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思維訓練的對話[轉]

[color=Red]一、什麼是思維?[/color]

 學生:我們學校的辦學理念提出:“先進教育,接軌國際,培養特長,開發智力。”前三句比較容易理解,第四句,即“開發智力”,則比較抽象。究竟什麼是智力,怎樣開發智力呢?

 張老師:我們所說的智力,通常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注意力和思維力。在這五項能力中思維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因此現代教育觀認爲:要開發學生智力,教育必須從教法研究向學法研究轉化,必須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通過思維訓練,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思維水平,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這樣就能使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學會正確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學生:訓練思維看來非常重要! 那究竟什麼是思維呢?

 張老師:思維是人類認知過程的高級階段。思維和感覺、知覺一樣,都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反映。不過,感覺和知覺對客觀現實的反映是直接的、具體的,只反映客觀事物的外部特徵和外部聯繫。而思維對客觀現實的反映是間接的、概括的,是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或規律的一種間接的、概括的反映。因此,感覺和知覺是學生認知過程的感性階段,思維則是學生認知過程的理性階段。人們要想深刻地、完整地認識客觀事物,只有藉助於思維過程才能實現。

 學生:我們怎樣才能提高思維能力呢?

 張老師:這就要靠我們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思維訓練。我們所說的思維訓練是指通過一定的程序和各種有效的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進行系統的培養和開發,從而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高、思維品質得到改善的過程。

 在理解思維訓練這個概念時,要注意體會如下要點:一要堅信思維是可以訓練的;二是要採取科學、有效的方法,嚴格地講,偶然地、隨機地進行一下思維指導,並不是科學意義上的思維訓練;三是思維訓練的核心任務在於提高思維能力,改善思維品質。

 學生:好! 那麼,我們怎樣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呢?

 張老師:思維的類型很多,不同的思維類型就有不同的訓練方式,我今天首先講一下形象思維及其訓練途徑。

[color=Red] 二、形象思維及其培養方式[/color]

 學生:什麼是形象思維? 形象思維對我們有什麼重要意義呢?

 張老師:形象思維又稱爲直感思維,是人類思維的基本類型之一,它是在人們的頭腦中,憑藉表象產生形象或創造新形象的思維過程。形象思維是抽象思維發展的基礎,大家知道在我們的語文課本中,有大量的文學作品,這些作品多是憑藉形象思維來寫作的。同時,這種形象思維還是科學家創造發明的引信。富蘭克林就是把電設想成像水一樣,把電的運動與流體流動相比較,才使電的現象獲得科學證明的。

 學生:那形象思維包括哪些要素呢?

 張老師:形象思維主要包括表象、聯想、想象和外化四個要素。

 學生:表象? 什麼是表象啊!

 張老師:當客觀事物經過我們的感官反映到大腦中便形成了感覺和知覺,這些直觀形象貯存在記憶中,事後再回憶到它時便是表象。表象是感性認識的終結、理性認識的開始。因此,無論形象思維還是抽象思維都是以表象爲基礎的。

 學生:這表象還真挺“虛”的! 那麼怎樣培養它呢?

 張老師:要獲得豐富的表象,培養表象綜合能力,就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客觀事物,把握事物的各個特徵,找出這一事物與其他事物的區別和聯繫。例如要學生寫作“港城夜色”,就要指導學生認真觀察港城夜色的諸多特徵,找出與其他城市夜色的區別和聯繫,形成綜合化、理性化的表象(有的稱之爲意象) ,這便爲更進一步的形象思維奠定了基礎。

 學生: 噢! 表象我明白了,那什麼是聯想呢?聯想能力又怎樣培養呢?

 張老師:聯想是形象思維的另一要素。它是根據事物間的某些相似點而想起另一事物的一種思維方式。它既可以由眼前所感知的某一事物想起記憶中的另一事物;也可由記憶中的某一事物聯想起記憶中的另一事物。例如郭沫若的著名詩作《天上的街市》,就是由地上的“街燈明瞭”,聯想到天上的“明星”;再由“天上的明星現了”,聯想到天市上的“街燈”。這種聯想不但可以大大豐富思維的內容,而且還可以從聯想中更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質。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一是努力引導學生善於圍繞思維的主題,由一事物展開對相關事物的輻射聯想;二是努力引導學生通過聯想用他事物來說明或修飾本事物。

 學生:真有意思,那麼“想象”呢?

 張老師:想象是形象思維又一重要的因素,它是在已知表象、已知事物的基礎上,通過大腦的加工、改造、馳騁,形成新的表象的一種心理過程。表面看來想象是虛幻的,但是恰當的想象又是合情合理的,富於創造性和表現力的。想象運用得好,能極大地增強思維的寬闊性和創造性,許多科學家的發明構思,都是從想象開始的!

 學生:想象真是很重要,我們怎樣培養自己的想象力呢?

