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 新課標解讀


高中語文新課標的心得感受

高中語文新課課程標準,在2017年問世之後,成爲了我們高中語文的新大綱指南,是高考語文的實際指揮棒,發揮着方向性決定性作用,而今天我們即將展開一輪複習,研究新課標更是切實需要,然而水平實在太有限,下面我就談談我讀完後新課標後的一點膚淺感受。

對比以前的語文大綱,我覺得新課標多了一個關於文化育人的話題。首先是在理念方面,以前語文大綱也有育人的理念,而新課標在此基礎上明確的提出了立德樹人,關鍵是在立德樹人的背後緊跟着一句,叫做增強文化自信。那麼立德樹人和文化自信有什麼聯繫呢?我覺得這是一種目標和方法途徑的關係,也就是通過文化自信去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或者說就是紮根我們自己的文化,深挖我們自己的文化內涵,用我們自己文化中的積極正能量去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比如我們正在學習的先秦諸子思想中所包含的的基本的價值觀。儒家的積極入世,寬容,孝順。孟子的不忍人之心,仁政思想,墨家思想中兼愛非攻的俠義思想,奉獻精神,老莊思想中的淡薄名利等等,再加上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沉澱下來的各種脊樑式的精神,都對我們如今價值觀混亂的90後00後的教育成長都與一定的指導意義。

其次在內容方面,新課標把以前的語文素養,濃縮成了語文的核心素養。我們再來對比新大綱要求的語文素養和核心素養的變化。新大綱對語文素養的要求是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提高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運能力,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是學生形成較好的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爲終身學習和個性發展奠定基礎。而新課標語文核心素養是語言的構建和應運;思維的培養和提升;審美的鑑賞和創造;文化的傳承和理解。那麼語言的構建和應用實際就是以前語文工具性的另一種說法,鑑賞和思維也就是人文性,這在以前的大綱裏面是有明確的說明。而文化的理解和傳承很明顯是新課標新加上去的內容。顯然國家在進一步強調文化的在語文中的重要意義。而再細看這一條。爲什麼是把文化的傳承放在理解的前面呢?顯然國家把理解當成了更高級別的要求,而把傳承當成了基本要求。也就是說,我們不管怎麼樣,作爲老師你首要任務就是先把教育部安排的屬於中國文化的內容要講授給學生,先把他薪火相傳,至於學生能不能理解,理解到什麼程度,那又是另外一個層次的要求。也許我們國家已經意識到了中國文化逐漸被西方文化外來文化侵蝕殆盡殘酷局面,已經意識到了我們下一代對傳統文化丟失,新文化沒有學會,文化傳承青黃不接的蒼白和無奈,以及由此造成的價值觀混亂和信仰全無的恐怖。總之語文核心素養裏面明確的多出了文化傳承和理解的部分。

再看課程方面。在新課標的課程設置方面,國家對於文化也是有新的解釋和要求即突出強調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在附錄部分具體體現在:在舊版的基礎之上把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增加至72篇,在課內外讀物的建議中,也強調文化經典著作、古代小說、古代劇本等的閱讀。同時;新版課標在課內外讀物的建議中加入了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作品、語言文字理論著作,極大的豐富了閱讀內容,爲學生課內外閱讀提供了較大的選擇。另外還要求其他學科結合自身特點,豐富充實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相關內容。我們分析可以看出所謂的文化學習其實也就是下面幾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方面就是傳統優秀文化。第二,革命文化,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紅色文化。第三,當前的與時俱進的正能量雞湯文化。第四和其他學科相關的科技類文化。

那麼面對新課標指出的如此豐富的文化內涵,我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怎麼攻破呢?

我認爲就是立足根本,適當拓展,廣泛閱讀,引導寫作。雖然國家的出發點很好,希望以文化爲抓手,爲切入點,厚植文化根本,培養出我們希望的人來。但是,高考的形式沒有變,它最終還是以成績來衡量學生,所謂文化素養很抽象,最終還是紙上談兵,還是以習題的形式來表現。所以萬變不離其宗,說穿了還是一個命題方向的和做題的問題。所以面對最終要參加高考選拔的考生,作爲高中語文教師,我們覺得我們就是抓好現有的必修選修課本,把教育部編排的教材內容先弄清楚,落實到位,在此基礎上我們適當拓展,根據文本實情把相關的一些文化能拓展滲透。然後就是閱讀內容。我建議我們能把閱讀的範圍擴大一下,比如現在的人民日報的評論版,比如政治書的時政月刊。尤其是革命文化和紅色文化,因爲明年是建黨100週年,這些內容我們雖然不需要深究,但是我們學生需要了解。最後就是寫作。這個寫作也許最能體現新課標的意圖了。比如上次的芳芳日記那個題目,客觀的講題目很開放,言之成理贊成反對分析說理透徹就行,但是如果是此題目出現在高考試卷中,聯繫在新課標立德樹人文化自信,社會責任感,社會擔當等要求之下,我們不得不考慮自己觀點的傾向性了。所以平時寫作訓練時我們還是應該考慮到新課標的要求指向。

總而言之, 相比較以前的大綱,修訂後新課標非常突出文化這個版塊內容。這些方面概括提煉出來基本內容就是,抓住語文課程對繼承和弘揚文化、培養文化自信、推動文化創新發展的優勢,加強學生對中華優秀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深入學習和思考,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達到立德樹人,增強文化自信的目的。我們也就是以不變應萬變,在平時教學基礎上適當拓展豐富文化知識,拓寬閱讀視野,引導學生寫作方向,從而完成我們教書的目標。至於育人就交給我們的的良心和班主任的責任心了。

以上就是我個人讀完新課標後的一點點膚淺感受,管中窺豹,一家之言不當之處請大家多批評指正。   

                                                        鄭曉強

2020,6.10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