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MO技術雜談(二):猶抱琵琶半遮面--MIMO信道中隱藏的祕密

猶抱琵琶半遮面--MIMO信道中隱藏的祕密

         經典MIMO原理介紹,原文地址: http://bbs.c114.net/thread-668750-1-1.html

        無線通信中,最讓人難以捉摸的,就是那看不見,摸不着的無線信道了。但是,正因爲它的變化莫測,才讓無線通信具有了獨特的魅力。正如Tse在他的大作《無線通信基礎》(Fundamental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中說的:衰落和干擾,讓無線通信的研究變得有趣。然而衰落本身來無影,去無蹤,研究中,我們也只能通過概率統計的方法,才能捕獲它撲朔的身影。

        無線信道根據其自身特點和研究需要,可以建模成多種模型。其中最經典的,江湖人稱“獨立同分布模型(independentlyand identically distribute,簡稱i.i.d)”。比如在介紹一個傳播環境時,我們說 “……在一個4x1的MISO系統中,假設每條路徑的傳輸成功率都是1/2……”描述的就是這種模型。其中“獨立”和“同分布”倆個名詞都源自概率論。“獨立”是說每條路徑的傳輸成功與否,相互之間並不影響;而“同分布”表示概率分佈相同,即成功率都是1/2。

        我們已經知道,對付這種信道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分集,獲得的分集增益越多,傳輸的可靠性就越高。但是,分集技術的應用並沒有讓江湖太平多久,“衰落相關性”的出現,又在江湖上掀起了一陣波瀾。

        爲了更好的理解相關性的概念,我們先來看一個例子。比方說我們有一車貨物要從A地運到B地,有3條路可以選擇,分別經過城市X,Y,Z。但X市和Y市的地理位置非常接近。在出發前我們聽到天氣預報說X市會有大雨,那我們一定會選擇繞道走Z市,而不選擇Y市。爲什麼?答案很簡單,X與Y市離得那麼近,若X市大雨,Y市天氣也好不到哪去,這種天氣間相互影響的現象就說明X市與Y市的天氣具有相關性。所以用一句話概括相關性,就是“他好,我也好”。原來我們有3條路可選,但因爲X與Y市天氣條件近似,實則只有兩條路線可選,其中一條神祕的“消失”了,這種現象對MIMO系統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word1.jpg

        在MIMO系統中,“衰落相關性”扮演者同樣的角色。先來看一個2x1的MISO系統,爲了保證傳輸質量,我們採用發送分集技術。從上一篇文章《魚與熊掌能否兼得?--淺談分集與複用的權衡》中我們已經知道,2x1的MISO系統有兩條傳播路徑,最大分集增益是2。現在考慮下面的環境:假設發送端到接收端的距離特別遠,遠遠大於A與B的天線間距,這時我們突然發現,兩條傳播路徑幾乎平行到達天線C,並且這兩條傳播路徑捱得特別近。此時,如果沿這個傳播方向上發生嚴重的衰落,兩條傳播路徑上的信號會同時受到影響,這便是“衰落相關性”的厲害。既然兩條路徑捱得如此近,又經歷相同的衰落,我們乾脆把它們合併成一條,2x1的MISO系統退化成了1x1的SISO系統!

word2.jpg

word3.jpg


      怪哉,怪哉,我們使用了兩根發送天線,效果居然和單天線系統相當,這太令人失望了。那好,我們在接收端也使用2根天線,組成2x2的MIMO系統,別忘了,2x2的MIMO系統擁有的分集增益可是4。現在的情況又如何呢?我們依然考慮上述傳播環境,奇怪的事情再次發生,4條傳播路徑糾纏在一起,幾乎無法區分。同樣,若這個傳播方向上的衰落很嚴重的話,4條傳播路徑將無一倖免。2x2的MIMO系統也退化成了SISO系統!
word4.jpg


      
word5.jpg

        不可思議,連武功高強的MIMO系統也敗下陣來,這就好比被人連點了“檀中”、“百會”、“命門”三大要穴的武林高手,縱有千般本領,也施展不出。難道MIMO系統的一世英名終將毀在“衰落相關性”手上?正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小小的“衰落相關性”不至於成爲MIMO技術的絆腳石,待我們仔細分析分析它的特性,定能找到破解之法。