 張老師:培養想象力的方法很多。第一,再造意境法(也稱再造想象) ,即教育學生按照語言文字的示意進行想象,構築一幅幅畫面,使學生進入作者所描繪的意境中,這種方法常用於文學藝術教學中,它對於培養學生的藝術想象力、欣賞力都有良好的作用。第二,懸念續構法,即教師爲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通常把引人入勝或發人思考的內容講到關鍵處嘎然而止,讓學生根據前因,憑藉想象構築多種結果。第三,看圖寫話法,即教師提供一幅簡圖,讓學生憑藉想象運用語言加以描繪。第四,梗概擴展法,教師提供一個事物的基本梗概,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加以擴展。第五,續寫補寫法,在語文和外語教學中,教師時常就某一課文更改條件,讓學生通過想象加以補寫或改寫,例如爲孔乙己寫後傳,爲白毛女寫新篇。

 學生:培養想象力的方法還真不少呢! 形象思維還有哪些要素?

 張老師:形象思維的第四個要素是外化。所謂外化就是把形象思維的成果(這些成果還在頭腦中) 用人們能夠感知、理喻的符號(例如文字、圖畫)加以固定和表現,使人得以感知,以實現其創造價值。這種思維外化的過程,仍然是形象思維過程的繼續,因此我們也把它看成形象思維的一個要素。

[color=Red] 三、抽象思維及其培養方式[/color]

 學生:您能不能給我們講一講什麼是抽象思維和怎樣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張老師:好! 抽象思維又稱作邏輯思維。雖然思維的類型很多,但它與形象思維構成了人類思維的兩種基本的、重要的形式。我們所說的抽象思維,是在實踐活動和產生表象的基礎上,以概念、判斷、推理等邏輯法則來認識世界、研究問題的一種思維形式。

 學生:呵! 以概念、判斷、推理等邏輯法則來研究問題、認識世界⋯⋯這還不大好理解呢?

 張老師:其實也並不難理解,它存在於我們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我們寫作一篇要加強思維能力訓練的論文,就需要首先解說什麼是思維,什麼是思維能力訓練,這便賦予思維和思維能力訓練以明確的概念;然後要進一步解說爲什麼要重視思維能力訓練,提出了“思維能力訓練可以開發學生智力”“思維能力訓練可以改善思維品質”等判斷,對於這些判斷要選用充分的道理和有力的事實作爲論據進行論證;最後運用歸納推理得出“必須注意進行思維能力訓練”的結論。這個思維過程便是遵循概念、判斷、推理、論證的邏輯法則進行的,我們便把這個思維過程叫作抽象思維或邏輯思維。

 學生:您這麼一說我們便明白了。其實抽象思維在我們學習中處處皆是。抽象思維能力又包括哪些能力呢?

 張老師: 抽象思維按照它運用的思維類型來說,又分作形式邏輯思維和辯證邏輯思維。其實,這只是邏輯思維的兩個不同階段。就形式邏輯思維來說,主要包括概念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比較和分類能力、分析和綜合能力、抽象和概括能力及判斷能力、推理和論證能力。而辯證邏輯思維能力,即以辯證法爲指導的邏輯法則,即在上述各項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中,運用辯證法的各項原則。例如透過現象揭示本質(即深刻性) ;全面分析和觀察問題(即全面性) ;分清事物的主次關係(即抓住要點、主要矛盾) 等。

 學生:抽象思維能力還包括這麼豐富的內容啊,那我們該怎樣進行培養呢?

 張老師:培養抽象思維能力的第一個有效方法就是善於分析和比較。分析和比較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基本方法,也是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基本方法。無論是對概念的理解,還是對事物特徵的認識,都要通過對客觀事物的具體分析,都要通過對不同事物間的比較。這樣條分縷析,溫故知新,在同中見異,在異中求同,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質,才能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第二種有效方法是抽象概括法。所謂抽象就是對事物在分析比較的基礎上,抽取這一事物的屬性和特徵;所謂概括就是在對一個個事物抽象的基礎上,推論出同類事物的共性特徵。這種抽象概括能力是抽象思維中最爲重要的一項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學生在學習中,都不要滿足於死記條條,而要注意練習從比較、分析中抽象、概括結論。

 第三種方法叫做展現過程法。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把握教學內容中的邏輯軌跡,展示自己立論的邏輯脈絡;要求學生回答問題不僅要答案正確,而且還須說明思路。甚至在一些關鍵處教師還可故意“偏軌”,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培養抽象思維的方法還很多,我們就不一一介紹了。希望大家努力探索,努力創造,學會了抽象思維方法也就學會了求知的方法,這將終身受益。

[color=Red] 四、思維品質及其培養途徑[/color]

 學生:您剛纔給我們介紹了關於思維的許多知識,真是獲益非淺。現在您準備給我們講些什麼呢?

 張老師:現在我準備給大家談一談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大家知道,在我們每個同學之間思維是有差異的。比如有的同學思維很敏捷,有的則較緩慢;有的同學思維細密,有的則較粗疏;有的同學思路廣闊,有的則較狹窄、片面⋯⋯這種思維水平的個體差異,就是我們所說的思維品質。思維品質是思維水平、思維質量的重要標誌。因此,我們在思維訓練中,一定要注意思維品質的培養。

 學生:思維品質包括哪些呢?

