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角色去考慮產品-第二稿 二、簡述說明 三、思考

上篇文章寫了切換角色去思考產品,後面在回看的時候,發現深度不夠,有些表面化,沒有思考,所以重新加工了一下。

一、問題

1.1.原因說明:

程序員小姐姐:詢問關於記錄的修改和刪除都是實現同一個功能,並沒有多大的差異,那麼修改和刪除有必要實現嘛。(是否需要兩個按鈕,還是混合在一起)就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了一下對話,簡單說明了一下角色在產品中的應用。

1.2. 爲什麼說同樣的一個功能點,會有兩種思維:

下圖爲一個後臺的列表頁面,我這裏做了兩張圖,第一張在最後的操作菜單下有:查看、編輯、刪除三個按鈕。如果按照常規的操作,管理員進入後臺後,直接點擊對應的按鈕進行操作就可以了。另外這裏也可以根據權限,在後面出現更多對應對的操作,方便管理員直達命令,也會更加精準操作。

第二張按照程序員小姐姐的說法,用一個維度包含直接改爲查看操作,把功能都集合在內容頁裏面(說實話我做了快10年的產品,還真沒遇到過幾個這樣的操作)。管理員如果需要進行操作,需要進入詳情頁面裏面纔可以。

其實較真點來講:在外面操作和在裏面操作其實都是一個步驟,不過是先一步操作和後一步操作的事情,這塊有什麼影響嗎?

1.2.1. 首先是用戶操作習慣的問題:按照圖1所示,目前大部分的後臺基本都是標準界面樣式,對應操作下面是常用的查看、編輯、刪除,或對應不同功能還有審覈、下載、導出之類的。管理員進入後,選擇對應的操作會比較直觀。

1.2.2. 其次是考慮到使用場景的問題:進入到頁面裏面操作也是多了一步操作,如果當前管理員已知是需要審覈,在進入詳情頁查看時不小心點了其他的操作,這個時候是提示先保存在審覈成功,還是直接審覈成功?假設是給用戶退款不退貨,不小心點了退貨退款,那這個損失算誰的?當然了我們可以說權限是開放給用戶的,用戶自己操作錯了,我們也沒辦法控制。但這個想法不對,應該說我們有途徑可以避免用戶操作錯誤,那麼就從源頭進行規避。

1.2.3. 還有就是權限的問題:前期如果是規劃好權限,那麼在列表和在詳情頁面都好設定。如果是後面增加的權限,那麼在列表處增加判斷和在詳情也增加判斷,對於研發來說工作量就有比較大的區別了。還一個,在列表處設定權限,方便一次操作一件事情,都混到裏面去操作,也比較容易引起誤操作。

二、簡述說明

2.1爲什麼說要切換角色去思考

我們常說切換角色去思考,那麼切換的角色是在什麼場景下?去解決什麼事情,得到什麼樣的結果?帶着這三個問題去思考,纔會得到你想要的答案。

比如說一個日常的小例子:我們日常都會點外賣的餛飩、湯麪什麼的對吧,都會用一個比較結實的塑料盒裝。商家的要求是:結實,包裝嚴實,不要撒湯。用戶的要求是:包裝嚴實、不要撒湯、打開容易,關鍵詞是包裝結實、不要撒湯。生產商其實也注意到這個關鍵詞了:不要撒湯,既然是不要撒湯,那麼肯定要扣的很嚴纔可以,於是就出現了下圖所示的情況,在包裝盒上面出現6個卡扣(或更多)。這樣是蓋的很結實了,也非常的密封,不會撒湯了,三方的需求都滿足了。

按照這樣的條件,是不是挺好的?但這個需求的痛點還是很強的,爲了滿足不撒湯,所以卡扣很結實,可是用戶在打開的時候可就很費勁了,回憶下是不是這個情況,每次打開的時候都要很費勁?

但這裏還有一個問題:如果爲了解決用戶打開難,但同時又要保證不撒湯,把卡扣改爲旋轉蓋呢?是不是就能很方便的解決?如下圖所示,旋轉式的包裝,是可以同時滿足不撒湯,打開又方便。那麼商家爲什麼不去做這個事情呢?首先成本的問題,商家多一分錢的成本,就等於少賺了一分錢,而且市場上對於這種簡易包裝設計也相對找一些(不是說方盒也要做成螺旋的啊,是要圓盒的纔行)。其次是市場上面是不是有多種選擇,就像下圖的這種可以簡易的密封包裝,我也是找了很久才找出來的,而且這樣的一個成本比普通塑料盒的成本要高3倍以上。

2.2角色的場景定義:

上面的說明是告訴你切換角色的思考,切換後如何定義,但這只是一個知識層面,並沒有深入下去。關於誰要切換角色,是研發人員還是用戶,要如何決定切換?這不單是一個操作的問題,還有關於功能的定義、業務設定等。還需要思考一下比這個更深的層面。如果說我們定義在列表中把基本操作都展示出來是正確的,那麼這個觀點是如何定義的,人們爲什麼會習慣,爲什麼要遵守。按照產品的定義,一個功能需要從場景、全流程、功能、角色問題、操作內容、角色、得到結果中的至少兩個層面去深入瞭解,越深入,覆蓋的人羣就越廣,適應的人羣就越多,而上面我們定義了幾個?

用戶角色:我不關心當中的邏輯是什麼,我也不考慮你是怎麼運營的,我的目的很簡單,進入後找到我想要的商品,覺得價格和描述還OK,下單支付,收貨使用就可以了。另外出了問題,我還需要申請售後。

商家角色:我在乎的是有多少用戶多少來訪問,有多少人購買,購買什麼類型的產品/哪些商品沒有訪問沒有交易,需要發貨的商品要發到哪裏,後續是否有問題要解決,最重要的收款。

這裏其實還有一個平臺角色:平臺搭建後需要設定規則,用來管控商家、商品、訂單、數據以及整體運營策略、和最重要的產生利潤點。

三、思考

3.1目的和意義

切換角色的目的在於不同場景的考慮,如果你是研發者,那麼你在做研發的時候你要思考用戶使用這個功能的場景、用途、要解決的問題,不能都是1和0的表現方式。現在是對單一場景進行思考,如果是多個場景混合在一起使用,比如涉及到中臺應用,那怎麼區分呢?

能夠解決什麼問題:要解決不是界面展示更不是功能呈現,而是解決場景使用的問題。

3.2保持冷靜

我們在做產品時,經常會說“要像一個外行一樣思考-用戶都是傻瓜式操作,但同時還需要像一個專家一樣做實踐-用最完善的流程做最簡單的呈現”,口號很美好,但不能太過於牽強,還是要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比如讓我一個外行去創作一輛特斯拉,結果會是什麼呢?當然是什麼都沒有,只會畫一個草圖。

所以我們在做產品時,首先要具備一定的行業專家能力-瞭解這個市場、瞭解這個應用,其次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就能夠知道是誰在用,用來幹什麼,要解決什麼問題,這個時候在提出創新的時候,纔不會天馬行空,能夠在一定的理論基礎上進行,纔會成功。

保持冷靜,在專家和外行的角色中不斷的切換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