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分手後將自己活成一束光,成爲更好的你? 01 直面現實 02 重塑自我 03 獲得新生

我認識一位攝影師朋友,她叫茉小糖。

2017年5月,她開始在業餘時間學習兒童攝影,微博粉絲只有個位數。兩年來,她的作品越來越好,不斷被攝影屆千萬級大V“微相冊”轉發。

2019年5月,她已經在全網擁有了近4萬粉絲,成爲了尼康的簽約攝影師,目前已經全職做攝影,並開設了自己的線上和線下的課程,好評不斷。


她還有一重身份,單親媽媽。我一直關注她的朋友圈和微博,知道她在女兒四個月的時候,毅然決然地選擇了結束一段不幸福的婚姻,獨自撫養女兒。

我在朋友圈裏從未見她抱怨生活的不公,相反,看到的是她陽光自信的笑容,和努力付出帶給她的一點一滴的回報。

兩年的時間,她走出了婚姻失敗帶給她的陰影,真正把自己活成了一束光,也再次遇到了她的真命天子。

這讓我不得不想起了一本超級暢銷書《分手後,成爲更好的自己》——如果看題目你以爲這是一本雞湯著作,那你就錯了。

這是一本心理學書籍,是著名心理學家布魯斯·費希爾博士和羅伯特·艾伯蒂博士合著的一本書。

這本書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關懷離異或分手人士真正的心理健康,引導他們正確審視自己的情感,從“別人的另一半”,真正成長爲一個獨立完整的自我。

作者布魯斯·費希爾博士從業30餘年,首創“離婚後心理重建模型”,在北美、歐、非、大洋洲等地的情感創傷人士中形成了深遠影響。

而羅伯特·艾伯蒂博士則是美國最著名的婚姻與家庭治療師之一。

《分手後,成爲更好的自己》將分手後的療愈分爲5個層級19個部分,比如悲傷、憤怒、放下、自我價值感、孤獨、恐懼、過渡……等等。

每一個部分都給出了詳細的案例和可操作的步驟,幫助分手或離異的人們儘快走出陰霾,獲得新生。

其實,不僅僅是針對分手或離異的人士,甚至是每個失去親人、項目失敗的人們,也可以從這本書中得到啓發。

那麼,如何從我們不願意面對的這種“分手”狀態中,儘快走出來呢?從書中,我總結出了三點:直面現實、重塑自我、獲得新生。

01 直面現實

橋水基金的創始人瑞·達利歐曾經說過,在他的工作和生活原則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直面現實、擁抱現實。

但如果真正要做到的話,實在太難了。

一旦遇上分手、離異或者是失去親人,人們的第一反應總是:

“我不相信這件事情發生在了我身上!”

"老天爲什麼對我這麼不公!"

“我害怕,我太孤獨了。”

“會有人真正在乎我嗎?”

甚至還有更極端的一些人,因爲分手這件事情而走上輕生的道路。

實在是不必。

否認、拒絕、傷心、難過都是人們正常的心理和生理反應,但是要知道,我們總歸是要直面現實的。

達利歐說:這個世界最重要的是什麼?就是理解現實如何運行,以及如何應對現實。

分手或者離異,都是現實世界在我們身上的某種運行方式,你遇到這件事情了,除非你真的想放棄生命(當然是不必要的),否則直面現實並且應對現實,就是你唯一的選擇 。

而首要的,就是要找到情緒的出口。

我們可以通過悲傷、憤怒、哭泣這種直接的方式來發泄情緒,也可以選擇遠行、運動、培養其他的興趣愛好這種間接的方式來發泄自己的情緒。

布魯斯·費希爾在書中提到:“否定、悲傷、憤怒,都是正常的情緒,“負面情緒”這四個字是對他們最大的誤解。它們是健康的、正常的、符合人性的!所以人都有憤怒的時候!”

所以,直面現實的要義,就是要我們正視我們的情緒,排解出來,無論是單純的情緒發泄,還是換一種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是很好的應對現實的辦法。

02 重塑自我

《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的第一段婚姻也是失敗的。生下孩子不久,她就成爲了沒有任何收入的單親媽媽,用她自己的話說:“成爲了英國最貧困的人。無論按照哪一條標準,我都是我見過的最失敗的人。”

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她在人生的低谷處,發掘了自己愛寫作的天賦和能力,儘管被出版社拒絕了12次,但依然在第13次的堅持中,出版了《哈利波特》,並一舉成名。

這個曾自我標榜“全英國最失敗的女人”在離異後,就做了一件事,那就是通過寫作重塑了自我。

如何重塑自我?兩位博士也給出了一些指導性的建議,比如:

1、重建你的信仰,找到人生目標。

2、與內在的自己講和。

3、把恐懼變成朋友。

4、建立友誼。

5、在行動的過程中堅持學習。

6、向你信任的、可求助的人請教。

7、重新審視自己與他人和社會的關係

8、多一些擁抱吧,多一些寬容

9、去尋求專業的心理治療

10、專注於自己喜歡的一個領域

……

在重塑自我的背後,肯定離不開與現實世界的種種磨合,更離不開直面現實的痛苦。

但只有痛苦加上反思和行動,才能取得真正的進步,才能達到重塑自我的目的。

03 獲得新生

新生後最重要是什麼?

是自由。

你可以有選擇的自由, 也可以有不選擇的自由。

通過直面現實和重塑自我,你發現自己居然已經走了那麼遠的路!

就像我在開頭提到的那位朋友的故事,她從離異到活成光鮮的自己,除了這兩年的積累和爆發,還有前兩年的與現實爭鬥、與自我和解、尋求自我救贖的目標的一段征程。

四年,真的是很長的一段路了,在這段漫長的路途的盡頭,她不僅收穫了財務上的自由,更重要的是實現了時間的自由、選擇的自由、心靈的自由。

在《黑匣子思維》一書中作者曾經也講到過一位女性的故事:她在中年最幸福的時候失去了自己恩愛的丈夫——這比離異或者分手更加痛苦。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消沉與對世界的懷疑之後,她選擇了去做一件幫助他人的有意義的事業——教育,並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她的重獲新生在於,她超越了單身,超越了“別人的另一半”的這種從屬關係,成爲了一個獨立的個體。

無論在任何年代,成爲真正獨立的自己,都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因爲獨立,意味着真正的自由,意味着你更喜歡自己了,你更能享受單身和孤獨,而不再僅僅是某個關係的附屬。

在《分手後,成爲更好的自己》這本書的最後,提到的比新生更誘惑人的兩個字就是“自由”。

自由在我們的心中。無數的人經歷過分手、離異、失去至親、失敗,又從這些糟糕的體驗中塑造了自我,獲得了新生,最終的目的,就是要達到選擇的自由、心靈的自由,成爲真正獨立的個體。

而這,也是每個人都會面臨的一生的挑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