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在改制以前,塞北的茫茫荒野上,我的某任指導員曾問過我這樣一個問題:“現在有一件事,它是件好事,你可以做,也可以不做,做了對你並沒有什麼好處,還可能因爲沒有做好受到批評,不做對你沒有任何的影響,你會不會去做?”

我曾帶着這個問題提問了許多接觸過的人,99%的人都回答說:“我不會去做。”,剩餘的1%陷入了長久的沉默,沒有一個人可以十分肯定乾脆的回答:“會。”。

再讓時間回到2016年的那個炎炎夏日,在我們野外礦區的學習室,指導員到最後也並未正面給我一個答案,只是用十分平淡的語氣講了這樣一句話:“有時候,還是要摸摸自己的良心啊。”

這股幹事創業的良心,不就是我們如今要學習與交流的共產黨人的初心嗎?正是這股力量使我們得以從暗淡無光的舊社會走向充滿曙光的新中國,它是中華文明千百年來不曾斷絕的源泉,是我們無論何時何地一談起就會正襟危坐、心生凜然的浩然正氣。那是“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不畏生死的愛國情懷;那是“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境界宏遠的使命擔當;那是“此心光明,亦復何言。”踐行信念的一生無愧。

翻閱建黨至今走過的每頁篇章,無不在描述我們一直以來堅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歷經的坎坷、崎嶇直到如今的坦途,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生爲國人一員,聽到這番滿腹豪情的話語,怎能不心生激盪。

“爲中國人們謀幸福,爲中華民族謀復興。”——這是一個多麼宏大的概念,可偉大事業的進程又哪能離得開千千萬萬普通人的默默付出?它不僅需要黨中央的推動,更有許許多多爲事業築基礎平凡人夙興夜寐、鞠躬盡瘁的鋪墊。我們也是其中的一個單元,心裏若沒有一顆純粹初心,沒有肩負使命的擔當,如何融入祖國百年大計的歷史長卷?

我19歲入伍來到黃金部隊,6年光陰轉瞬即逝,這其中種種故事,與我們在座的所有人都一樣,我們都曾有過共同經歷——高山大漠、塞北荒原、雪域密林,我們跋山涉水、櫛風沐雨、披星戴月,作爲一支以公益性地質事業爲主要職責的隊伍,我們幹了別人不願意去幹的事,吃了同齡人想象不到的苦。如今,我可以很坦蕩告訴別人:“我的青春獻給了祖國。”,還有更多的老同志——十年、二十年、一輩子都耗在了這裏。一生之中哪有那麼多美好青澀的年華啊。“人生一事不爲則太長,欲爲一事則太短。”當我們選擇參軍入伍,選擇隨隊移交,早就不由自主的與祖國前行的進程劃上了交點,那麼到如今,試問——各位的初心還在嗎?還是那樣純粹嗎?

那時我們僅有一腔熱血、赤子情懷,來部隊就是報效祖國,爲了榮譽哪怕上刀山下火海。現在改制了,跟地方接軌,越來越多的現實問題衝擊着我們,金錢名利誰不想要,我們現在的隊伍中有很多的年輕同志,正處於結婚生子的年齡——面臨購房、養家、要下一代未來有更好的教育條件,太多太多的現實問題都在施壓,錘鍊着我們的初心,經歷考驗不容易啊,改編以來,渾渾噩噩的有之,放縱享樂的有之,違法亂紀的也有之,這些初心矇蔽的狀態暴露的淋漓盡致。初心都不純粹了,談什麼奉獻、講什麼付出?

上個週末我和以前社會上的朋友喫飯,感覺在地方的私營單位,爲個人利益至上的現象更爲突出,張口閉口都是想着掙錢和談錢有關的話題,我實在覺得格格不入,在中國社會主義發展進程中犧牲奉獻了多少先輩的熱血,他們的追求是高額的酬勞嗎?正是胸懷一顆無私奉獻的初心纔會有中國的今天。我深深的感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要全體國人思想的高度統一,還需要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當初入伍時,一個月津貼600塊錢,沒有漲工資時,一期士官一個月2300。那幹工作若以金錢至上爲出發點,我們還幹個屁啊,爲國家爲人民做一點事情的那種榮譽感是別處任何地方都無從取代的。

我們軍旅生涯雖已宣告結束,可又迎來了地調中心新的開始,莎士比亞有一句詩:“凡是過往,皆爲序章”,過往的崎嶇和苦難,輝煌和榮耀,都已成爲了過去。現在再來回首往事,我們的一生做過多少次選擇,靜時想想正是曾經那些毫不經意選擇造就了往後許多年渾然不同的人生軌跡,然後我們又老是想當時應該這樣,應該那樣。

生活又不是遊戲,輸了重來就好了,我們走過這一路,有時滿懷熱忱卻遭遇一盆冷水,有時真心付出卻得不到回報,有時自傲成績卻被無情否定,於是我們開始質疑自己的選擇,甚至動搖自己的初心。我想說:“同志們,遇見的人可能會辜負你,但時間不會辜負你,有些事確實使我們寒心,可走過的每一步都會留下足跡,我們幹事創業意義何需從別人口中去找,這個答案一直就在我們內心。”也許這麼長時間過來,有的人走偏了路,丟掉了自己的初心,就請以此次主題教育爲契機,好好的擦拭你初心上沾染的浮塵,找回當時爲什麼出發的理由,努力去成爲自己想要成爲的人,去做一個更好的自己,相信只要人人如此,在新中國建設道路上,我們每一個普通的分子會綻放出更磅礴的生機活力。

我現在都還記得小的時候追求多麼的單純,戴上耳機,放着自己喜歡的音樂,騎上自行車,漫無目的的繞着山路環行。成年後,身上有了各式各樣的擔子,從部隊到調查中心,我並未感覺到擔子的輕鬆,現在講——“守初心,擔使命”,守得住嗎?擔的起嗎?以後我們要做的森林蓄積量調查,各種資源調查,都是我們專業不對口的新任務,能不能幹好,能不能爲祖國生態文明建設助力,心裏有沒有底,記得習近平主席在今年主題教育動員會上說過這樣一句話:“一語不能踐,萬卷徒空虛”,希望我們真正沉心靜氣,腳踏實地的幹好眼下的每份工作,學習提升自己,否則,真是“一語不能踐,萬卷徒空虛”活生生的樣本。

在新的職能使命到來之際,就讓我們所有人像從前身披戎裝深夜奔襲一般——前方縱有千難萬險,重整行裝再出發!把我們所有的故事化爲新中國的進程之中哪怕毫不出彩的一筆。

現在再談我文章開始時那個問題的答案,我想各位心中都應該有了一個衡量的標準,也讓我再回答一遍吧——“我願意,哪怕沒有結果,至少我做了,心安。”

在此次體會交流的結尾,就讓我分享一首詩來與大家共勉吧——

險夷原不滯胸中,

何異浮雲過太空?

夜靜海濤三萬裏,

月明飛錫下天風。


我的此次主題教育分享交流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