        現在困擾我們最大的問題,就是傳播路徑糾纏在一起,若能分離出各條路徑,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我們回到2x2的MIMO系統上,靈感來了,如果我們加大天線間的距離,不就能區別出傳播路徑了麼?沿着這個思路,我們首先拉大兩個發送天線的間距。現在,儘管路徑1和2,3和4之間還無法區分,但兩天線間的路徑已經明顯分離了,換言之,我們恢復出了兩個分集增益,成功了第一步。接下來,我們再拉大接收天線間的距離,現在,4條路徑都清晰可辨,MIMO系統獲得了重生!
word6.jpg

    word7.jpg


        通過加大天線間間距來恢復分集增益的做法,看似有效,實則有些“簡單粗暴”。試想,若我們的手機將來裝配了多天線,爲了保證MIMO系統的性能,難道讓手機頂着牛角一樣分叉的天線麼?那麼除了增大天線間距離的辦法,還有沒有別的思路呢?我們再看下面的傳播環境:發送端到接收端的傳播距離依然很遠,且天線間保持小間距,不同的是,這次在周圍有很多反射體存在。本來天線小間距的分集特性就不好,現在又有反射體來搗亂,形式不容樂觀。但是,奇妙的事情發生了,原來令我們頭疼的反射體,這一次卻陰差陽錯的幫了我們的大忙。正是由於它們的存在,清晰的分離出了4條傳播路徑,居然讓小天線間距的2x2MIMO系統同樣獲得了4個分集增益。看來“真氣所至,草木皆爲利刃”。無線通信中,如何發現並利用一切可能的資源,實現“變廢爲寶”,實乃一大學問。

word8.jpg


        我們來分析一下剛纔的例子。雖然天線間間距很小,但大量反射體的存在實際上打亂了信號的傳播路徑,讓信號從“不同”的角度到達接收端,間接的實現了路徑分離的效果。所以總結以上發現,我們找到了破解“衰落相關性”的祕籍,那就是:增大天線間距,或者差異化信號的發射角度(DoD,Direction of  Departure),到達角度(DoA,Direction of Arrival)。

        現實中MIMO通信網絡的部署也能從上述分析中得到啓示:在一個典型的小區蜂窩網中,基站往往架設在較高的地方,四面開闊,極少有反射體和遮擋物,所以基站的發射信號角度範圍相對集中,爲了保證MIMO系統享有較好的性能,通常在基站側要拉大天線間的間距(至少爲5到10倍波長);而在用戶側情況就不同了。我們周圍充斥着大量的建築,牆體,用戶本身就處在天然的,豐富的反射體包圍中,所以用戶設備一般不需要太大的天線間距就可以滿足性能的需求了(一般爲波長的0.5倍到1倍),現在你不用擔心將來的手機長着像牛角一樣分叉的天線了。

word9.jpg


        閒話

        隨着MIMO技術的廣泛應用,多天線間的空間相關性問題逐漸引起了研究人員的高度重視。理論上,我們主要的分析方法還是建立合適的傳播模型,用數學的方法進行推導,得出各參數間的相互關係,從而對實際通信系統的設計做出建議。比如,圖表9中畫出的模型,就是經典的“One-Ring”一環模型。它能夠形象的表現出角度擴展(AS,Angle Spread),傳播距離,發射角度,到達角度,天線間距等等因素之間的關係,爲我們的分析提供了方便。隨着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70%以上的通信量都發生在室內,在典型的室內環境中,除了四周的牆體,天花板和地板也是不可忽視的反射體,“一環”模型已再不滿足室內環境研究的需求,於是,“一球”模型孕育而生,信道模型從二維邁入了三維(3D)時代。再後來,無線用戶數量爆棚,運營商不得不通過分裂的小區等措施,來容納更多的用戶數。微小區(Micro-cell),微微小區(Pico-cell),微微微小區(Femto-cell)……的概念也不斷被提出。現在無線路由器已經深入到千家萬戶,也許在不久的將來Femto基站也要入住室內空間,這樣,發送端與接收端將同時處在豐富的反射體包圍中,所以,發送端也需要建模成“3D球體”,我們可以親切的稱這種模型爲“二球”模型。

word10.jpg
結束語:既然無線信道如此難以捉摸且變化多端,如果我們能掌握住它的動向,在它出招之前,以一招“未卜先知”首先剋制住對方,對於我們豈不大爲有利?這就是下一回將討論的內容:“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 信道信息的獲取和應用”。



樓主的MIMO系列其他精彩的描述:

MIMO技術雜談(四):OFDM那些事

MIMO技術雜談(一):魚與熊掌能否兼得?--淺談分集與複用的權衡

MIMO技術雜談(三):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信道信息的獲取和應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