據庫中,屬性又是個物理概念,屬性可以看作是“表的一列”。
  • 元組:表中的一行就是一個元組。
  • 分量:元組的某個屬性值。在一個關係數據庫中,它是一個操作原子,即關係數據庫在做任何操作的時候,屬性是“不可分的”。否則就不是關係數據庫了。
  • 碼:表中可以唯一確定一個元組的某個屬性(或者屬性組),如果這樣的碼有不止一個,那麼大家都叫候選碼,我們從候選碼中挑一個出來做老大,它就叫主碼。
  • 全碼:如果一個碼包含了所有的屬性,這個碼就是全碼。
  • 主屬性:一個屬性只要在任何一個候選碼中出現過,這個屬性就是主屬性。
  • 非主屬性:與上面相反,沒有在任何候選碼中出現過,這個屬性就是非主屬性。
  • 外碼:一個屬性(或屬性組),它不是碼,但是它別的表的碼,它就是外碼。

二、6個範式
好了,上面已經介紹了我們掌握範式所需要的全部基礎概念,下面我們就來講範式。首先要明白,範式的包含關係。一個數據庫設計如果符合第二範式,一定也符合第一範式。如果符合第三範式,一定也符合第二範式…


第一範式(1NF):屬性不可分。第一範式是最基本的範式。如果數據庫表中的所有字段值都是不可分解的原子值,就說明該數據庫表滿足了第一範式。
在前面我們已經介紹了屬性值的概念,我們說,它是“不可分的”。而第一範式要求屬性也不可分。那麼它和屬性值不可分有什麼區別呢?給一個例子:

name tel age
大寶 13612345678 22
小明 13988776655 010-1234567 21

Ps:這個表中,屬性值“分”了。

name tel age
手機 座機
大寶 13612345678 021-9876543 22
小明 13988776655 010-1234567 21

Ps:這個表中,屬性 “分”了。
這兩種情況都不滿足第一範式。不滿足第一範式的數據庫,不是關係數據庫!所以,我們在任何關係數據庫管理系統中,做不出這樣的“表”來。



第二範式(2NF:符合1NF,並且,非主屬性完全依賴於碼。
第二範式在第一範式的基礎之上更進一層。第二範式需要確保數據庫表中的每一列都和主鍵相關,而不能只與主鍵的某一部分相關(主要針對聯合主鍵而言)。也就是說在一個數據庫表中,一個表中只能保存一種數據,不可以把多種數據保存在同一張數據庫表中。

聽起來好像很神祕,其實真的沒什麼。
一個候選碼中的主屬性也可能是好幾個。如果一個主屬性,它不能單獨做爲一個候選碼,那麼它也不能確定任何一個非主屬性。給一個反例:我們考慮一個小學的教務管理系統,學生上課指定一個老師,一本教材,一個教室,一個時間,大家都上課去吧,沒有問題。那麼數據庫怎麼設計?(學生上課表)
學生 課程 老師 老師職稱 教材 教室 上課時間
小明 一年級語文(上) 大寶 副教授 《小學語文1》 101 14:30

一個學生上一門課,一定在特定某個教室。所以有(學生,課程)->教室
一個學生上一門課,一定是特定某個老師教。所以有(學生,課程)->老師
一個學生上一門課,他老師的職稱可以確定。所以有(學生,課程)->老師職稱
一個學生上一門課,一定是特定某個教材。所以有(學生,課程)->教材
一個學生上一門課,一定在特定時間。所以有(學生,課程)->上課時間
因此(學生,課程)是一個碼。
然而,一個課程,一定指定了某個教材,一年級語文肯定用的是《小學語文1》,那麼就有課程->教材。(學生,課程)是個碼,課程卻決定了教材,這就叫做不完全依賴,或者說部分依賴。出現這樣的情況,就不滿足第二範式!
有什麼不好嗎?你可以想想:
1、校長要新增加一門課程叫“微積分”,教材是《大學數學》,怎麼辦?學生還沒選課,而學生又是主屬性,主屬性不能空,課程怎麼記錄呢,教材記到哪呢?……鬱悶了吧?(插入異常)
2、下學期沒學生學一年級語文(上)了,學一年級語文(下)去了,那麼表中將不存在一年級語文(上),也就沒了《小學語文1》。這時候,校長問:一年級語文(上)用的什麼教材啊?……鬱悶了吧?(刪除異常)
3、校長說:一年級語文(上)換教材,換成《大學語文》。有10000個學生選了這麼課,改動好大啊!改累死了……鬱悶了吧?(修改異常)
那應該怎麼解決呢?投影分解,將一個表分解成兩個或若干個表
學生 課程 老師 老師職稱 教室 上課時間
小明 一年級語文(上) 大寶 副教授 101 14:30

