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Y小姐的一封信 | 聊聊無條件愛自己這件事(上)


親愛的,你好:

這封寫給你的信被我一拖再拖。自從2020年初,動了這個念頭,要詳細回覆一下你的提問,結果,先是被各種事情耽擱着。事情都完成了,又趕上疫情,帶着孩子停留在婆婆家,各種不便,讓我的狀態也起起伏伏,沒有了書寫的力量。

是的,我選擇先照顧好自己,陪伴那個不斷抱怨,憤怒,無力的自己。幸好找回了一點力量,決定立即寫信給你。

之前你問我,如何無條件地愛自己?

我還真的認真思考了一下,要怎麼回覆你,才能把這個問題說清楚。

我不擅長教導,只擅長說故事。所以,我想說說,我是怎樣從不愛自己,到開始練習愛自己的,並給自己無條件的愛的。

一個人不愛自己的時候,可能會因爲自己所做的事所說的話,而嚴厲地責備自己,埋怨自己,怪罪自己,也就是覺得自己不夠好,很沒用,很差勁。

所以,順着這個思路,我學習無條件愛自己的過程中大致分爲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無覺知階段

不知道自己不愛自己,也不知道自己需要愛自己,更不知道如何愛自己。

回想起來,這個時期挺漫長的。從小到大,每當我們產生自責的感受,挫敗的感受,好像都會有自我懷疑自我否定自我打擊的念頭產生。

記得我上小學的時候,有一次參加夏令營,期間有一場即興演講比賽,指導老師協助我完成了演講稿,可是由於我抽到的序號靠前,準備的時間短,站到臺上的時候,忘記了講稿的全部內容,在衆目睽睽之下,我特別羞愧。這個感受伴隨着我的整個夏令營,就像一塊沉重的大石頭,始終無法卸下。這件事情的發生,讓我覺得自己糟透了,真沒用,這麼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

中學的時候,有一次站起來回答問題,答錯了,也特別羞愧自責,爲什麼要主動舉手,不舉手就不會這麼丟人了。我的記憶力還挺好,這麼久遠的事情都記得,而且當時的感受和念頭,都記得很清楚。

你可能會問,爲什麼會講這些陳年舊事,直接說說怎麼愛自己纔對。

我是想說,那些不愛自己的故事,還真不是當我們有了孩子,當了媽媽,才發生的,這樣的故事由來已久。

就像我做諮詢的時候,來訪者說他有點抑鬱,我會好奇地問,這個抑鬱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這樣的好奇,也打開了他自我探索的可能,哦,原來這個抑鬱不是一開始就有的,可能是我的生活裏發生了什麼,才觸發了我的這個感受。

稍後,我還會詳細說說挖掘這些故事的意義。在這個部分,只是想說,這個時期,我還沒有意識到,我是不愛自己的,特別是有負向感受的時候,我不知道怎麼來陪伴自己,度過這段艱難的時期。

因爲,我和我的感受是完全在一起的,我害怕,我整個人都是害怕的,我自責,我整個人都是自責的。我被這樣的感受鎖死了,不能動彈,只能任由它來,任由它掌控我。我對我的情緒,我的感受,沒有一點辦法,因爲,我從未學習過任何知識來面對它,瞭解它。

有點像佛法裏說的「無明」,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第二階段: 有覺知階段

知道自己不愛自己,也知道了要愛自己。

成長總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的,不記得具體哪一天,我開始留意到了自己的感受,和頭腦裏的念頭。

真該感謝那些讀過的書,和喜歡讀書的自己,憑藉着強烈的好奇心,看過的一些書,在暗中影響着我的信念,幫助我進行自我更新。

比較清晰的時間點,是在我進到一家培訓機構做兒童情商訓練師開始,第一次正式接觸到「接納」這個詞,那時候,重點還不在自己身上,主要向父母傳遞,要接納自己的孩子,接納孩子本來的樣子。那時候,作爲沒有當媽媽的老師,我還一幅我懂你不懂的架勢,指導父母如何去陪伴孩子的情緒,如何同理孩子。

直到一年後,我自己當了媽媽,才震驚地發現,我在機構裏講給父母聽的那些道理,自己完全用不上,也做不到。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體驗到太多太多的自責,內疚,自我懷疑,自我否定。是的,我用了這麼多的詞彙來描述,就是想告訴你,剛當媽媽的前兩年,我經常遭遇這樣的感受“侵襲”。

孩子出生之後,我餵奶的姿勢不對,每次我媽提醒我,糾正我,我都無比挫敗。給孩子洗澡,也不敢上手,我媽在旁邊說,這多簡單呀,你看我做起來,很容易的,我的心呀,難受極了,這麼點小事都不會,羞愧難當。那時候就想,咋不在孩子出生前,認真看看視頻,都學明白了呢。

甚至在孩子喝奶粉的時候,我也滿是懊悔。一邊害怕給孩子造成過度餵養,一邊責怪自己沒用,母乳這一課也是沒有提前學會。

哄睡這件事也經常讓我崩潰,有時責怪自己沒能溫柔地陪孩子入睡,竟然大吼大叫對待一個小嬰兒;有時又責怪自己跟着孩子一起睡着,沒能爬起來看書學習。那個難受的滋味,猶如萬箭穿心,真想弄死自己。哈哈,用這麼激烈的詞彙,沒嚇到你吧。

講這些故事,是想告訴你,對於一個三十歲之後,當了媽媽的情商訓練師來說,支持自己穿越那些情緒的漩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便我已經在課堂上給孩子們和父母們講過許多遍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如何跟情緒相處。真正去面對自己的情緒,陪伴和支持情緒中的自己,也是需要學習和練習的。而且,這是一輩子的功課。

發生這些故事的時候,我已經能夠意識到了自己的情緒,知道它們來了,我很難受,那個難受的感覺,我也深深地進入了,體驗了,完完全全地看見了它有多嚇人,多恐怖,彷彿要吞噬我。

幸好,我讀到了《P.E.T.父母效能訓練》這本書,還讀的比較早。你是不是也讀過?

作者說,父母可以不接納孩子,可以跟伴侶不一致,對同樣的行爲接納度可以前後不一致。真實,纔是重要的。父母的需要也很重要,也值得被滿足。這些觀念給了我極大的支持和心理力量,好像我可以發怒,可以沒有耐心,可以不溫柔,當我這樣的時候,一定是我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受到了影響,所以,我纔不開心。

自此,我才認出了一個真相,我是人,不是神,我不可能完美,不可能事事處理的毫無破綻。我是一個真實的人,是人就會有喜怒哀樂,就會有情緒的起伏,就會有想不到做不到的時候,這讓我承認了自己的有限性。

這也是愛自己的開端,允許自己不完美,允許自己任何的情緒狀態。

承認了這個部分,讓我放鬆下來。當然,觀念上接收到了,還要去真實的事件中練習。

這本書,還帶給我另一個關於愛自己的啓示。

(未完待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