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之所至,想象爲開———《石壕吏》改寫小故事

上星期四、週五上了24課《唐詩二首》:《茅屋爲秋風所破歌》和《賣炭翁》,可週末拿上新發的教材,發現又增加了一首《石壕吏》。於是就想着剛上完那兩首詩,不如把這一首也講了吧!因爲有那兩首詩的學習做鋪墊,所以對於這首《石壕吏》的學習,學生理解起來就容易多了!

我用了一節半課講完了這首詩,剩下半節課,我把學生週末的小練筆作業(《茅屋爲秋風所破歌》、《賣炭翁》任選一首詩,發揮想象,增加一些細節,改寫成一則小故事。)進行了細緻講評,先是表揚了一些寫的還不錯的孩子,其次列出了這次小練筆的優缺點,然後讓孩子們對照自己的小練筆查找老師指出的缺點或是缺憾,並說說該如何進行彌補和修改!這樣講評的目的是,讓孩子明白改寫並不是逐字逐句的翻譯一遍這兩首詩,而是就詩中的內容發揮自己想象,增添一些細節刻畫,並把它寫成一個完整的小故事!這個小故事,一定是加入了自己的獨特思考,有個性的屬於自己的小故事!

通過我的講解和學生對自己小故事的再次修改,孩子們的想象力似乎一下子被打開了,融入小故事中的內容更多了,語言瞬間也變得豐富起來了!於是我就趁熱打鐵,讓他們說說如何來改寫《石壕吏》的小故事,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孩子們腦洞大開,有的說可從“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來寫起,加入當時時代背景,進行社會環境描寫;有的說可對“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進行細緻描寫,對“差吏”和“老婦”加入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神態描寫、外貌描寫來突顯人物特點及形象;有的說可以對老翁與老婦之間的對話進行改寫,爲老翁“逾牆走”找出理由;還有的說對結尾“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進行改寫,把當時老婦被抓走的慘狀展現出來;還可以對結尾句“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進行改寫,突顯詩人杜甫當時的複雜心理及老翁一家的悲慘境地!最後,我說到“光說不練假把式”,下去把你們的想法用文字表達出來,把《石壕吏》改寫成一則小故事,期待你們的大作!孩子們欣然接受任務,似乎每個人都有好多內容要寫,就要動筆寫起來啦!

經過我這樣的一次指導,沒想到這次的改寫小故事比上次的改寫進步了很多,連我都被其故事深深的吸引了!

在現實生活中,無風不起浪;但在高明的畫家筆下,並不寫風,只寫波翻浪湧,而風自見。杜甫在這裏正用了這種手法。他在用兩句詩“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寫出了矛盾的兩個方面及其因果關係之後,不再寫“吏呼”,全力寫“婦啼”,而“吏呼”的情狀也不難想見。“聽婦前致詞”一句承上啓下。那“聽”是詩人在“聽”,那“致詞”是老婦“苦啼”着回答縣吏的“怒呼”。面對如此兇暴的縣吏,不可能主動地同他們談家常。老婦的每一句回答,自然都針對着縣吏的逼問,因而逼問的內容,都從回答中暗示出來。

在藝術表現上,這篇詩有許多特點值得注意,但最突出的一點則是:精煉。陸時雍稱讚這篇詩“其事何長,其言何簡,”就是指這一點說的。僅用一百二十個字,就寫出了典型性很強的環境、人物和情節,在驚人的廣度與深度上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與衝突,從而體現了同情人民的思想傾向,這的確是難能可貴的。

作者之所以能夠達到這樣高的藝術境界,當然和他“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的精神境界密不可分,但他的深厚的藝術修養和精湛的藝術技巧,無疑也起着重要作用。

“詩要字字作,也要字字讀。”對於字字作出的好詩,必須字字玩味。囫圇吞棗,是談不到藝術欣賞的。作詩要用形象思維的方法,讀詩亦然。詩歌雖有形象性,但並不象電影之類的視覺藝術那樣具有形象的可見性,因而在讀詩的時候,必須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歷史知識,想象出作者所描寫的那幅生活圖畫。詩的形象,有它的確定性,按照詩的形象所確定的範圍去展開想象的翅膀,一般地說,是會加深對原詩的理解的。(整理於2020年3月19日)


後記:後記:生活仍在眼前,夢想仍在遠方,而路,仍在腳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