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故事地圖(8):開發流程之“故事工作坊”階段

入冬許久,今天才剛剛有點涼意,把早早拿出來的衛衣換上。寫這篇文章的此時,我和朋友們坐在星巴克,一邊感受着久違的閒適,一邊懶散的碼着字。前兩天回顧2018年計劃——《用戶故事地圖》讀書筆記是做爲年度計劃來準備的,看來我早就知這件事情的困難——翻譯的書真是太難懂。看看思維導圖後面還有很多內容,不知道在12月底之前,是否能把它們全都寫完。


從各方收集到的需求(用戶故事),經過了機會階段的初步篩選、探索階段的設計與開發側的可行性評估,以及設計方案的實現和驗證。接下來,將會進入團隊共同參與的故事工作坊(在我看來就是項目需求評審會,以下均稱爲“評審會”),它也稱爲最後一次最佳參與的機會。

這一階段主要討論細節,其目標有2點:

  1. 基於開發層面拆分需求爲小模塊,以制定後續開發任務的迭代計劃;
  2. 對開發的各個小模塊達成一致的驗收標準;

準備階段

首先,在會議開始前要選擇粒度合適的故事進入評審,清楚這些需求必要的細節,如有必要可以提供多種方案來進行評估。

提前邀請開發團隊、其他利益相關人士等進入會議,例如開發人員、測試人員、體驗專家、視覺相關設計師,總數在3〜5爲益。爲保證會議效率,會議人員不益過多(我們都經歷過又臭又長的會議)。然而,在同一場會議中,在不同階段可能需要不同的人蔘與。這裏介紹一個“金魚缸協作模式”,可以保證讓更多人蔘與,同時降低人數太多造成的影響。

具體如上圖。參與討論的3〜5個人聚集在白板前討論——他們就是魚缸裏的金魚。處於魚缸(上圖中的圈)外面的人只能看,不能講話。魚缸外的人要想參與討論,必須與魚缸裏的人互換纔行。

待上述內容準備就續後,接下來正式進入評審會。

執行階段

1、與所有人一起,再次瞭解故事的大體情況

與前幾個階段一樣,會議開始時候我們依然需要講清楚3W(what、why、who)信息。有時候我們會認爲團隊成員不關心產品,只完成自己應該做的內容,不會從整體考慮。但我認爲真實的原因是,項目並沒有創造讓成員們關心產品的環境,需求來源往往下意識認爲其他人執行即可,不需要了解太多背景信息。同時也爲了節省時間,會在評審會時直接講解需求內容。這恰恰剝奪了成員們瞭解產品的機會。由此可見,講清楚每個需求的3W信息(特別是why)非常必要。

在會議中,所有人通過討論和交流,明確幾個內容:

  • 用戶是誰?
  • 他們是如何使用產品的?
  • 功能完成後看起來應該是怎樣的?
  • 我們要如何開發這些功能,他們的工作原理(業務邏輯、數據等)是怎樣的?

在討論方案過程中,儘量以用戶視角來討論,例如“用戶在做什麼”、“用戶接下來會看到什麼”。若遇到產品內部邏輯時候,可以使用“數據是如何輸入的”這樣的表述方式,更容易被所有人理解。

會議中隨時記錄大家的想法和點子。非常建議藉助一些道具來記錄,例如白板、掛圖、便利貼等,這樣即可以防止信息被蒸發,也可以讓大家都看到所有內容。(近期看了一本書《設計衝刺》,同樣倡議使用這樣的方法)。

2、分組討論

待所有人瞭解了功能的大概內容和運行原理之後,接下來要將參與人員分組,儘量保證每個小組有測試人員、開發人員、體驗設計師或需求人員。各組用固定時間,製作出這些用戶故事的開發計劃(估時)。

3、小組間分享計劃和估時

每個小組分享他們制定的開發計劃(不要講細節),在此期間,需要指出開發功能的問題和改進點,並估算開發時間。

對很多人來講,估算開始時間有時候是不太可能的。我猜測主要是對待開發內容和原有產品運行機制不瞭解導致:未知=不可估。而用戶故事地圖的過程,可以幫助大家對功能開發內容達成一致性的理解。此外,還可以將相似規模需求的實際開發時間做爲樣本,以讓開發時間估算儘量接近於真實值。而對於這一點,則需要我們對已投入的開發時間進行記錄,儘可能將大的計劃切分爲小的部分,這樣就可以獲得更多度量的機會。度量越頻繁,統計的時間結果越接近於真實值。

會議人員需要對上述開發決策和另外一項內容達成共識。“另外一項內容” 是指,驗證功能開發完成的最低標準(換句話說,就是一起評審軟件時,應如何展示開發的內容,例如按用戶操作流程,保證這個流程可以走通)。對驗收標準的討論,可以揭示如何進行工作分解。我們可以開發分解後得到的故事,並進行及時的檢查和調整。

異常情況

用戶故事工作坊的效果可能不會理想(開過需求評審會的同學應該深有體會),有幾點原因可能會導致這一情況的出現:

  • 不能從功能和技術角度考慮方案,整個會議過程都在務虛;
  • 大家只關注如何完成功能,不關心3W內容;
  • 一言堂,沒有人積極參與。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那就是會議組織和管理的相關內容,可以自行學習。

除此之外,還有可能在討論細節和思考開發時間時發現故事太大,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這個時候就需要進一步分解故事——將“更好”的用戶故事,拆解爲“正好”的用戶故事。

—— end ——

全部內容鏈接:

用戶故事地圖(1):體驗用戶故事
用戶故事地圖(2):作用
用戶故事地圖(3):故事與卡片
用戶故事地圖(4):創建方法
用戶故事地圖(5):開發流程之“機會”階段
用戶故事地圖(6):開發流程之“探索”階段
用戶故事地圖(7):開發流程之“設計”階段
用戶故事地圖(8):開發流程之“故事工作坊”階段
用戶故事地圖(9):開發流程之“研發-評估-交付”階段
用戶故事地圖(10):開發流程之“回顧”階段
用戶故事地圖(11):故事(需求)拆分
用戶故事地圖(12):後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