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静悄悄的革命 》

本书作者佐藤学,是日本学习院大学文学部教授,从事教育研究工作20余年。他曾经担任过日本教育学会会长,是日本教育学会的终身会员。

作为一名“付诸行动的研究者”,佐藤学教授参观了日本及美国的数千所学校,走进了近万间教室,与教室里的学生和教师同呼吸,把自己作为教室中与大家共同生活的一员,他以教育专家特有的敏锐力和探索精神,为学校的教育改革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便是佐藤学教授对这20年来所进行的实践、观察与研究的总结。书中深入浅出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师生互动观等,将会给教育工作者带来诸多有益的启发,同时,书中提出的许多问题也广泛地存在于中国的教育实践中。

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书中探索教育的真谛。

佐藤学教授在书中写道:日本学校现已迎来了一个大的转型期,学校内外的社会和文化的急剧变化正在引发一场教室里的教与学的“静悄悄的革命”。

那么,这场“静悄悄的革命”究竟是什么呢?

曾经,我们以为教育就是教学生们学习知识。但是,随着教育的发展,现如今让学生学习知识已不是教育的全部了。教师也应该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

学习是学生同教科书对话、同他人对话,以及同自身对话的过程。

因此,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教师对学生因势利导,即通过教学生和事物对话、和他人对话、以及和自身对话,帮助学生创造一种活动性的、合作性的、反思性的学习方式。

因此,这场“静悄悄的革命”是一种让学生从“勉强”学习,到真正学习的过程,是从班级授课模式到合作学习模式的转变。

这种学习是创造以相互倾听为基础的教学交流;是那些力图实现创造性的、合作性学习的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也是让家长参与学校改革,使相互合作得以具体化的联系载体。

这场教育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结构性的变化,它决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

教学是由“学生”、“教师”、“教材”、“学习环境”这四个要素构成的。在这四个要素中,教育界近年来的倾向都集中在了“学生”这一要素上,提倡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比如,教师要求学生自主设定课题、主动探索、自己解决问题,即便是对很小的学生,也是如此。

本书作者认为,这样做其实并不合理,他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种现象——“主体性”神话。其中,主体就是指学生。

所谓的“主体性”神话,其实是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与教材以及学习环境等割裂开来,让教育成为仅仅针对学生的需要、愿望、态度等学生自身的性格取向来进行的神话。

换句话说,学生自主学习的确是很重要的,但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是离不开教师、教材和教学环境的。否则,学生的“自主学习”很容易变成“我行我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