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6-05調經論篇(第9-11段)

卷十七

《黃帝內經》素問●調經論篇第六十二(第9-11段)

學習時間:2020年6月11日星期四

【原文9】

帝曰: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

今夫子乃言血併爲虛,氣併爲虛,是無實乎?

岐伯曰:有者爲實,無者爲虛,故氣並則無血,血並則無氣,

今血與氣相失1,故爲虛焉。

絡之與孫脈俱輸於經,血與氣並,則爲實焉。

血之與氣並走於上,則爲大厥2,厥則暴死,氣復反則生,不反則死。 【註釋9】

1血與氣相失:血和氣失去了相互聯繫。

2大厥:突然昏倒,中風之類疾病。

【譯文9】

黃帝說:人體最寶貴的,就是血和氣了。

現在夫子您說血偏勝,氣偏勝都是虛,那麼就沒有實了嗎?

岐伯說:多餘的就叫做實,不足的就叫做虛。

因爲,氣偏勝,血就顯得不足;血偏勝,氣就顯得不足。

加之血和氣失去了正常聯繫,所以就成爲虛了。

大絡和孫絡裏的血氣都流注到經脈,如果血與氣混雜,那就成爲實了。如血和氣混雜後,循着經絡上逆,就會發生大厥證,得了大厥證,就會突然昏死過去,如果氣能恢復就能活,否則就會死去。


【原文10】

帝曰:實者何道從來?虛者何道從去?虛實之要,願聞其故。

岐伯曰:夫陰與陽皆有俞會1。陽注於陰,陰滿之外,陰陽勻平,

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

夫邪之生也,或生於陰,或生於陽。其生於陽者,得之風雨寒暑;

其生於陰者,得之飲食居處,陰陽喜怒2。

【註釋10】

1陰與陽:陰經和陽經。

 2陰陽:指男女。

【譯文10】 黃帝道:實是從什麼渠道來的?

虛又是從什麼渠道去的?虛實的關鍵,我希望聽聽其中的緣故。

岐伯說:陰經和陽經,都有輸入和會合的腧穴。

陽經的氣血,灌注到陰經,陰經氣血充滿了,就流走到其他地方,

這樣陰陽平衡,來充實人的形體,九候的脈象一致,就是正常人。

凡邪氣的發生,有生於陰分,有生於陽分。

生於陽分,是感受了風雨寒暑;

生於陰分,是由於飲食不節,起居失常,房事過度,喜怒無常。

【原文11】

帝曰:風雨之傷人奈何?

岐伯曰:風雨之傷人也,先客於皮膚,傳入於孫脈,

孫脈滿則傳入於絡脈,絡脈滿則輸於大經脈,

血氣與邪並客於分腠之間,其脈堅大,故曰實。

實者外堅充滿,不可按之,按之則痛。


帝曰:寒溼之傷人奈何?

岐伯曰:寒溼之中人也,皮膚收1,肌肉堅緊,榮血泣,衛氣去,

故曰虛。虛者,聶闢氣不足2,按之則氣足以溫之,故快然而不痛。 【註釋11】

1收:急而聚,拘急。

 2聶闢(zhébì):即折皺的意思。此處指皮膚上的皺紋。

聶,通“摺”。闢,通“襞”,指衣服上的皺褶。

【譯文11】

黃帝道:風雨傷人的情況如何?

岐伯說:風雨傷人是先侵入皮膚,然後傳入孫脈,

孫脈充滿再傳到絡脈,絡脈充滿就注入到大經脈,

血氣和邪氣混雜於分肉腠理之間,其脈象堅大,所以說是實證。

實證外表堅實充滿,肌膚不能夠按觸,按觸就會疼痛。


黃帝又問:寒溼傷人的情況如何?

岐伯說:寒溼傷人,會使皮膚拘急,肌肉堅緊,營血凝澀,

衛氣耗散,所以說是虛證。

病虛的人,多是皮膚鬆弛而有皺紋,衛氣不足。按摩就會血脈流暢,則氣足而溫暖了,所以感覺舒服不痛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