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手帳完全指南》:手賬,使外出旅行變得更有趣

文|餘小魚

旅行不是因爲有趣才值得記錄,而是記錄後才變得有趣

想要旅行,但不知道去哪?旅行時該去的地方都去了,但又感覺哪都沒去?去了很多地方,但記住的卻有限,說到哪裏都是印象一片模糊。

這是很多人說到旅行可能都會遇到的問題。可見,很多人都喜歡旅行,但旅行的結果卻不盡美好。

日本手帳達人奧野宣之表示,美好的旅行時“用腳走路,用手記錄”,不是拍到此一遊照,而是看到別人看不到的風景,是讓“體驗過的事”和“即將體驗的事”變成一生的禮物

他所說的記錄方式指的就是旅行手帳,並在《旅行手帳完全指南》一書中闡述了詳細的製作過程,即使是從來都沒做過的小白,看完介紹也能製作出專屬自己的旅行手帳。

一、什麼是旅行手帳?

你將自己出門在外的所見所聞和種種體驗記錄下來,就是旅行手帳。

這是書裏給出的定義。對於這個定義,作者奧野宣之一再強調他所謂的“出門在外的所見所聞和種種體驗”包括以下這些:

·在觀光勝地泡着溫泉啜飲美酒。

·在自家附近四處走了走。

· 于山嶽或大海中擁抱了大自然。

· 出差時對異鄉的陌生街道進行了一番探索。

所以,不是隻有花大錢出國纔算旅行,只要從家裏出發,以觀光者的角度到處走走,記錄當下纔有的心情,你就能一頁一頁地創作出屬於自己的旅行手帳

二、旅行手帳對我們有什麼意義?

首先,手帳可以讓一閃即逝的體驗完好地保留下來。

我們知道,記憶這東西完全靠不住,就算你還能想起昨天的晚飯,前天的晚飯也早已拋到腦後。

而手帳剛好可以幫助我們記住旅行的體驗,與隱約只記得“那個地方可真不錯”相比,能夠清楚記得見聞的內容和細節更令人愉悅。

其次,有了寫手帳的決定會讓你有意識地獨具慧眼。

一旦做出“回去後寫點什麼”的決定,無論如何,我們都會在無意識中做好”去找點有意思的東西””想發現一些閃光點”的思想準備。畢竟誰都想在手帳裏寫一點導遊手冊中沒有的、專屬於自己的獨特經歷。

因此,無論何種體驗中,我們都不願服輸似的想要拾起那些有趣的、與自己的感受哪怕只有一點點共鳴的東西。

奧野宣之把以上兩點總結爲一句話,就是:

並不是“因爲體驗到快樂,所以寫手帳”,而是“因爲寫手帳,所以更能體驗到快樂”。

這種快樂因人而異,比如:

·以作家的心境,將手帳作爲旅行和散步的伴侶。

·把愉快的體驗寫在手帳上,以便將來回憶。

· 能夠用恰如其分的語句來表達自己的成就感。

·重讀手帳,沉浸於回憶之中。

·自己動手DIY手帳,有一種完成作品的喜悅。

總之,你會因爲記錄,所以快樂。

三、如何製作旅行手帳?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手帳的好處,但說到製作手帳,相信還是會有很多人因爲“手帳太麻煩”而心生牴觸。

作者奧野宣之表示,請不要擔心。只要出門在外時記錄下了一點什麼,哪怕只有一點點,就會成爲你獨一無二的手帳。此外,這裏介紹的旅行手帳並不是要拿給別人看的作品,說到底,不過是你自娛自樂的產物,所以並不需要藝術靈感。

寫手帳要從不把它當做負擔開始,這是我們要在心理上過的第一階段。

對於如何製作旅行手帳,奧野宣之提倡分爲“旅行前”“旅行中”和“旅行後”這三個階段來進行說明。

旅行前:用手帳構建憧憬。

如何構建憧憬?即把想去的地方收集在手帳上。一方面可以解決旅行去哪的問題,另一方面也可以對嚮往的地方有一個初步瞭解。

這裏,作者並不是要大家像新聞記者一樣,把目的地的情況徹底調查清楚之後再出發,而是建議大家平時就準儲備一些自己想去的地方或感興趣的東西,把它們收集在手帳裏。

比如,你在雜誌上看到一幅照片,覺得“這真是美景啊”,就可以把它剪下來貼在手帳本上。如果去過的人描述的旅行經歷令你感興趣,就記下那座城市的名字。

也就是說,去與不去另當別論,凡是吸引你的東西,都可以收入手帳中。記錄的時候無需分類,只需在一個本子上按從前往後的順序記錄就可以了。

也許你的實際出行順序與記錄的順序完全不同,甚至乾脆變成了另一套手帳,不要太介意。記錄想去的地方是一種拓展好奇心、加深印象的行爲,記錄去過的地方則是爲體驗過的事情增添樂趣的行爲,沒必要強求二者的順序統一。