學生上課表新
課程 教材
一年級語文(上) 《小學語文1》

課程的表 
 第三範式(3NF):符合2NF,並且,消除傳遞依賴

第三範式需要確保數據表中的每一列數據都和主鍵直接相關,而不能間接相關

比如在設計一個訂單數據表的時候,可以將客戶編號作爲一個外鍵和訂單表建立相應的關係。而不可以在訂單表中添加關於客戶其它信息(比如姓名、所屬公司等)的字段。如下面這兩個表所示的設計就是一個滿足第三範式的數據庫表。


上面的“學生上課表新”符合2NF,可以這樣驗證:兩個主屬性單獨使用,不用確定其它四個非主屬性的任何一個。但是它有傳遞依賴!
在哪呢?問題就出在“老師”和“老師職稱”這裏。一個老師一定能確定一個老師職稱。
有什麼問題嗎?想想:
1、老師升級了,變教授了,要改數據庫,表中有N條,改了N次……(修改異常)
2、沒人選這個老師的課了,老師的職稱也沒了記錄……(刪除異常)
3、新來一個老師,還沒分配教什麼課,他的職稱記到哪?……(插入異常)
那應該怎麼解決呢?和上面一樣,投影分解:
學生 課程 老師 教室 上課時間
小明 一年級語文(上) 大寶 101 14:30

老師 老師職稱
大寶 副教授




BC範式(BCNF):符合3NF,並且,主屬性不依賴於主屬性
若關係模式屬於第一範式,且每個屬性都不傳遞依賴於鍵碼,則R屬於BC範式。

通常
BC範式的條件有多種等價的表述:每個非平凡依賴的左邊必須包含鍵碼;每個決定因素必須包含鍵碼。

BC範式既檢查非主屬性,又檢查主屬性。當只檢查非主屬性時,就成了第三範式。滿足BC範式的關係都必然滿足第三範式。
還可以這麼說:若一個關係達到了第三範式,並且它只有一個候選碼,或者它的每個候選碼都是單屬性,則該關係自然達到BC範式。

一般,一個數據庫設計符合3NF或BCNF就可以了。在BC範式以上還有第四範式、第五範式。

第四範式:要求把同一表內的多對多關係刪除。

第五範式:從最終結構重新建立原始結構。

但在絕大多數應用中不需要設計到這種程度。並且,某些情況下,過於範式化甚至會對數據庫的邏輯可讀性和使用效率起到阻礙。數據庫中一定程度的冗餘並不一定是壞事情。如果你對第四範式、第五範式感興趣可以看一看專業教材,從頭學起,並且忘記我說的一切,以免對你產生誤導

 

數據庫設計中的一些技巧

1. 原始單據與實體之間的關係
 可以是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的關係。在一般情況下,它們是一對一的關係:即一張原始單據對應且只對應一個實體。在特殊情況下,它們可能是一對多或多對一的關係,即一張原始單證對應多個實體,或多張原始單證對應一個實體。這裏的實體可以理解爲基本表。明確這種對應關係後,對我們設計錄入界面大有好處。
  〖例1〗:一份員工履歷資料,在人力資源信息系統中,就對應三個基本表:員工基本情況表、社會關係表、工作簡歷表。這就是“一張原始單證對應多個實體”的典型例子。
2. 主鍵與外鍵
 一般而言,一個實體不能既無主鍵又無外鍵。在E—R 圖中, 處於葉子部位的實體, 可以定義主鍵,也可以不定義主鍵(因爲它無子孫),但必須要有外鍵(因爲它有父親)。
  主鍵與外鍵的設計,在全局數據庫的設計中,佔有重要地位。當全局數據庫的設計完成以後,有個美國數據庫設計專家說:“鍵,到處都是鍵,除了鍵之外,什麼也沒有”,這就是他的數據庫設計經驗之談,也反映了他對信息系統核心(數據模型)的高度抽象思想。因爲:主鍵是實體的高度抽象,主鍵與外鍵的配對,表示實體之間的連接。
3. 基本表的性質
  基本表與中間表、臨時表不同,因爲它具有如下四個特性:
   (1) 原子性。基本表中的字段是不可再分解的。
   (2) 原始性。基本表中的記錄是原始數據(基礎數據)的記錄。
   (3) 演繹性。由基本表與代碼表中的數據,可以派生出所有的輸出數據。
   (4) 穩定性。基本表的結構是相對穩定的,表中的記錄是要長期保存的。
  理解基本表的性質後,在設計數據庫時,就能將基本表與中間表、臨時表區分開來。
4. 範式標準
  基本表及其字段之間的關係,應儘量滿足第三範式。但是,滿足第三範式的數據庫設計,往往不是最好的設計。爲了提高數據庫的運行效率,常常需要降低範式標準:適當增加冗餘,達到以空間換時間的目的。
  〖例2〗:有一張存放商品的基本表,如表1所示。“金額”這個字段的存在,表明該表的設計不滿足第三範式,因爲“金額”可以由“單價”乘以“數量”得到,說明“金額”是冗餘字段。但是,增加“金額”這個冗餘字段,可以提高查詢統計的速度,這就是以空間換時間的作法。
  在Rose2002中,規定列有兩種類型:數據列和計算列。“金額”這樣的列被稱爲“計算列”,而“單價”和“數量”這樣的列被稱爲“數據列”。
  表1 商品表的表結構
  商品名稱 商品型號 單價 數量 金額
  電視機 29吋 2,500 40 100,000
  
