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X86服務器部署虛擬化的五大誤區

目前有超過四分之三的美國企業都對他們的X86服務器部署了虛擬化,但是根據行業分析師的說法,由於管理經驗的匱乏,很少有企業用戶能充分利用虛擬化技術並讓其物有所值。

分析師稱,對虛擬化技術最大的誤解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如何管理虛擬機,如何規劃虛擬基礎架構的工作負載和能力以及如何超越技術及配置來保證運營成本不會超出控制。

以下是排名前五位的常見錯誤,涉及技術/運作,管理和規劃以及預算等各個方面。

1.未經虛擬化的物理服務器

Forrester研究公司的首席分析師Galen Schreck專門從事虛擬體系架構管理和實施工具的研究,他認爲企業用戶未能從他們的虛擬基礎架構中獲得最佳最佳回報的最直接原因是他們無法在每臺物理服務器上充分運行虛擬機。

“長期以來用戶都是保持每臺物理服務器較低的虛擬機配比來避免性能的衰減”Schreck表示“他們不希望系統受到阻礙,因此他們決定達到50%的利用率或者在一臺服務器上平均創建10個虛擬機來實現省錢的目的就能讓他們滿意了”。

加百利諮詢集團的首席分析師丹.奧德連續五年對Windows和UNIX服務器用戶進行了年底跟蹤調研,他認爲在2009年或者2010年初這種想法還是合情合理的,因爲性能管理工具對物理服務器內部運行的虛擬機情況還缺乏完善的管理。

企業內部服務器虛擬化的比例在持續增長,但是使用虛擬機的企業用戶的滿意程度多年來卻一直波瀾不驚,這說明他們並沒有從這項全新的技術中獲得所希望的全部,奧德認爲。

對利用率的滿意度或者物理服務器到虛擬服務器的整合比例跟企業用戶的資金節約息息相關,Schreck表示。“很多公司看起來對部署虛擬服務器持謹慎態度,他們不願冒着服務器可能無法在性能上支持服務水平協議的風險去做這件事,因此他們沒有將利用率提高到足夠高的水平”。

2.虛擬機管理工具的研發跟不上虛擬機發展的步伐

在一臺物理服務器上創建更多的虛擬機並且從虛擬化支出中獲取更高的投資回報是很件簡單的事情,Schreck表示。

雖然這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目前像微軟的Systems Center Virtual Machine Manager和VMware的vCenter Server這樣的性能管理工具都比目前市場上兩到三年的管理工具要先進不少,但是諸如新的基礎架構是否能比過去的基礎架構實現更加輕鬆的管理這種關鍵性測量指標卻沒有變化,奧德解釋說。

“目前尚不清楚有多少人在真正使用這些工具”奧德表示。

幾乎每家使用虛擬基礎架構的企業(無論規模大小)都計劃使用專門針對虛擬機的工具來管理虛擬機,Schreck表示。

“尚不清楚的是他們是否使用這些工具來確保虛擬機的運行”Schreck表示“你必須對這些性能管理工具更具開拓性,而不是僅限於用這些工具來科學的管理虛擬環境,來告訴用戶你的虛擬機在做些什麼和性能如何,用戶會對堅持使用專用的利用率感到滿意的。你可能會過度配置應用環境,從而導致虛擬機的成本成倍增加”。

3.虛擬環境的規劃不夠寬泛

Forrester研究公司的副總裁兼首席分析師詹姆斯.斯坦利一直致力於數據中心體系架構的研究,他認爲當規劃應用環境時,整體的變化是要考慮整個應用環境,而不是隻關注一組服務器或者應用軟件的需求。

斯坦利表示“應用軟件傳統的能力規劃是常規所消耗能源的兩倍,當應用軟件繁忙時是兩倍,管理上限再增加兩倍,這樣就不會超出服務器的增長速度”。

“在虛擬的世界裏,一款應用軟件不應該接近管理上限”,應該根據應用軟件對整個環境的需求所做的貢獻來進行規劃,因爲你可以將所有的虛擬資源集結成資源池,將這些資源應用到需要他們的地方。你真正的目標應該是將整個環境的可持續利用率提高到60%或者更高,儘可能接近峯值的100%。

位於華盛頓州的諮詢公司的諮詢師Patrick Kuo最近幫助美國高等法院防禦信息服務代理機構和日常呼叫中心的新聞網站搭建網絡和虛擬服務器基礎架構,他認爲從體系架構上來說,將數據,數據庫,服務器和前端軟件劃分爲不同的層對於分配更多的資源給所需的環境是更加高效的。

這與傳統思考服務器應用軟件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傳統的方式是將服務器應用軟件看做是應用軟件/服務器/數據庫的一個組成單元,用這種方式來分配資源,這種方式無法像拓寬N層的方式那樣更加有效。

4.修正生命週期管理

保證虛擬基礎架構不會被虛擬機自身的蔓延所扼殺的關鍵就是對個別的應用軟件和企業單元設置並執行生命週期協議,但是很有有企業用戶會這麼做,斯坦利表示。

“應對生命週期典型的做法是配置一臺服務器,當服務器壽終正寢時即意味着起生命週期的終結”斯坦利解釋說。

“在虛擬的世界裏,你必須對生命週期進行管理並且對虛擬機做出改變”斯坦利表示“這就意味着不僅要針對配置設置協議還要實現配置,補丁的自動化,更改管理,生命週期結束的管理和所有你必須處理的其他流程”。

VMware公司vCenter管理產品的產品營銷總監羅布.斯穆特認爲,物理IT環境和虛擬環境之間主要的不同是數量和虛擬基礎架構內部變化的頻率,這不僅要耗費大量的勞動力來保證效率,而且與數據中心管理者看待他們管理的系統的傳統觀點背道而馳。

“傳統的觀點是規劃完成後將其鎖定來避免可能破壞規劃的變化”斯穆特表示“在虛擬基礎架構中,基礎架構層會不斷髮生變化,因爲虛擬機會從服務器遷移到另一臺服務器或者資源會被重新分配。技術必須瞭解如何將基礎架構集結成資源池並有效的做出反應”。

諸如vCenter和微軟的System Center這樣的工具從管理水平上比一年前或者兩年前的產品要強很多,但是這些產品仍然將重點過多的放在了一家廠商的產品上,放在虛擬機而不是物理機上,斯坦利解釋說。

不過在他們自己的領域裏,他們比其他沒有與時俱進來管理虛擬機的工具要有效的多,斯坦利認爲。

5.投資回報的衰減

防止虛擬機蔓延和讓成本節約更加容易的最有效工具之一是創建投資回報計算和爲每個企業單元使用的IT資源分配成本的系統,而不是讓所有的成本都放在一個大目錄下。

“在物理世界裏很多公司都是使用採購流程來控制環境,因爲需要花費時間來獲得批准來採購硬件和實施配置”斯穆特表示“請求創建一個虛擬機非常容易,因此如果你不是依靠流程成熟度的水平(需要考慮有效監控的能力和資源池的使用),那麼通常你可以終結這種蔓延”。

奧德表示可能確實如此,但是幾乎很少有公司按照這種方式去做。參與此次調研的四分之三以上的用戶表示虛擬化的投資回報很重要,但是隻有半數的受訪用戶專門對成本/收益數據進行了跟蹤,只有五分之一的用戶將這些數據上報給了管理層。

“我們發現投資回報並沒有得到充分體現”奧德表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