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慈亦让,如是我闻

图·文/小野

喜欢佛,总觉得说喜欢是一种亵渎;信仰佛,又不似其他信徒那般虔诚。大概是从小受外婆的教诲,佛的一切在我眼里都是清远淡泊的,意蕴的禅意也总能给人平和。

走过许多寺庙佛堂,磕长头朝拜,求大师解签,在长生树下挂红绫祈福。闲来无事自己也抄一些经书,最是喜欢《心经》和《贝叶经》,有一种安宁又静澈的美。

佛经梵文都古意而虚空,我年纪尚轻,未必都懂,只认为无端的事物总是最好的。

《心经》里有"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注解是五蕴等一切诸法,是因缘和合的,当体即是空相。本来没有所谓缘聚为生,缘尽为灭;不因被恶的因缘所染而变为垢,亦不为善的因缘所熏习而成净,也不是悟时为增,迷时为减的虚妄之相。只是这一句就差不多摘抄了百来遍。

而《贝叶经》最初是古印度人写在贝多罗树叶上的经文,贝叶耐磨轻便,千百年后字迹仍清晰可辨,只是流传至今已经缺失了太多。颓去的东西也总是最好的。东找西凑,捡拾一些收录到自己的藏本,在阴凉的午后翻看,静默又从容。

亦慈亦让。

这是沈从文先生逝世后,傅汉斯与张充和先生从美国电传来的挽辞中,所概括的从文先生的一生。

既仁慈又谦让。真正能做到,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境界?慈悲为怀,不争不辩,谦逊又承让。

我喜欢在不太聪慧和避让情绪间无限徘徊,无论经过多少个回合,哪怕只在一丝缝隙中长成自己。慧极必伤,强极则辱。很多事情太明白容易受伤,处处显山露水容易遭嫉。且装糊涂,收敛锋芒,尽力做个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如是我闻。

佛经的开头第一句,都是"如是我闻"。意思是经文的内容,是阿难亲自听闻佛说,非从他闻,真实无谬。

我热爱写文字,笔下记叙的都是一些细致观察的平凡日常,也是生活里的真实所闻所感。

闻的是什么呢?闻花草,闻鱼鸟,闻风雪,闻四季,闻繁复,闻颓然,再闻世间万物。百态人生的执迷,亦是缘起缘灭的虚无。

不可说。

佛从来只说,不可说。说多是劫,多说是错。然而,我想,菩萨都是亦慈亦让的,他们都有曲折,有偏颇,却将自己的苦难隐去,以慈悲之心普渡众生。

于我而言,浮躁时轻轻拨动手腕上的念珠,或只是扬扬身上沾染的尘土,一切都会归于平静,这都是从佛那里所听闻的,才知万般皆是佛。

雪小禅老师曾写过"你知道菩萨为什么低眉?守口如瓶,不发一言。它亦有自己的难言与哽咽。如是我闻。简单四字,充满了静气与达观。"

佛不说,也不解释,只有意境,让人自己去悟。悟得到是一种超脱的境界,悟不到就会困于世俗烦扰,所以迷茫,所以崇尚,才知万般皆是佛。

你不必信仰佛,也不必怀疑佛,但你可以相信,心中有佛,佛就在那里,能为你带来清宁,那种清浅又安宁的生活。即使一个人顶着寂寂的光阴,也能活得有禅意,低调而沉稳。

堪堪余生,亦慈亦让。

以上所述,如是我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