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思維 [轉]

人們在認識活動中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對客觀現實進行間接的、概括的反映的過程。屬於理性認識階段。抽象思維憑藉科學的抽象概念對事物的本質和客觀世界發展的深遠過程進行反映,使人們通過認識活動獲得遠遠超出靠感覺器官直接感知的知識。科學的抽象是在概念中反映自然界或社會物質過程的內在本質的思想,它是在對事物的本質屬性進行分析、綜合、比較的基礎上,抽取出事物的本質屬性,撇開其非本質屬性,使認識從感性的具體進入抽象的規定,形成概念。空洞的、臆造的、不可捉摸的抽象是不科學的抽象。科學的、合乎邏輯的抽象思維是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
抽象思維深刻地反映着外部世界,使人能在認識客觀規律的基礎上科學地預見事物和現象的發展趨勢,預言"生動的直觀"沒有直接提供出來的、但存在於意識之外的自然現象及其特徵。它對科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抽象思維 

抽象思維的主要工具是邏輯,因此,抽象思維也叫邏輯思維,或理論思維。什麼是"邏輯"呢?邏輯即規律,這是"邏輯"一詞的最初涵義,也可以說,是其基本的涵義。所謂規律是事物之間的必然聯繫或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如果A、B兩事物有必然聯繫,比如A必然發展爲B,那麼,有A就有B,承認A就得承認B,例如,"是人類社會就一定要向前發展"。這種必然性的聯繫或趨勢就是"邏輯"一詞所表達的最底層的意思。在這個意義上,邏輯就是規律。在後來的演變中,"邏輯"被更多地用於思維和理論中的必然聯繫以及論辯中的說服力。因此,"邏輯"也被更多地用於表示思維中的規律,即思維中的某種必然聯繫。這種必然聯繫主要是指命題或判斷之間的推理、推導過程中的必然性。我們日常的思維和理論學習、科學研究中的思維幾乎都是抽象思維,也就是邏輯思維。

抽象思維是對事物和事物情況邏輯分析的反映。相對於個體、類、性質和關係的反映是概念,關於事物情況的反映是判斷或命題。除了概念和命題外,還有推理、論證等,這些是思維中所特有的,事物中沒有與其相應的部分。由於反映對象的種類以及反映的基本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種類的思維形態,主要有概念、命題、判斷、推理、論證等。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質屬性或特有屬性的思維形態。

命題是反映事物情況的思維形態。正確地反映事物情況的就是真命題,否則是假命題。命題都有真假,這是命題最爲重要的特徵。

判斷也是反映事物情況的思維形態,這一點與命題相同,所以它們有相同的語言形式。單從這一點看,我們無法區別命題和判斷,與命題不同的是,判斷是加以斷定的命題。因此判斷與判斷者有關,受斷定者的知識程度、認識能力以及心理狀況等因素影響。

推理是從一些命題得出某個命題的思維形態。

論證是從一些已經肯定的命題出發經過一系列推理而達到肯定另一命題的思維形態。

按以上各抽象思維形態的排列順序,一般地說,後一種思維形態是由前一種思維形態通過一定的方式複合而成的:概念形成命題,命題形成推理,由推理得到論證。在各種思維形態中推理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從個別的感性材料中概括出普遍的、一般的新知識,必須要依賴推理。這樣的推理叫歸納推理。從已有的知識推出新知識,確切地說,是從已有的知識中分離出(已隱含其中的)我們所需要的知識,也必須依賴推理。這樣的推理叫演繹推理。從抽象思維的具體形態看,論證、證明都以推理爲基礎,概念和命題雖然在一定情況下可由較直接的方式獲得,但作爲認識的終結,它也要依賴推理。從這方面來看,可以說,推理是抽象思維中最重要的、最體現思維特徵的部分。

抽象思維的特徵是什麼呢?

抽象思維有兩個最基本的特徵:抽象性和確定性。由這兩個特徵還派生出其他一些特徵,如形式性、精密性、簡單性、理論性和分析性等。不過後者都是由抽象性和確定性所決定和制約的。所以,我們主要介紹抽象思維的抽象性特徵和確定性特徵。

1.抽象性

人們透過事物的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變化規律,把握事物間的聯繫,達到真理性的認識,始終離不開理性的抽象。也就是說,人們從現象到本質的認識在思維中是通過抽象來完成的。

以數學的發展爲例:古埃及人和古巴比倫人儘管掌握了關於空間和數量關係的大量知識,但這些知識主要是憑經驗進行的考察的結果。在所有古埃及人的著作中,法則僅能應用於爲數有限的具體情況。在他們的幾何學中,沒有用一個三角形來代表一切三角形這種在建立演繹體系時所必需的一般化的抽象概念。抽象的數的概念還有待引進。古希臘人則不同。數學之所以會在古希臘發展起來,就是因爲古希臘人依靠古埃及人和古巴比倫人的數學素材,引進了"智力革命",從事物的多樣性中辨別出共同性,並把它抽象出來,加以一般化,從而導出與更廣泛的經驗相符合的新關係。就是由於這個緣故,古希臘人被稱爲是科學方法的倡導者。亞里士多德把抽象稱爲自然研究的路線或途徑,並指出,科學從感覺上較爲易知的混亂的集體(即現象),通過抽象達到理性上較爲易知的原理(即本質)。

