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面對疾病,避免網絡時代的健康焦慮

當前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正來勢洶洶,每天我們都會在各個媒體新聞中看到相關的信息,這無疑可以幫助我們瞭解這種新發的傳染性疾病,並且做好充分的應對準備。但是隨着一種新型疾病的出現,網絡上的信息也層出不窮,各種信息難辨真假。於是我們又開始不斷闢謠,讓人們正確避免產生錯誤的認識。

這種情景在很多過往的疾病或者是某些社會生活事件當中都非常相似。現代網絡的便利性讓人們更快更清楚地瞭解事件的發生,讓信息的傳播更便捷,更公開透明,這對於大衆來說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無論是我們的公共事件還是自己的健康問題,網絡成爲我們瞭解事實真相的一個重要工具。

但是如同任何事情有好有壞一樣,網絡的便利和快捷也有不利的一面。就如同上面所說,網絡既有利於發聲的便利性,同樣也有利於小道消息、謠言、甚至是謊言的傳播和流行。在網絡上沒有人知道你是誰,是人還是狗,人人都可以發聲,所以網絡上的信息往往是難於辨別的。

對於社會生活事件是如此,對於公共衛生、健康問題同樣如此。尤其是當今人們對健康問題的需求日益增大,一遇到健康問題,可能首先就是想到的在網絡上搜尋信息,但是往往是網絡上的信息氾濫,各種說法不一致,讓人們容易陷入恐懼當中。

對於這種情況,二十世紀的醫學上的一個新名詞叫“Cyberchondria”,中文叫“網絡疑病症”、“網絡自診焦慮”等,指的就是許多對自己的健康過於擔憂或焦慮的人在互聯網上進行過多的或重複的與健康相關的搜索,結果卻變得更加痛苦或恐懼。

我們最常見的艾滋病的恐懼症,就是和這個有着密切的關係,此外還有一些人會對一些嚴重的慢性疾病如心臟病、糖尿病、腫瘤等疾病的擔心,都可以經由上網的反覆查詢而造成進一步的焦急和恐懼。有研究表明那些健康焦慮水平較高的人在網上尋找健康信息的頻率更高,搜索時間更長,搜索結果更令人沮喪和焦慮。

相關的研究還發現健康焦慮與網上搜索健康信息的頻度、持續時間、焦慮和焦慮存在顯著的相關關係。很多研究數據顯示,在線搜索健康信息可能會加劇健康焦慮。還有一項研究也表明:健康焦慮與健康相關的互聯網使用增加和潛在問題顯著相關,其中包括有:更頻繁地使用,更多的健康信息(相對於非健康信息),更多的時間用於健康目的,更多的搜索疾病信息,以及更高的緊張後搜索。

在成都市恐艾干預中心來諮詢的恐友,其實在來中心之前,幾乎所有的人都經歷過上網不斷反覆查詢相關健康問題的過程。其實對於艾滋病的相關知識,在國家疾控等權威媒體上的各種宣傳,早已經很明確了這個疾病的產生、傳播和防治的相關知識,但是通過現在社會便利的網絡信息查詢,很多對艾滋病恐懼的人羣他們往往並不止步於對艾滋病知識的簡單瞭解,而是反覆地、大量的時間用於網絡查詢、學習相關資料,不斷諮詢網絡醫生,並且參照來用於診斷自己的疾病,當然就不可避免地陷入更加的恐慌之中。

我們發現對於健康高焦慮的人羣,或者說有某些焦慮性人格特質,有強迫人格特質的人往往會更容易上網查詢,並且過多的、和無法抑制地沉迷於網絡上,進一步產生更多的焦慮和恐懼。

無論是面對艾滋病或者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我們需要的是通過正確的途徑瞭解,對於國家疾控等權威機構發佈的信息做到即時知曉即可,並不需要長時間陷入網絡中,不斷搜索,接收各種信息來增加自己的焦慮感,而應該把更多的時間用於健康運動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當中。

就如同現在正奮鬥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一線的鐘南山院士一樣,即便是在84歲高齡還保持健康的體魄,這纔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也是我們應對疾病最有效的方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