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6-06調經論篇(第12-13段)

卷十七

《黃帝內經》素問●調經論篇第六十二(第12-13段)

學習時間:2020年6月11日星期四

【原文12】

帝曰:善!陰之生實奈何?

岐伯曰:喜怒不節則陰氣上逆1,上逆則下虛,

下虛則陽氣走之2,故曰實矣。


帝曰:陰之生虛奈何?

岐伯曰:喜則氣下,悲則氣消。消則脈虛空。

因寒飲食,寒氣薰滿,則血泣氣去,故曰虛矣。

【註釋12】

 1喜怒:偏義複詞,偏指怒。

 2下虛則陽氣走之:下部陰氣不足,陽氣就來湊合。

【譯文12】

黃帝道:很好!陰分發生的實證是怎樣的?

岐伯說:多怒不節制,就會使陰氣上逆。如果陰氣上逆,下部的陰氣就要不足,下部的陰氣不足,陽氣就來湊合,所以說是實證。


黃帝又道:陰分發生的虛症是怎樣的?

岐伯說:喜樂太過,其氣下陷;悲哀太過,其氣消散。

氣消耗,血脈就虛了。若再喫寒冷的飲食,寒氣趁虛而充滿於經脈,就會使血澀滯而氣耗散,所以說是虛證。


【原文13】

帝曰:經言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陽盛則外熱,陰盛則內寒。餘已聞之矣,不知其所由然也。

岐伯曰:陽受氣於上焦,以溫皮膚分肉之間。

今寒氣在外,則上焦不通,上焦不通,則寒氣獨留於外,故寒慄。


帝曰:陰虛生內熱奈何?

岐伯曰:有所勞倦,形氣衰少,谷氣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

胃氣熱,熱氣薰胸中,故內熱。


帝曰:陽盛生外熱奈何?

岐伯曰:上焦不通利,皮膚緻密,腠理閉塞,玄府不通,

衛氣不得泄越,故外熱。


帝曰:陰盛生內寒奈何?

岐伯曰:厥氣上逆,寒氣積於胸中而不瀉,不瀉則溫氣去1,

寒獨留,則血凝泣,凝則脈不通,其脈盛大以澀,故中寒。

【註釋】

 1溫氣:陽氣。

【譯文13】

黃帝道:古經上所說的陽虛產生外寒,陰虛產生內熱,

陽盛產生外熱,陰盛產生內寒。我已聽到了這種說法,

但不知其所以然。

岐伯說:諸陽都是受氣於上焦的,來溫養腠理之間。

現在寒氣侵襲於外,就會使上焦之氣不能達於膚腠之間,

上焦之氣不達於膚腠之間,以致寒氣獨留在外表,所以惡寒戰慄。


黃帝又問:陰虛產生內熱是怎麼回事?

岐伯說:勞倦過度,形體氣力衰疲,谷氣不足,

上焦不能宣發五穀之味,下脘不能布化五穀之精,胃氣鬱遏生熱,

上薰胸中,所以陰虛生內熱。


黃帝又問:陽盛產生外熱是怎麼回事?

岐伯說:上焦之氣不暢通順利,皮膚緊密,腠理閉塞,汗孔不通,衛氣不能發泄外越、所以就發生外熱。


黃帝又問道:陰盛產生內寒是怎麼回事?

岐伯說:由於厥逆之氣上衝,寒氣積在胸中而不得下瀉,寒氣不瀉,使陽氣消散,而寒氣獨留,因而血液疑澀,血液凝澀則脈不通暢,

其脈雖盛大卻兼澀象,所以成爲寒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