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意思的一篇文章——寫小論文論(轉自吳志峯教授的blog_寫不出論文的幾種人)

摘要:我覺得這句話說的很好:“寫作和發表既是過程也是結果,在這一過程中你的能力總會得到提高,那怕寫出來了沒有發表,也系統地整理了自己的工作和思路,積累了經驗,爲今後打下了基礎,發表了呢,即使是篇小東西,你也會有成就感,激發繼續寫作的衝動,科研與寫作能力就會在這種良性循環中得到提升。” 實際上我們做什麼事情何況不是這樣的呢?常常整理、常常分析、常常思路和總結,不爲結果而結果,這樣才能在積累中進步。

      論文無用論者在科研的圈子裏生存,你就得按照這個圈子的生存法則去適應,否則就會被輕視、壓抑甚至淘汰,這跟自然界的生存法則沒什麼兩樣。有些人就是不明白這個道理,高叫論文無用!其實,寫作和發表既是過程也是結果,在這一過程中你的能力總會得到提高,那怕寫出來了沒有發表,也系統地整理了自己的工作和思路,積累了經驗,爲今後打下了基礎,發表了呢,即使是篇小東西,你也會有成就感,激發繼續寫作的衝動,科研與寫作能力就會在這種良性循環中得到提升。論文無用論者則是越不寫越沒有東西,沒有東西拿得出來就越需要阿Q精神來安慰自己,到頭來一事無成!

    好高騖遠者總有這麼些人,自恃甚高,認爲別人寫的都是“垃圾”,自己又不動手寫,幾年也不發表一篇,既然看不起發“小”論文,那麼就搞“大作”吧,大作也總停留在口頭上,我身邊就有這麼幾個人,別人出文章了心理酸溜溜,談起自己的寫作計劃來也是一套一套,這篇打算投nature,那篇打算投science,過幾年後再追問,還美名其曰:我的論文寫在大地上!野外試驗做得多。汗!

    投機取巧者投機取巧是很多人都會有的心態,有些人搞到點數據,找幾篇文獻,照葫蘆畫瓢,選個不怎麼樣的刊物一投,居然也發表了,然後就沾沾自喜,以爲做研究寫論文是很輕鬆的事,沒有心思踏踏實實到做點東西,一天到晚算計怎麼發文章,結果到頭來科研基礎沒有夯實,缺乏後勁,終於難成大器。

    缺乏悟性者做研究和寫論文是需要悟性的,孫悟空拜師學藝的時候就是因爲悟性高,菩提祖師在他頭上恰三下,他就知道是要他半夜三更過去聽授祕訣,所以比同門師兄弟精進許多,很快得道成仙,自立門戶了。科研的悟性是從做研究生階段開始發掘和培養的,所謂悟性就是:善於發現科學問題,能回答爲什麼要做;善於設計實驗和解決問題的方案,能回答怎麼做;善於分析、總結和歸納,能回答做了什麼,有什麼意義。這是基本悟性,如果能再進一步,做完這步後,還有什麼觸類旁通的思考,善於發現新的增長點,能回答還可以怎麼做,那就是算真正開始學會做研究了。悟性很重要,開發悟性導師的作用很重要!

    “愛好”太多者呵呵,這裏所說的“愛好”要做點說明,“愛好”太多者這裏是指那些很聰明靈光,興趣點多,科研愛好多,業餘愛好也多的仁兄。這樣的人往往不缺乏悟性,而是缺乏耐性、計劃性,古人云:耐住寂寞讀好書!千真萬確,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一會做做這個,一會幹幹那個,一篇文章剛開了個頭,又想着打打遊戲,文章一放半年,黃花菜都涼了!一會看這個軟件好,鼓搗幾天,聽別人說那個熱門,又去摸幾天,到頭來很多學習和研究都是半桶水。科研論文還不知道猴年馬月出來!

(ecotop原創,首發“小木蟲”論壇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_share.php?tid=134237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4418-550217.html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