旅行中:用心收集素材,寫途中備忘錄。

⑴收集素材。

要想讓手帳在日後回顧時樂趣無窮,最重要的就是在旅行散步的途中認真收集素材,其中首先就是紙品。

所謂“紙品”,就是觀光地的宣傳單、票根、店鋪的宣傳卡、車站或機場裏的小冊子等。

要收集這些資料,首先你要選定一個收集袋並隨身攜帶。你可以把上衣的某個口袋定爲收集袋,也可以在揹包裏放一個文件夾或信封等等。

⑵寫途中備忘錄。

除了收集紙品、印章等素材之外,還有一種手帳素材是你在外出途中就應該準備起來的,那就是寫“途中備忘錄”。

比如,作者每次出門會將名片大小的一疊便箋裝進兜裏,一邊四處散步,一邊將當時的見聞感受寫下來。等回到旅館或家中後,再將其與收集到的其他素材組合起來,貼近A5的手賬本里,最後做些添補潤色就完成了。

那麼,在途中備忘錄中寫些什麼呢?

去到什麼地方,看到什麼東西,自己有哪些思考……即便是在公園的林子裏漫步,也可以記下忽然想到的事情。

作者表示,這麼做不僅讓你覺得自己不只是爲了去看一些罕見的東西而旅行,也不只是爲了散心而散步,而是正在進行一種有意義的體驗。

在書中,作者把記錄的內容大致歸爲以下兩類:

·記錄“客觀事實”的備忘

·記錄“主管聲音”的備忘

“客觀事實”,即形成安排、嘗過的食物等客觀發生的事情,例如“某時某分到達金澤站”“午飯喫的是白子蓋飯”“導遊在講解那幅名畫時順便介紹了這樣的逸聞”,等等。

“主觀聲音”就是自己感受到的、考慮到的、回憶起的種種,是取材於自身的東西,例如“肚子餓了,就沒興趣四處逛了”“白子蓋飯口味清淡,還很扛餓”“導遊說的是真的嗎”,等等。

另外,作者建議這兩種記錄可以用不同的記號標註,比如圓圈可以代表“客觀事實”,五角星代表“主觀聲音”。舉例:

○ 在巴士等候區休息時,路過的大嬸給了我橘子。

☆ 不愧是四國,對遊客真親切啊!

這樣一來,如果以後只是想回顧行程,只要查看以圓圈開始的那種就可以了,不管書寫時還是閱讀時,這都是又好理解又方便的妙招。

旅行後:補充、記錄,製作成更能激發閱讀慾望的手帳。

從現在開始,終於要進入旅行回來後的手帳記錄階段了。這個階段不需要再做什麼準備,只要在旅行或散步途中收集好了素材,手帳就完成了八成。

也就是說,現在你只要把素材貼在手帳本上就可以了。

用剪刀剪下需要的部分,稍加布局,然後粘貼,只需幾步,我們便可以做出一本裝滿種種剪報和紀念門票、寫滿極具現場感的記錄文字的手帳了。

作者把這一步叫做“即時版手帳”,主要是爲了和要費點工夫去做的“完全版手帳”相區別而使用的。

在製作“即時版手帳”時,作者提示要注意以下幾點:

·將收集到的素材分類整理,防止它們散亂,比如可以按照時間先後順序排列。·剪素材有兩個要點:要剪成小塊,要沿着輪廓剪。·手帳按照時間順序佈局,右側與下方要留白,方便後期想着點什麼。

接下來就是製作“完全版手帳”了。所謂“完全版手帳”主要是在切換回“日常模式”之前對“即時版手帳”的添補潤色。作者建議,補充的最佳時機以旅行歸來一週左右爲限。

到底要補充些什麼內容呢?作者建議有一項內容必不可少,就是總結清單

你可以列一列當天到訪古蹟的清單,或者總結出”本次旅行的絕美景色Top3”“還想再喫的東西彙總”等。這樣的整理彙總很有意思,也很有意義——旅行的真實感會因此而增強。

除此之外,你還可以在手帳上寫來歸來以後的感受、旅行前的疑問等,並製作出本次的旅行路線路貼在本子上,讓整個旅程更具即視感。

書裏有一句話:“永遠別丟失感受樂趣的能力!

不管你在旅行中看到如何罕見的自然現象、住在多麼好的酒店裏,如果什麼都感知不到的話,這一切便毫無意義。相反,若是擁有感受樂趣的能力,即使是在近處散步,也會變成精彩的體驗。

而所謂的旅行手帳、散步手帳,就是對“感受樂趣的能力”的一種發揮。

願你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里,隨時保持感受樂趣的能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