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關於直播帶貨引發的大膽設想

直播帶貨的發展與模式創新

最近有很多關於直播帶貨的文章和視頻,起因是老羅在抖音上帶貨3小時成交1億的驚人數據。但像老羅這樣初次就大獲成功的案例並不能被複制,包括老羅本人不一定能複製他第一次的成績。老羅本身就自帶流量擁有大量的粉絲,並且粉絲多爲男性,所以他銷售的大多都是電子產品。電子產品單價高4購買頻率低,加上很多人是鐵粉來捧場的以情懷購買,所以後期發力點可能還需要探究。

直播帶貨的發展離不開李佳琪和薇婭兩位直播帶貨界大神的推動。淘寶上有成千上萬的帶貨主播,而大多數的觀衆都選擇的這他們倆的直播間。因爲個他倆的專業度高,氛圍好,曝光時間長,及個人的不斷努力,通過長年的不間斷直播,積累起龐大粉絲團隊,李在雙十一一天就能賣10億,他們甚至不能停歇,因爲他們關係幾十家小企業的存亡,影響力巨大。

其實直播帶貨也是模式創新的一種。由直播+帶貨這種較早就存在產物的結合。直播可以追溯到0幾年,當時的直播主要是YY這種PC遊戲直播平臺,後來移動端的興起讓那句“可以把所有pc端的應用在手機再做一遍”的發展名言讓很多人把握了機會彎道超車在移動端獲得巨大收益。包括映客,一直播,花椒直播等等大量直播app。帶貨也是較早就存在的,當時主要是國外帶貨,包括早期的洋碼頭,美麗說HIGO,海淘等等。所以直播帶貨也是模式創新的一種,直播和帶貨的結合產生了新的商業效應。

直播帶貨會長久發展麼

個人認爲在短時間內直播帶貨依然會發揮巨大能量,包括抖音這種視頻平臺,知乎這樣的文字平臺都在推帶貨相關的業務。但長期我並不是很樂觀,因爲帶貨太過依賴名人效應,直播者要麼本身就是明星要麼在某平臺擁有大量粉絲,這樣帶貨纔有人買賬。但畢竟交易的是商品,最終還是需要看所買商品真實情況來影響購買者的判斷。大品牌自身就帶有流量,不太會用這種方式。帶貨者可以用自己的影響力來跟新上市的產品或小商品提供商合作,但如果商品存在問題,那粉絲羣體買貨意願就會萎縮。所以後期直播帶貨市場還是會降溫進入一個比較平穩的發展狀態,平臺會繼續研究新的刺激消費的方式。

大膽構想-B2B2C2C的直播模式

目前直播的方式大多是C2C的,即個人直播用戶向個人購買用戶傳播的方式。我之前構思過一款關於旅行直播的商業模式。出發點是解決很多人沒時間或沒資金出去旅行的痛點。需要三個端和四個角色:B1(產品技術平臺方)B2(景點方)C1(景點直播個人)C2(所有觀看的用戶)。

第一階段:B1同B2達成合作在景點安裝全方位攝像頭,B1的產品終端獲取到直播實時畫面數據提供給C2觀看。C1可以在景點直播發布在B1平臺供C2觀看。

第二階段:B1與B2合作搭建線上購票平臺供C1,C2購買,以及直播分成,向世界著名景點擴張,直到完成與全球著名景點的合作。

第三階段:VR雲體驗。這樣是終極構想。通過C1終端或者機器人在景點遊覽的畫面提供,和C2端佩戴的智能VR設備在家真實體驗全球景點。

這樣B1端的收益是攝像頭,VR,機器人等硬件收益以及獲取大量用戶、B2端門票和直播分成收益、C1直播收益、C2景點直播遊覽體驗收益的4方收益的商業模式。

同樣這樣模式可以用於駕校,直播駕校內的教學數據,通過VR跟教練車的綁定,體驗遠程駕駛。

也可以使用於超市,以前我想過一種方式就是給所有大型超市商場3D建模,通過VR在家體驗真是的逛超市或商場的體驗,但成本巨大。可以通過超市機器人,或C1端來提供給C2畫面在VR裏體驗真實購物體驗。

這些都是個人假設,真正的可行性依然需要判斷市場需求,僅此分享~

大膽設想、小心求證;謹慎思考、衝動決定

封面圖片來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