 張老師:一般說來,思維品質主要包括思維的深刻性、思維的敏捷性、思維的靈活性、思維的廣闊性、思維的批判性、思維的創新性等六個方面。

 學生:呵! 思維還有這麼多品質啊,那麼什麼是思維的深刻性呢?

 張老師:思維的深刻性,又叫做思維的準確性或邏輯性,它是指思維活動抽象程度的邏輯水平。這種思維的準確性,主要表現爲兩個方面:一是思維過程中,要有強大的邏輯性、系統性、條理性。在概念、分類、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論證中,遵守各項邏輯規則,不犯邏輯錯誤;二是思維成果的正確性和深刻性,就是說通過思維活動所產生的結論是正確的、符合客觀實際的、反映事物本質的。

 學生:思維的準確性該怎樣培養呢?

 張老師:培養思維過程的邏輯性,我們在前面講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時就已談到。這裏需要強調的是:一要在學習中特別注意研究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闡述論證的方法、脈絡和過程,在研究正確思維的軌跡中,掌握正確的思維法則,學會思維的邏輯性。二要保證思維成果的正確性和深刻性,就要注意學習和運用辯證法,要學會客觀全面地看問題,要善於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要注意透過現象把握本質⋯⋯

 學生:對! 這樣就能保證思維的深刻性!

 張老師:思維的第二個重要品質是思維的敏捷性。這主要是指思維的速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時常看到:有的人思維機敏、反映迅速,有的人則思維緩慢、反映遲鈍。這便是思維敏捷性的差異。當然,思維的敏捷性是以思維的深刻性爲前提的,如果思維很快但不準確,那麼敏捷性也就沒有實際意義了。

 學生:怎樣才能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呢?

 張老師:培養思維敏捷性的途徑很多。例如讓學生完成任何思維任務,除準確性外,都要有時間的要求;日常對學生進行速讀、速算、速學、搶答、快棋等速智活動的訓練;開展論辯、詞語接龍、應對、猜謎語、急轉彎一類的練習。這些都有利於培養思維的敏捷性。

 學生:這些方法我們老師也用過,很有效。

 張老師:思維的第三個重要品質是靈活性。思維的靈活性又稱應變性。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思維靈活,遷移能力強,善於機動地動用知識貯備,從多方面思考問題。二是善於根據客觀形勢的變化,靈活機動地改變原先擬就的計劃和方案,尋求新的解決問題的途徑。培養思維的靈活性,要引導學生善於發散思考;精心設計練習,讓學生一題多解、一題多變;注意啓發學生靈活機動地動用知識儲備,進行學科間的滲透與遷移;也可以經常開展即興演講、論辯、答記者問、腦筋急轉彎一類活動,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學生:好! 思維的第四個品質呢?

 張老師:廣闊性是思維的第四個品質。所謂廣闊性,即思考問題善於以這一問題爲中心,多方向、多角度、多層面地觀察分析問題。這種思維的廣闊性是以知識面廣、視野開闊爲前提的。你們在思考問題時往往思路狹窄、認識片面,寫文章往往落筆無言,內容單薄,都是思維不夠廣闊所致。要使思維廣闊,就要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引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誘導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只有如此才能使學生思維活躍,思路廣闊。

 學生:思維的廣闊性確實非常重要,我們的思路確實顯得太窄了。思維還有哪些品質呢?

 張老師:思維的第五個品質叫做批判性,也稱作評估性。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自己的思維過程的監控和調節,不斷地修正錯誤,力求完善;二是對他人的思維過程和思維成果進行準確評價。

 學生:這樣看來,思維的批判性也是十分重要的,那麼,什麼是思維的創新性呢?

 張老師:思維的創新性(或稱獨創性) 是現代青年必須具備的重要的思維品質。所謂創新性就是敢於超越傳統習慣的束縛,擺脫常規思維定勢的禁錮,善於綜合運用所掌握的知識、信息,提出具有進步意義的新設想、新觀點、新方案。這種思維的創新性,是培養創造型人才最重要的條件。思維的創新性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獨特性,它具有不同一般的鮮明個性;二是發散性,它是從特定的知識和信息中派生出更多的思維產物;三是新穎性,即它的思維成果,都包含着新的因素,新穎程度是評價思維創新性的重要指標。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性,就要善於引發學生的發散思維、求異思維,激發學生創造的興趣和勇氣,引發聯想和想象,培養“問題意識”,勇於打破消極的思維定勢。

 學生:經過您的講解,我們對思維、思維能力、思維品質等問題有了初步的瞭解,在以後學習實踐中我們將按照您所指導的方法有意識地進行訓練,不斷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改善思維品質。

 張老師:好! 但是我還要強調告訴你們一點,就是思維只是人們認知世界的一種方法、一種能力,這種方法和能力也是以知識儲備爲基礎的。任何思維離開了知識儲備就將是一個空殼,就將成爲無源之水。因此你們在成才的道路上,一定要把學習知識和訓練思維、開發智力統一起來,這樣纔能有所建樹,有所作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