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VC入門(1)

功能強大的終端(手機、數字電視)和靈活的網絡接入方式讓很多業者認識到IPTV和未來的3G的移動視頻應用已經成爲閃閃發光的金礦。但是如何讓同一個視頻節目能夠通過不同的帶寬接入方式在手機和PC或者電視上同時播放呢?可伸縮編碼提出了一個“一次編碼,按需傳輸”的解決方法。這種方法可以根據用戶的帶寬和終端的分辨率、處理能力決定適當的碼率、幀率和分辨率,只傳輸碼流的部分。

聽起來很強大吧。嗯,相關的研究工作其實已經有20多年了,從MPEG-2的制定開始就已經包含了可伸縮編碼的部分;MPEG-4又來了一次;H.264/AVC的單層編碼的工作基本完成之後,又花了3年的時間來進行SVC的研究工作,並且成爲H.264/AVC標準的一個部分。你會問有SVC的產品麼?很遺憾,SVC應該還是停留在實驗室的階段,它的編解碼器實在太複雜了,對於芯片的實現是個非常大的挑戰。另外,理論上的混合網絡的邊界應該有SVC的碼流extractor,對於產業界的設備升級也是個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

既然沒有實用性,爲什麼還要做呢?好吧,說實話,專家們也要掙錢養家。在下一個標準出來之前,總要找點事情做吧,至少SVC聽起來還是很吸引人的。

Anyway,我也要開始學習SVC了。我希望能夠把學習SVC過程中的一些經驗分享給也對SVC有興趣的人們。

首先,我們回顧一下SVC的重要的時間點:

1.       200310月,MPEG針對新一代的可伸縮編碼開始徵求技術草案,基於wavelet的方案大熱,在14個方案中居然有12個之多,而僅剩的2個是基於H.264/AVC的擴展方案。

2.       真理又一次是在少數人手中,200410月,最終HHI的基於Hierarchical BMCTFH.264/AVC擴展方案獲得採納。在之後的過程中,一開始備受重視的MCTF被從標準中去掉,僅僅作爲編碼端的一個預處理模塊出現。

3.       20051月,MPEGVCEG決定將基本完成的SVC方案作爲H.264/AVC標準的一個附件。

關於SVC的比較全面的介紹可以在CSVT079月的SVC special issue中找到。其中H. Schwarz的“Overview of Scalable Video Coding Extension of the H.264/AVC standard”C. Andrew Segall的“Spatial Scalability Within the H.264-AVC Scalable Video Coding Extension”我覺得應該是必讀,其中Schwarz的文章也可以在JVT的文檔中找到(JVT-W132)。當然,如果想深入SVC,針對其某項技術進行研究,那麼JVT的文檔也是必不可少的。JVT的歷年的提案可以在http://ftp3.itu.ch/av-arch/jvt-site/ 中找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