   5. 通俗地理解三個範式
  通俗地理解三個範式,對於數據庫設計大有好處。在數據庫設計中,爲了更好地應用三個範式,就必須通俗地理解三個範式(通俗地理解是夠用的理解,並不是最科學最準確的理解):
  第一範式:1NF是對屬性的原子性約束,要求屬性具有原子性,不可再分解;
  第二範式:2NF是對記錄的惟一性約束,要求記錄有惟一標識,即實體的惟一性;
  第三範式:3NF是對字段冗餘性的約束,即任何字段不能由其他字段派生出來,它要求字段沒有冗餘。
  沒有冗餘的數據庫設計可以做到。但是,沒有冗餘的數據庫未必是最好的數據庫,有時爲了提高運行效率,就必須降低範式標準,適當保留冗餘數據。具體做法是:在概念數據模型設計時遵守第三範式,降低範式標準的工作放到物理數據模型設計時考慮。降低範式就是增加字段,允許冗餘。
   6. 要善於識別與正確處理多對多的關係
  若兩個實體之間存在多對多的關係,則應消除這種關係。消除的辦法是,在兩者之間增加第三個實體。這樣,原來一個多對多的關係,現在變爲兩個一對多的關係。要將原來兩個實體的屬性合理地分配到三個實體中去。這裏的第三個實體,實質上是一個較複雜的關係,它對應一張基本表。一般來講,數據庫設計工具不能識別多對多的關係,但能處理多對多的關係。
  〖例3〗:在“圖書館信息系統”中,“圖書”是一個實體,“讀者”也是一個實體。這兩個實體之間的關係,是一個典型的多對多關係:一本圖書在不同時間可以被多個讀者借閱,一個讀者又可以借多本圖書。爲此,要在二者之間增加第三個實體,該實體取名爲“借還書”,它的屬性爲:借還時間、借還標誌(0表示借書,1表示還書),另外,它還應該有兩個外鍵(“圖書”的主鍵,“讀者”的主鍵),使它能與“圖書”和“讀者”連接。
   7. 主鍵PK的取值方法
   PK是供程序員使用的表間連接工具,可以是一無物理意義的數字串,由程序自動加1來實現。也可以是有物理意義的字段名或字段名的組合。不過前者比後者好。當PK是字段名的組合時,建議字段的個數不要太多,多了不但索引佔用空間大,而且速度也慢。
   8. 正確認識數據冗餘
  主鍵與外鍵在多表中的重複出現, 不屬於數據冗餘,這個概念必須清楚,事實上有許多人還不清楚。非鍵字段的重複出現,纔是數據冗餘!而且是一種低級冗餘,即重複性的冗餘。高級冗餘不是字段的重複出現,而是字段的派生出現。
  〖例4〗:商品中的“單價、數量、金額”三個字段,“金額”就是由“單價”乘以“數量”派生出來的,它就是冗餘,而且是一種高級冗餘。冗餘的目的是爲了提高處理速度。只有低級冗餘纔會增加數據的不一致性,因爲同一數據,可能從不同時間、地點、角色上多次錄入。因此,我們提倡高級冗餘(派生性冗餘),反對低級冗餘(重複性冗餘)。
   9. E--R圖沒有標準答案
  信息系統的E--R圖沒有標準答案,因爲它的設計與畫法不是惟一的,只要它覆蓋了系統需求的業務範圍和功能內容,就是可行的。反之要修改E--R圖。儘管它沒有惟一的標準答案,並不意味着可以隨意設計。好的E—R圖的標準是:結構清晰、關聯簡潔、實體個數適中、屬性分配合理、沒有低級冗餘。
   10. 視圖技術在數據庫設計中很有用
  與基本表、代碼表、中間表不同,視圖是一種虛表,它依賴數據源的實表而存在。視圖是供程序員使用數據庫的一個窗口,是基表數據綜合的一種形式,是數據處理的一種方法,是用戶數據保密的一種手段。爲了進行復雜處理、提高運算速度和節省存儲空間, 視圖的定義深度一般不得超過三層。若三層視圖仍不夠用, 則應在視圖上定義臨時表, 在臨時表上再定義視圖。這樣反覆交迭定義, 視圖的深度就不受限制了。
  對於某些與國家政治、經濟、技術、軍事和安全利益有關的信息系統,視圖的作用更加重要。這些系統的基本表完成物理設計之後,立即在基本表上建立第一層視圖,這層視圖的個數和結構,與基本表的個數和結構是完全相同。並且規定,所有的程序員,一律只准在視圖上操作。只有數據庫管理員,帶着多個人員共同掌握的“安全鑰匙”,才能直接在基本表上操作。請讀者想想:這是爲什麼?
   11. 中間表、報表和臨時表