抽象性的實質,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去理解。

首先,抽象就是抽取事物的共同點。抽象最主要的是對同類事物去除現象的、次要的方面,抽取它們的共同點,從而使思維從個別中把握一般,從現象中把握本質。

其次,抽象就是選取事物的深入點。一個事物往往有幾個特點。抽象的實質是從這些特點中選取一個被認爲在某個方面特別重要的特點,而忽視所有其他特點。這樣,抽象起了限定探究範圍,突出某一重點,限制其他思路,並把某一種思路引向深入,從而使我們能夠深入地研究認識對象。

再次,抽象就是理想地復現認識對象。抽象的目的在於把事物加以理想化而再現於思維之中。因爲不可能單純通過從可觀察現象概括共同點來把握理想事物,所以必須脫離直觀地運用思維的抽象力量創造出理想客體。同抽取共同點相比,理想化是更深刻的抽象。

抽象既是抽象思維的重要手段,也是抽象思維的重要特徵。正是在這個意義,我們把這種思維叫做抽象思維。

2.確定性

確定性是抽象思維的又一基本特徵。從信息論的觀點看,所謂知識,就是不確定性的減少。所以,認識真理的意義,就在於不斷減少和消除對自然界和社會認識上的不確定性。一般說來,認識中的不確定性來源於認識主體的感性活動和思辨的猜測。經驗認識是人的感官對於自然現象的直覺認識,這種認識通常只是知識的準備和原料。作爲"前知識",這種認識的最主要特徵是不確定性。抽象思維要獲得本質,就必須以確定性去減少和消除這種根源於事物現象偶然性的不確定性。只有確定性的思維所獲取的認識才稱爲知識。因此,可以說理論知識和日常知識之間的最重要的區別就在於理論知識的命題必須具有嚴格的確定性,而日常知識不需要嚴格的規範。

命題依其確定性而表現出來的思維力量,在於能直接解釋和描述個別研究對象領域中某類現象的全體。這是日常經驗命題所做不到的。例如牛頓三大定律能解釋一切宏觀物體機械運動中的各類現象,顯示了抽象思維確定性的驚人力量。命題的確定性是建立在概念的確定性之上的。抽象思維中概念的確定性對於認識是十分重要的,因爲,我們是用概念來把握事物本質的。愛因斯坦曾說過,科學的概念最初總是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普通概念,但它們經過發展就完全不同了。它們已經變換過了,並失去了普通語言中所帶有的含糊性質,從而獲得了嚴格的定義,這樣它們就能應用於科學的抽象思維中。例如,信息和系統原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概念,信息論和系統論對它們作了嚴格的定義,使之成爲這兩門學科中的科學概念,而信息論和系統論也正是由於引入了這兩個具有確定性的概念,才奠定了這兩門學科的基礎。

抽象性和確定性是抽象思維的兩個基本特徵,二者是統一的。愛因斯坦有一句話,可以說是言簡意賅地表達了抽象思維抽象性和確定性的這種統一。他說:"科學家必須在龐雜的經驗事實中間抓住某些可用精密公式來表示的普遍特徵,由此探求自然界的普遍原理。"仔細玩味這句話,我們便可以體察抽象思維中抽象性和確定性的統一關係。

抽象性和確定性這兩個基本特徵還決定了抽象思維的其他幾個特徵。

一是形式性。形式性是爲保證抽象思維的抽象性和確定性而來的。一定的抽象程度是依賴相應水平的形式手段來保證的。尤其在現代科學中,高度的抽象性是與高水平的形式性——形式化爲表裏的。

二是精密性。精密性是抽象思維的特殊確定性。因爲確定性僅僅關涉對事物的質的把握,事物還有其量的規定。因此,抽象思維的確定性還必須包括對事物的量的把握。這就導致抽象思維具有精密性這個特徵。

三是綜合性。綜合性是抽象思維把一個學科領域的知識建立爲一個理論,並以其作爲最高的邏輯形態。它包括三個方面,即完整、統一和體系化。科學理論的建立顯示出抽象思維的綜合性能力。這既是抽象思維抽象性的形態表現,也是抽象思維確定性的"骨架"。

四是分析性。任何理論體系中分析和綜合總是並存的。因此,抽象思維的綜合性中,同時蘊含着抽象思維的分析性。這是因爲抽象思維的綜合性是以分析性——對"各個局部部分"的把握爲前提的。

在實際的思維活動中,抽象思維的上述特徵相互依賴、相輔相成,構成有機的整體,其中起主導作用的則是抽象性和確定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