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四象限法則,看到的最好的一篇解釋

> 看完總結下:

第一象限的事情要最先完成,但是,常常是因爲第二象限的事情沒處理好,才變成了第一象限
第二象限的事情都可以稱之爲一個項目了,需要對項目/目標進行項目分解
第三象限的事情,儘量交給別人做
第四象限的事情就是浪費生命,偶然做做可以放鬆下,但是沉溺在其中就是在浪費生命!
image
image


很多時候我們都只知道四象限法則,卻不知道“猴子法則”以及對第二象限進行任務分解。

一、什麼是四象限法則

四象限法則(有別於數學函數象限)

究竟是什麼佔據了員工、企業的時間?

美國著名管理學家科維提出的一個時間管理的理論:時間“四象限”法,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緊急兩個不同的程度進行了劃分,基本上可以分爲四個“象限”:既緊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緊急、緊急但不重要、既不緊急也不重要。

按處理順序劃分:先是既緊急又重要的,接着是重要但不緊急的,再到緊急但不重要的,最後纔是既不緊急也不重要的。“四象限”法的關鍵在於第二和第三類的順序問題,必須非常小心區分。另外,也要注意劃分好第一和第三類事,都是緊急的,分別就在於前者能帶來價值,實現某種重要目標,而後者不能。

四象限的關係

第一象限和第四象限是相對立的,而且是壁壘分明的,很容易區分。

第一象限是緊急而重要的事情,每一個人包括每一個企業都會分析判斷那些緊急而重要的事情,並把它優先解決。

第四象限是既不緊急,又不重要的事情,有志向而且勤奮的人斷然不會去做。

第二象限和第三象限最難以區分,第三象限對人們的欺騙性是最大的,它很緊急的事實造成了它很重要的假象,耗費了人們大量的時間。

依據緊急與否是很難區分這兩個象限的,要區分它們就必須藉助另一標準,看這件事是否重要。也就是按照自己的人生目標和人生規劃來衡量這件事的重要性。如果它重要就屬於第二象限的內容;如果它不重要,就屬於第三象限的內容。

投資第二象限

第一象限的事情重要而且緊急,由於時間原因人們往往不能做得很好。第二象限的事情很重要,而且會有充足的時間去準備,有充足的時間去做好。可見,投資第二象限,它的回報纔是最大的。

走出毫無意義的第三象限,把有限的時間投入到最具收益的第二象限去,不要再在第三象限做那些緊急但是不重要的無聊事情了。

上面是一個普通人和高效能人士時間安排的一個比較圖。高效能人士的時間安排是,把65%-80%的時間安排在重要但不緊急的工作,由於他們把大部分工作都提前統籌和規劃好了,其餘象限的工作自然而然就減少了。

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緊急的工作包括問題的發掘與預防、持續學習、關於團隊的建設、真正有效的授權、確定自己的個人使命、長期的職業生涯規劃、個人使命等。

案例:一個價值2.5萬美元的建議

曾經有位效率研究專家艾伊貝李,他給當時的美國史卡魯鋼鐵公司的總裁查魯斯一個時間管理的建議,結果查魯斯因爲這個建議給了艾伊貝李一張價值2.5萬美元的支票,那是爲了感激李給他的這個神奇的建議,那麼這個建議是什麼?讓我們來揭開這個謎底。

原來,查魯斯每天忙於公司中繁複的事務,他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但是事無鉅細,他一個人怎麼可能管得過來,於是很多事情最後都不能有效地做下去。

而李的這個建議正是:

1.不要想把所有事情都做完。

2.手邊的事情並不一定是最重要的事情。

3.每天晚上寫出你明天必須做的事情,按照事情的重要性排列。

4.第二天先做最重要的事情,不必去顧及其他事情。第一件事做完後,再做第二件,依此類推。

5.到了晚上,如果你列出的事情沒有做完也沒關係,因爲你已經把最重要的事情都做完了,剩下的事情明天再做。

於是,查魯斯按照李給他的建議試了一段時間,誰知效果非常驚人。當然,你也可以試一下李的建議!

備註:

“四象限時間管理”的目標不是鼓勵用戶將日程安排的極其飽滿,每天完成N多事情才覺得有成就感,而是要讓您學會將時間、精力更多地分配到那些對於達成人生目標有重要價值的事情上,即關注那些“重要不緊急”象限裏的任務。不同的價值觀,對於同一件事情的事務象限劃分也會不一致。

二、如何對事項進行四象限歸類

既然是按照重要程度和緊急程度來進行區分,那如何評估一件事情的重要程度以及如何得知一件事情的緊急程度呢?

很多書在介紹完什麼是四象限法則後,就開始說要減少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的時間,多把時間放在第二象限諸如此類。卻不知道很多人在瞭解四象限概念後並不知道如何對事項進行四象限歸類,雖然小強老師關於這方面的篇幅也不多,卻給出了一個指導性意見。

評估一件事情時,重要程度的標準是按照職業價值觀來判斷的,緊急程度是按照時間底限來確定的。當我們手上的待辦事項清單已經列好一堆事情時,大部分人並不知道如何對事項進行分類,小強老師給出的建議是:

1)給所有的待辦事項後面增加兩列,分別是“重要程度”和“緊急程度”;

2)先對事項進行“輕重”區分,給所有事項以職業價值觀爲標準區分爲是重要還是不重要;