  中間表是存放統計數據的表,它是爲數據倉庫、輸出報表或查詢結果而設計的,有時它沒有主鍵與外鍵(數據倉庫除外)。臨時表是程序員個人設計的,存放臨時記錄,爲個人所用。基表和中間表由DBA維護,臨時表由程序員自己用程序自動維護。
   12. 完整性約束表現在三個方面
  域的完整性:用Check來實現約束,在數據庫設計工具中,對字段的取值範圍進行定義時,有一個Check按鈕,通過它定義字段的值城。
  參照完整性:用PK、FK、表級觸發器來實現。
  用戶定義完整性:它是一些業務規則,用存儲過程和觸發器來實現。
   13. 防止數據庫設計打補丁的方法是“三少原則”
   (1)一個數據庫中表的個數越少越好。只有表的個數少了,才能說明系統的E--R圖少而精,去掉了重複的多餘的實體,形成了對客觀世界的高度抽象,進行了系統的數據集成,防止了打補丁式的設計;
   (2)一個表中組合主鍵的字段個數越少越好。因爲主鍵的作用,一是建主鍵索引,二是做爲子表的外鍵,所以組合主鍵的字段個數少了,不僅節省了運行時間,而且節省了索引存儲空間;
   (3)一個表中的字段個數越少越好。只有字段的個數少了,才能說明在系統中不存在數據重複,且很少有數據冗餘,更重要的是督促讀者學會“列變行”,這樣就防止了將子表中的字段拉入到主表中去,在主表中留下許多空餘的字段。所謂“列變行”,就是將主表中的一部分內容拉出去,另外單獨建一個子表。這個方法很簡單,有的人就是不習慣、不採納、不執行。
  數據庫設計的實用原則是:在數據冗餘和處理速度之間找到合適的平衡點。“三少”是一個整體概念,綜合觀點,不能孤立某一個原則。該原則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三多”原則肯定是錯誤的。試想:若覆蓋系統同樣的功能,一百個實體(共一千個屬性)的E--R圖,肯定比二百個實體(共二千個屬性) 的E--R圖,要好得多。
  提倡“三少”原則,是叫讀者學會利用數據庫設計技術進行系統的數據集成。數據集成的步驟是將文件系統集成爲應用數據庫,將應用數據庫集成爲主題數據庫,將主題數據庫集成爲全局綜合數據庫。集成的程度越高,數據共享性就越強,信息孤島現象就越少,整個企業信息系統的全局E—R圖中實體的個數、主鍵的個數、屬性的個數就會越少。
  提倡“三少”原則的目的,是防止讀者利用打補丁技術,不斷地對數據庫進行增刪改,使企業數據庫變成了隨意設計數據庫表的“垃圾堆”,或數據庫表的“大雜院”,最後造成數據庫中的基本表、代碼表、中間表、臨時表雜亂無章,不計其數,導致企事業單位的信息系統無法維護而癱瘓。
  “三多”原則任何人都可以做到,該原則是“打補丁方法”設計數據庫的歪理學說。“三少”原則是少而精的原則,它要求有較高的數據庫設計技巧與藝術,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因爲該原則是杜絕用“打補丁方法”設計數據庫的理論依據。
   14. 提高數據庫運行效率的辦法
  在給定的系統硬件和系統軟件條件下,提高數據庫系統的運行效率的辦法是:
   (1) 在數據庫物理設計時,降低範式,增加冗餘, 少用觸發器, 多用存儲過程。
   (2)當計算非常複雜、而且記錄條數非常巨大時(例如一千萬條),複雜計算要先在數據庫外面,以文件系統方式用C++語言計算處理完成之後,最後才入庫追加到表中去。這是電信計費系統設計的經驗。
   (3)發現某個表的記錄太多,例如超過一千萬條,則要對該表進行水平分割。水平分割的做法是,以該表主鍵PK的某個值爲界線,將該表的記錄水平分割爲兩個表。若發現某個表的字段太多,例如超過八十個,則垂直分割該表,將原來的一個表分解爲兩個表。
   (4) 對數據庫管理系統DBMS進行系統優化,即優化各種系統參數,如緩衝區個數。
   (5) 在使用面向數據的SQL語言進行程序設計時,儘量採取優化算法。
  總之,要提高數據庫的運行效率,必須從數據庫系統級優化、數據庫設計級優化、程序實現級優化,這三個層次上同時下功夫。
  上述十四個技巧,是許多人在大量的數據庫分析與設計實踐中,逐步總結出來的。對於這些經驗的運用,讀者不能生幫硬套,死記硬背,而要消化理解,實事求是,靈活掌握。並逐步做到:在應用中發展,在發展中應用


數據庫設計三大範式(舉例)

爲了建立冗餘較小、結構合理的數據庫,設計數據庫時必須遵循一定的規則。在關係型數據庫中這種規則就稱爲範式。範式是符合某一種設計要求的總結。要想設計一個結構合理的關係型數據庫,必須滿足一定的範式。

                 

在實際開發中最爲常見的設計範式有三個:

1.第一範式(確保每列保持原子性)

第一範式是最基本的範式。如果數據庫表中的所有字段值都是不可分解的原子值,就說明該數據庫表滿足了第一範式。

第一範式的合理遵循需要根據系統的實際需求來定。比如某些數據庫系統中需要用到“地址”這個屬性,本來直接將“地址”屬性設計成一個數據庫表的字段就行。但是如果系統經常會訪問“地址”屬性中的“城市”部分,那麼就非要將“地址”這個屬性重新拆分爲省份、城市、詳細地址等多個部分進行存儲,這樣在對地址中某一部分操作的時候將非常方便。這樣設計纔算滿足了數據庫的第一範式,如下表所示。

上表所示的用戶信息遵循了第一範式的要求,這樣在對用戶使用城市進行分類的時候就非常方便,也提高了數據庫的性能。

                

2.第二範式(確保表中的每列都和主鍵相關)

第二範式在第一範式的基礎之上更進一層。第二範式需要確保數據庫表中的每一列都和主鍵相關,而不能只與主鍵的某一部分相關(主要針對聯合主鍵而言)。也就是說在一個數據庫表中,一個表中只能保存一種數據,不可以把多種數據保存在同一張數據庫表中。

比如要設計一個訂單信息表,因爲訂單中可能會有多種商品,所以要將訂單編號和商品編號作爲數據庫表的聯合主鍵,如下表所示。

 訂單信息表

這樣就產生一個問題:這個表中是以訂單編號和商品編號作爲聯合主鍵。這樣在該表中商品名稱、單位、商品價格等信息不與該表的主鍵相關,而僅僅是與商品編號相關。所以在這裏違反了第二範式的設計原則。

而如果把這個訂單信息表進行拆分,把商品信息分離到另一個表中,把訂單項目表也分離到另一個表中,就非常完美了。如下所示。

這樣設計,在很大程度上減小了數據庫的冗餘。如果要獲取訂單的商品信息,使用商品編號到商品信息表中查詢即可。

                 

3.第三範式(確保每列都和主鍵列直接相關,而不是間接相關)

第三範式需要確保數據表中的每一列數據都和主鍵直接相關,而不能間接相關

比如在設計一個訂單數據表的時候,可以將客戶編號作爲一個外鍵和訂單表建立相應的關係。而不可以在訂單表中添加關於客戶其它信息(比如姓名、所屬公司等)的字段。如下面這兩個表所示的設計就是一個滿足第三範式的數據庫表。

這樣在查詢訂單信息的時候,就可以使用客戶編號來引用客戶信息表中的記錄,也不必在訂單信息表中多次輸入客戶信息的內容,減小了數據冗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