3)再對事項進行“緩急”區分,給所有事項以時間截止期限爲標準區分是緊急還是不緊急。

如此簡單幾步,就基本可以把所有待辦事項分類歸集到對應四象限中。

三、處理四象限事務的法則

其實可以看出我們在優化清單時是按照先輕重再緩急的思路,所有我們在安排工作時應該把主要的精力放在重要的事項,首先重要且緊急的優先級肯定最高,對於重要不緊急或者緊急不重要的事情,我們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重要不緊急的事項上。以我個人爲例,同樣一件事情,如果有時間截止日期的要求,處理起來的時候就會特別煩躁而且不能靜下心來進行處理。

1、第一象限:立即去做

重要且緊急,立即去做,類似於孩子填報志願、處理媒體對公司的負面報道等等,無可否認,肯定是第一優先級進行處理,否則後果非常嚴重,不過在立即去做的同時得思考真的有那麼重要且緊急的事情嗎。我們工作中的主要壓力和生活的主要壓力就是來自於第一象限的任務,但第一象限中80%的任務都是來自於第二象限中沒有被很好處理的事務。

比如孩子填報志願,如果把填報志願前100天的時候,就是一項第二象限的工作,然後可以有計劃的考慮,是否要了解孩子的興趣,是否要聽長輩的說法,是否要知道專業的發展情況,如果在填報志願當天或者前兩三天考慮,那就是第一象限的工作,然後你就會火急火燎的做出一個決定,很明顯這個決定肯定不會比納入第二象限時就開始處理來的周全。

2、第二象限:有計劃的去做

重要但不緊急,有計劃的去做。比如編寫下個季度的工作計劃、指定家庭投資理財策略。這些事情雖然看起來不緊急,但如果不處理的話隨時都會發展成爲重要而且緊急的事情。對於這類事情,也要制定一份時間計劃表,持續推進,避免進入第一象限。作者在書中給出的方法如下:

1)對第二象限的事務進行目標描述和任務分解

如果是放在第二象限的事情,那基本上都可以稱之爲一個項目,需要對項目進行任務分解,然後給出項目及各個任務的目標,同時給出計劃時間和負責人。這樣做的好處:

當我們開始做的時候,就迫使我們將精力花在第二象限中,再小的一個動作也是一種開始;

有利於將一個項目做細,做的有計劃,時刻知道下一步該做什麼(這裏面有個小提示,切忌進入無休止的計劃時間)

明確任務完成的標準,當給任務設定標準時,就知道什麼時候算達成任務;

分解後的小任務有利於進度控制,可以隨時提醒自己截止日期,這也是避免進入第一象限的關鍵。

3、第三象限:交給別人去做,用“猴子法則”走出第三象限

不重要但緊急,比如客戶的求救電話,臨時電話會議,這個部分的精力開銷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能認爲緊急的就是重要的,需要評估這件事情相對於手頭其他事情的重要程度再做決定。作者提出的“猴子法則”是我上次看完這本書的最大收穫,可能第二象限的工作方法需要長期修煉,那猴子法則應該是比較容易入手的。

大部分人發現時間不夠的主要原因是將太多不屬於自己的工作攬在自己身上。比如一個同事遇到一個麻煩,然後跑過來跟你抱怨,原本這個事情是在你同事身上,結果你開始關切的聽他講述,然後這個問題果然很麻煩,你沒法直接給出答覆,你就說“這個問題確實複雜,你需要仔細想想”,結果原本在你同事頭上的猴子就跳到你身上,你同事就變成監督者,時不時都有可能會問你思考的怎麼樣。

雖然你可能會說你只是好心,但我們應該避免這種情況,讓他們把你當做自己猴子的收容站,收的越多,他們給的就越多,最後你可以光顧着照顧別人的猴子,沒有精力照顧自己的猴子。

上面主要是說不要做老好人,另一方面可以應用與在團隊協作時不要讓工作進度停留在自己身上。當你手上碰到的事情需要其他同事協助處理時,就需要在知道事情時儘早將事情轉交給其他同事,你只是負責跟進進度,而不是一直將事項放在自己這邊,等到最後時刻纔想起轉交給同事。這個習慣對我受益非常大,一方面給同事預留了充足的時間,另一方面基本上都是我去push別人而不是別人來push我,整個人的工作狀態也會變好。

簡單來說,就是甩掉自己身上的猴子,或者將猴子放回到他主人身上去。下面是書中給出的幾個經典例子,如果看文字不好理解的話,可以結合下面的例子進行理解。

4、第四象限:儘量別去做

不重要而且不緊急,比如看無聊的電視節目、刷手機等。這個象限的事情用來當做前三個象限的調劑還差不多,可以通過做一些不重要且不緊急的事情來調整自己的心態和身體,但如果一直沉迷於第四象限,那我們的產出就會打折扣,就是在浪費生命。比如,當身心疲憊的時候,約上幾個哥們一起喫飯喝酒,這叫勞逸結合,但如果每天都這麼做,那就是不務正業了。

四、四象限法則小結

對以上的內容我們來做個簡單的總結,先把事項分類然後放入四象限中,然後針對不同象限中的事情各個擊破,具體如下:

1、根據自己的職業價值觀判斷事項的重要程度;

2、根據事項的時間截止期限判斷其緊急程度;

3、將待辦清單中所有事項歸類放到四象限中;

4、對四象限中的不同象限的事項採取不同的處理原則和方式;

5、應該將主要的時間精力放在解決第二象限的事項,避免其變成第一象限,我們所謂的工作計劃和任務目標是針對第二象限的事項來說的;

6、應該採用猴子法則走出第三象限;

7、第四象限的事情適當調劑即可,切不可長期沉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